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中小銀行多種方式“補血” 兼并重組謀轉型

2021-05-20 15:16:50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近段時間以來,中小銀行通過IPO、發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管理部門將統籌推進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風險化解工作,引導中小銀行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多種方式“補血”

在我國,中小銀行主要是指除工農中建交郵以外的商業銀行機構,主要包括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機構生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活金融市場的重要力量。

作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主力軍,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問題愈發受到關注。近年來,區域性中小銀行IPO、定增、優先股、可轉債等資本補充工具輪番上陣,監管層面也陸續出臺多項鼓勵與創新政策。

近來銀行IPO頻現進展,2020年11月上海農商行首發過會,近期齊魯銀行、瑞豐銀行獲得IPO批文。除了這三家銀行,目前還有13家銀行排隊IPO,其中8家為農商行。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中小銀行是支持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快中小銀行上市,補充資本金,可盡快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不過,由于IPO發行門檻較高、審核周期較長,對于大部分區域性銀行而言,二級資本債、永續債是補充外源資本的重要渠道。

截至4月15日,今年內共有17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其中14家為中小銀行,占比逾八成。這些中小銀行雖然發債規模普遍不高,大多數在10億元以下,有的銀行發行規模僅為數千萬元,但對于補充資本金卻起到了較大幫助。此外,在今年發行永續債的銀行中,除郵儲銀行外,其余有11家均為中小銀行。

監管層面也陸續出臺多項鼓勵與創新政策,例如發行地方專項債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發行轉股型資本債券等。銀保監會表示,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繼續推動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資本。

此外,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的中,明確“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銀保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兼并重組謀轉型

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中小銀行壓力凸顯,通過兼并重組謀轉型的節奏在加快。5月12日,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2021年遼寧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一期)》文件,遼寧省將通過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的方式,募資100億元注入新設的城商行,新城商行吸收合并兩家銀行。

云南銀保監局官網日前披露,云南永德農商行和云南華坪農商行已于近日獲得該局同意籌建的批復。其中永德農商行由云南臨滄臨翔農商行、云南鳳慶農商行、云南騰沖農商行、云南昌寧農商行分別作為主要發起人投資設立、參股;云南華坪農商行由云南永勝農商行、麗江古城農商行、云南玉龍農商行分別作為主要發起人投資設立、參股。

由晉中銀行、晉城銀行、陽泉商業銀行、長治銀行和大同銀行五家市級城商行合并重組設立的省級城商行山西銀行4月28日正式開業。

4月14日,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西安鄠邑農村商業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市長安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議案》等。這是陜西近一年內發生的第二起中小銀行合并重組案例。2020年7月,陜西銀保監局同意榆林榆陽農商行和橫山農商行以新設合并的方式發起設立陜西榆林農商行。

據各地銀保監局披露公告,2020年以來,已有四川、山西、陜西、河南等多地上演中小銀行合并重組案例,共涉及30多家銀行機構。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中小銀行“抱團取暖”態勢將延續,合并重組將有助于改變銀行的公司治理體系,讓中小銀行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

發展回歸本源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銀行此前在經營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受盈利動機驅使,部分中小銀行摒棄自身經營特色,陷入“克隆”大銀行的怪圈;也有部分中小銀行盲目將客群拓展至經濟更發達的大中型城市和具備更多可能的大中型企業上,忽略了自身在資金實力、風險管控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還有部分中小銀行急功近利、貪大求快,盲目追求所謂“規模效應”,超比例發放大額貸款,存在較高的授信集中風險。

目前的監管定調是要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回歸本源定位。銀保監會于2020年印發《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中小銀行差異化的市場定位:要增強地方中小銀行金融服務能力。城市商業銀行要建立審慎經營文化,合理確定經營半徑,服務地方經濟、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農村中小銀行要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增強縣域服務功能,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強調:“中小銀行必須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誘惑的能力,扎根在當地,做小、做細、做實。”

專家認為,監管層面強調“回歸本源”的政策導向,并非是對中小銀行的發展予以限制,而是給出發展方向的指引。中小銀行與國有大行在定位與業務方面是互補關系。相對于大行,中小銀行擁有扎根本地和定制化優勢,有能力深耕大銀行業務能力難以觸及的薄弱領域。尤其在經歷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后,中小銀行更應秉持使命意識,側重對中小企業的流動性扶持,更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記者 王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