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B2B賽道迎來“七年之癢” 平臺化或成生鮮B2B平臺“輕資產”選擇
5月17日,2021年中國生鮮B2B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行業龍頭美菜網、觀麥科技與本土勢力蓮菜網、菜特批以及國內知名供應商近500名人士相聚鄭州,探索行業的前景與思考。
2014年,“獨角獸”美菜網上線被視為生鮮B2B發端元年。此后,果樂樂、鏈農、宋小菜、有菜等生鮮B2B平臺相繼問世。
當2020年疫情來襲,互聯網巨頭們紛紛瞄準“賣菜”這一傳統行業時,生鮮B2B賽道憑借訂單密度和履約成本,早于C端市場邁入生鮮電商“深水區”。
在業內看來,在今年迎來“七年之癢”的生鮮B2B賽道,正在進行新一輪洗牌。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生鮮B2B行業如何應對改革與創新、機遇與挑戰?餐飲食材企業如何真正落地數字化供應鏈?食材供應鏈又該怎樣創新升級服務模式?
生鮮B2B賽道迎來“七年之癢”
2021年,創投圈為數不多的熱點里,“賣菜”這件事吸引了不少目光,也成為不少互聯網巨頭新的資本故事。
掘金萬億級生鮮藍海,并非互聯網巨頭的新舉動,早在2014年開始,各路互聯網巨頭就在生鮮B2B賽道中展開了“暗戰”,進行了第一輪的較量。
近日,餓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臺有菜發布了《有菜平臺關停公告》,宣布5月20日正式停止運營,從5月10日起停止交易服務,不再支持產生新的訂單。換句話說,5月20日后,有菜將完全停止運營。
此前,背靠阿里的有菜可以說是與美菜、美團快驢三足鼎立,上述平臺都聚焦餐飲供應鏈,但也都遇到商品標準化的問題。
因為,生鮮的非標化特征,會導致供需方交易更加不確定的多元化,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需要突破兩個點:交易流程標準化、交易流程透明度。
這種行業壁壘,并未阻止資本巨頭的涌入。2017年,以永輝彩食鮮、地利生鮮為代表的傳統零售企業入局生鮮B2B;2018年1月,京東新通路宣布進軍生鮮領域,推出一套集食材供應、食材認證、菜品研發和門店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同年3月,美團點評對餐飲B2B業務進行人事調整,頗有大軍壓境之勢。
不過,這個看上去熱鬧非凡的模式正陷入一個悖論:生鮮B2B下游客戶多為“小B”商戶(大多是夫妻店),這也是互聯網企業所看中的巨大流量,但“小B”客戶缺乏忠誠度、對性價比的過度追求使得B2B平臺很難在它們身上賺到錢。
也就是說,生鮮B2B的主流客戶和優質客戶并非同一群體,這種割裂感將成為生鮮B2B做強做大的天然障礙。
如何提高交易流程標準化和交易流程透明度,如何讓食材供應鏈提高B端用戶的黏性?也是本屆高峰論壇中不少嘉賓關注和關心的話題。
從自營到平臺化,
或成為生鮮B2B平臺“輕資產”選擇
作為開山鼻祖,美菜網的一舉一動都頗受業內關注。美菜網副總裁王玉雄表示,經過6年的摸索,美菜正在完成從自營模式向平臺化轉變。
“開放平臺之后,平臺上的賣家更多,類似淘寶、拼多多這樣的方式,你只要符合條件、符合要求,都可以在平臺上作為賣家出現。”王玉雄分析認為,此前的自營模式有幾個痛點,一是復雜度高,食材過來之后美菜在配送中心加工分揀到配送,整個環節非常復雜;二是資金壓力重,自營需要大量現金采購,占用現金流;三是管理難度大,人工成本、管理的成本都會提升很多。
王玉雄表示,就中國餐飲特點來講,區域性很強,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需求,對商品要求非常繁雜和多樣,“美菜做平臺,希望有更多的賣家加入,能夠讓餐廳有更多的選擇”。
觀麥科技董事長楊威以“產業路由器”的概念入手,同樣對生鮮B2B平臺化作出趨勢預判。楊威認為,產業路由器核心在于連接跟配對,找出價值洼地進行鏈接。
“每一個產業升級的時候,首先把自己的毛巾水擰干,然后虹吸你上下游的水分,打造效率的共同體。”楊威舉例,如果有配送5000萬的銷售額,找到某些單品做食品加工一定沒有問題,但是渠道端如果變化,這套模式可能就失效了。因此,努力成為一個賦能平臺,非常有價值。
楊威進一步解釋,如果鄭州是銷地,云南這些種植基地就是產地,終端就是C端市場,這里有一個關鍵的群體,就是加工配送商群體。“隨著美菜、美團等平臺的競爭,未來有可能一級批發商的生意挪到新型的平臺上,但是二級批發市場、三級批發市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楊威表示,盡管這個退出的過程很漫長,但是不少二三級市場已經有危機感,他們正在向加工配送商的角色轉移。
差異化、垂直細分客戶群體,
成為區域生鮮B2B的生存選擇
面對生鮮B2B的主流客戶和優質客戶天然割裂的現實,發端于河南本土的蓮菜網與菜特批則為現場的國內同行講解了“河南方案”。
2015年,在河南餐飲業中央廚房產業園需求的倒逼下,蓮菜網悄然誕生。與美菜網關注中小B端客戶不同,蓮菜網選擇了中大B端客戶優質客戶作為主力服務人群。蓮菜網創始人胡建強認為,蓮菜網團隊此前在餐飲業積累不少人脈資源,從經營的角度選擇中大B端客戶容易出成績。
胡建強認為,中大B端客戶有幾個特點,一是下單頻次高,客均單量大;二是品質與種類要求多;三是要求物流準點率高;四是付賬有周期等。
針對這些特點,蓮菜網通過打造蓮菜標準、生鮮非標標準化;打造物流等閉環,提供全方位服務;買貴雙倍賠償等方式,逐步在中大B端客戶中占據了頭部地位。據介紹,目前蓮菜網20%的客戶占其70%的銷量,這種客戶結構,也讓蓮菜網找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
與蓮菜網相反,此前任成都盒馬店總、返鄉創業的菜特批CEO翟建偉則瞄準區域龍頭未曾重點關注的領域,通過新零售的部分理念打造了菜特批平臺,專門服務中小微餐飲客戶。
在論壇上,翟建偉分享《29分鐘即時達是如何煉成的》這一主題。翟建偉認為,去年諸多電商大佬急速進入生鮮電商行業,使得整個電商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在這個時候,生鮮B2B板塊有比較寬敞的生存空間。比如美菜、美團快驢、蓮菜網等,我發現他們都是在做大倉庫的集采集配的方式,通過即時達的模式滿足客戶一站式的需求。”翟建偉分析認為,巨頭并未過多關注的小餐飲客戶群體大,但需要對菜品做到機動性、隨時性和便捷性的服務,像是商戶鄰居一樣的存在,基于這個市場需求,菜特批提出了前置倉模式。
翟建偉表示,前置倉本身就深入在用戶身邊,并通過“29元起送,29分鐘送達,遲到10分鐘,減免訂單的10%,遲到20分鐘,減免訂單金額的30%”的方式,盡可能在10分鐘內解決顧客的需求。
市場反映證明了翟建偉的判斷,上線一周后菜特批訂單量開始井噴。作為一個全新的平臺,菜特批定下了年度要開到80家前置倉的目標。
正如論壇最后總結所言,垂類賽道的細分,商業模式的探索,造就了行業的百花齊放。經過七年發展,每家企業前方都是“無人區”——深挖、守護自己的底盤,做好供應鏈的價值創造,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記者 陳沛 文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生鮮B2B賽道迎來“七年之癢” 平臺化或成生鮮B2B平臺“輕資產”選擇
5月17日,2021年中國生鮮B2B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行業龍頭美菜網、觀麥科技與本土勢力蓮菜網、菜特批以...
2021-05-19 -
“葉飛概念股”全面崩盤 多家上市公司否認參與“市值管理”事件
5月17日,A股高開高走,盤中創業板指一度漲超3%;滬指重回3500點,為3月8日以來首次。汽車整車板塊領漲。...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