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液化氣市場供不應求情況或持續存在 亞太區域需求占比較大

2021-05-21 08:39:06來源: 期貨日報  

昨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LPG論壇在南京舉行。此次大會是繼塑料和液體化工后的第三個分論壇,會議主題為“迎新局、聚合力、謀發展”,聚焦于我國LPG行業發展機遇與風險管理。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國際、中國燃氣、萬華化學等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業務專家就市場形勢、價格波動、LPG期貨及期權市場運行、行業期現結合等話題進行研討和分享。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國際油價表現堪憂,大宗商品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液化氣行業同樣也不例外。2021年國際大環境改善明顯,液化氣行業機遇挑戰并存,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國內供需的剪刀差越來越大

據了解,液化氣行業經歷了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在2000年之前,液化氣是一個資源行業,那時候有液化氣是身份的象征,在2000年之前是資源時代。第二階段2000—2005年是進口氣時代,因為液化氣比較緊俏,這個時候進口氣應運而生。第三階段2005—2010年是垃圾時代,這個時間液化氣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口的多、生產的多,特別是2008年做液化氣是很痛苦的事。第四階段2010—2015年是工業氣和改革時代,液化氣供不應求。第五階段2015—2020年是大變革時代,2020年液化氣產量達到4130萬噸,進口量達到2004萬噸,去年年底產能800萬噸。LPG期貨衍生品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2020年以后,液化氣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國內煉化企業100家以上,進口商有東華能源、萬華化學、中國燃氣等。2016—2019年中國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慢。2020年,供應量于近5年來首次出現下滑。2016—2019年國內液化石油氣實際消費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去年達到5147.1萬噸,消費量較2019年略有下降。2016—2019年液化石油氣進口產品總量逐年增加,但較2019年略有下降。

從消費結構上看,2016年—2020年化工原料需求大幅上升,民用氣的比例在逐漸減少,但總量是逐漸增加的。主要的消費區域華東、華南上升,山東占比下降。

與會嘉賓認為,“十四五”這五年可能就是一個觀望階段或者競爭格局重塑階段。

“未來5年國內原油加工量將逐年增加,作為煉油副產品,液化氣產量將保持增長態勢。未來5年進出量將有較快增速,主要是受PDH及乙烯裂解裝置投產帶動,對液化石油氣需求量將有顯著提升。”據鄭成棟介紹,2021年國內PDH裝置預計將有427萬噸新增產能,2022年至2025年間PDH投建計劃依然十分樂觀。預計2025年,PDH理論新增產能將超過2300萬噸,屆時國內PDH總產能將超過3000萬噸。

鄭成棟表示,2025年之前,預計國內仍有多套裝置投入運營,按照液化石油氣理論產出率8%計算,屆時將有1200萬噸的增量液化石油氣產出。盛虹石化獨立煉廠是中國第一套單體加工量超過1600萬的裝置,將在連云港投產。

未來兩年內PDH投產裝置,PDH裝置以其豐厚的利潤,廣闊的市場需求遠景吸引眾多投資者,自2013年10月天津渤化第一套60萬噸PDH裝置投產至今,方興未艾。預計兩年內新增PDH產能940萬噸,丙烷需求將增加1128萬噸。

“未來新增一級庫,中石化廣東湛江2021年將建成,南京和天津還待定。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煉化一體化項目不斷上馬,國內原油加工規模不斷擴張,液化石油氣產量也隨之增長,將來的增長點在工業氣上,但民用氣也是增長的。未來5年的主要產銷區域還是華東、華南,新增項目數量依舊比較多,山東受萬華化學等多家企業擴能及新建深加工裝置推動,消費占比也將持續增加。”鄭成棟稱。

在他看來,未來5年液化石油氣產量及進口量存在增加預期,供應量整體呈現遞增趨勢。需求量同樣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在不考慮裝置開工負荷率的情況下,液化氣市場理論上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持續存在。

亞太區域需求占比較大

全球市場總量過去幾年處在穩步上升階段,目前還是3億噸左右,預計在明年全球市場總量會超過3.5億噸。遠期來看,市場總量大概會在2030—2035年達到峰值,規模超過4億噸。

從供應和需求的結構來看,供應端主要有兩大區域—中東地區和美國。傳統LPG進口大國日本和韓國已經逐步把LPG國際供應結構從中東為主轉變為美國為主,日韓也是亞洲地區采購成本最低的國家。

“總體來講,最近八年是美國供應量的高速增長期,亞太地區也占一定供應量。需求端,主要需求來自于亞太區域,尤其是中國。”中國燃氣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謝睿表示。

“美國目前出口量是4500萬噸,也就是說,出口能力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出口瓶頸。雖然去年因為疫情因素很多投資設施被推遲甚至取消,但目前正在進行投資的設施已經可以覆蓋新的出口增量。”謝睿稱。

此外,美國產區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丁烷的變化。過去美國出口的比例中,LPG的比例大概為丙烷80%、丁烷20%,但是未來幾年會向丙烷70%、丁烷30%和丙烷60%、丁烷40%進行調整,未來LPG的比例會有明顯的變化。

在他看來,中東出口LPG的比例是丙烷55%、丁烷45%,這比較符合亞洲需求。但是石化主要需要的是丙烷,對于中東丙烷資源競爭也會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事情。在2020年四季度,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新裝置擴產,生產能力有較大提升,如果制裁結束,預計會有200—300萬噸產量放出。

從中國需求來看,下游需求為分銷和石化兩個領域。分銷領域,以產業周期理論來分析,目前是分銷領域的需求高峰期,原因是分銷行業的壁壘被不斷瓦解,儲運設施越來越多,行業壁壘會不斷被瓦解。

石化領域,LPG的石化下游主要是乙烯裂解、丙烷脫氫、C4深加工。“過去主要來自于脫氫領域,現在開始使用乙烯裂解,尤其是新建裝置開始使用LPG作為原料,需求增量非常可觀。從2021年新投產LPG原料石化裝置統計表來看,淄博海益、齊翔騰達和連云港斯爾邦將于2021年底投產。”謝睿稱。

“相較2020年下半年這一歷史性爆發增長階段,2021年新投產LPG原料石化裝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依舊是驅動中國LPG需求的核心動力。”謝睿如是說。(韓樂)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