中電電機賣殼切入新能源領域 或因風機搶裝潮褪去
曾因創始人“翻墻偷拍同行”而出圈的中電電機(603988.SH),又因新能源公司借殼即將脫胎換骨。
3月26日晚,中電電機披露了重組預案,天津北清電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北清智慧”)擬“借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由寧波君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天津富清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富清”),實控人將變更為北京市國資委。
另外,交易完成后,中電電機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光伏發電站項目、風電項目的投資、開發、建造、營運及管理。
3月29日,中電電機復牌后的首個交易日,早盤直接一字漲停,股價為13.73元,總市值為32.29億元。
一攬子方案置入新資產,光伏、風力發電前景廣闊
公告顯示,中電電機此次公布的一攬子方案包括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股份轉讓及配套募資四部分。
首先,中電電機擬以自身全部或部分資產及負債與天津富清所持北清智慧股權的等值部分置換。同時,中電電機擬向北清智慧全體股東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交易價格的差額部分,發股價格為10.98元。
另外,中電電機股東王建裕及王建凱向天津富清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天津富清委托上市公司將置出資產歸集主體對應的股權直接交付給王建裕及王建凱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作為天津富清受讓上述上市公司股份的對價,股份轉讓單價為12.19元。
最后,中電電機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
資料顯示,北清智慧的主要業務包括投資、開發、建設、營運及管理光伏發電業務、風電業務,實現的電力銷售收入主要來源于集中式光伏發電站業務、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業務及風電業務。
從股東陣容來看,北清智慧間接股東北控清潔能源為港股上市公司。此外,北控水務集團、中信產投基金、啟迪股份亦間接持股。
2017年至2020年1-6月,北清智慧模擬口徑(未經審計)的主要財務數據如下,其中凈利潤分別為4.32億元、7.32億元、7.81億元和4.35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末我國并網光伏裝機容量達到約253GW,較2019年增長24.1%,2013-2020年間復合增長率約為44%;截至2020年末,我國太陽能、風能、水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約為24.3%。
賣殼切入新能源領域,或因風機搶裝潮褪去
資料顯示,中電電機于2003年成立,曾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實控人為王建裕、王建凱、王盤榮三父子,公司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和銷售大中型直流電動機、中高壓交流電動機、發電機、電機試驗站電源系統和開關試驗站電源系統等成套設備。
截至3月12日,中電電機的第一大股東為寧波君拓,合計持有5520.2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3.47%。公司原實控人王建裕、王建凱目前持股比例分別為22.5%、15.45%,位列第二、第三大股東。
自從2014年登陸A股以后,中電電機便開始了營利連續3年負增長,2014年-2016年期間,中電電機營收分別為3.31億元、2.76億元和2.3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08%、16.38%和15.4%;凈利潤分別為0.54億元、0.43億元和0.2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2%、21.29%和44.14%。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后的3年里,中電電機的利潤似乎是節節倒退,2016年下滑的更加明顯,較上年下滑了近一半。
直到2017年,中電電機的業績才開始回升,2017-2019年期間,中電電機營收分別為3.08億元、4.29億元和6.08億元,同比分別上升31.54%、39.34%和41.88%;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48億元和1.13億元;同比分別上升38.47%、45.79%和135.28%。
另外,根據中電電機公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度歸母凈利潤約為1.61-1.85億元,同比增長約41.88%-63.03%;扣非凈利潤為9,800萬元-1.22億元,同比增長約28.46%-59.93%。
與逐漸回升的業績相比,中電電機的毛利率卻呈現下降的趨勢,2014-2019年期間,中電電機毛利率分別為37.9%、39.57%、36.73%、33.53%、32.23%和31.39%。
值得注意的是,中電電機2019和2020年度凈利潤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風機搶裝潮。
根據2019年7月1日生效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其規定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上述規定激發了市場短時需求,加速了風電產業鏈訂單釋放,中電電機作為風電零部件企業凈利潤相應大幅提升。與此同時,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量高達7167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超出前3年新增裝機量之和。
然而,隨著風機搶裝潮的褪去,中電電機業務規模預計難以持續實現高速增長,后續業績或將出現一定下滑,這或許也是中電電機不惜“賣殼”切入新能源領域的原因之一。
切入新領域的中電電機,能否“如魚得水”,網商在線將持續關注(王曉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中國公募REITs產品推出箭在弦上 環保、物流、交通等項目或率先推出
隨著一系列政策規則密集推出,中國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的推出箭在弦上。記者從上交所獲悉...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