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替代玉米現象的大量出現 飼料企業玉米采購量大幅下滑
昨日晚間,市場上傳出的一則消息引起了期貨日報記者的注意。
該消息稱美國的民間出口商向美國農業部報告:近段時間,針對中國出口銷售了136萬噸玉米,并將于2021/2022市場年度付運。
實際上,關于美國民間出口商向中國出口136萬噸玉米的消息早在10天前已是滿天飛,現在還有人拿出來當成新聞來發布,由此可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尤其是玉米價格的高位振蕩受到了市場的特別關注。
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更是引起了記者的關注。有期貨投資者告訴記者,南方一家大型飼料加工企業的玉米日采購量已經從一萬噸降到了數百噸。而近日大連玉米期價的回落似乎也印證了這則消息的可靠性。
玉米市場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的呢?某飼料企業玉米日采購量從一萬噸降到數百噸可信嗎?
5月9日至14日,記者跟隨由來自河南、河北、陜西、上海、山東、京津等地的糧油產業企業、投資機構代表組成的“2021年豫魯冀小麥玉米市場形勢調研團”,通過組織農產品期現貨結合座談會、下麥田、訪農戶、進企業的形式,詳細調研了我國冬小麥主產區生產形勢,了解了“坐地糧莊”、制粉、飼料加工、生豬養殖、糧食倉儲等市場主體小麥、玉米收購、銷售、庫存等情況,特別是小麥、玉米互相替代等大家十分關注的重點問題。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由于小麥替代玉米現象的大量出現,再加上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大幅增加、新季玉米種植面積預期擴大幅度較大、生豬養殖利潤不斷縮水等,玉米市場當前的形勢的確出現了新的變化:部分飼料加工企業特別是以生產禽料為主的飼料企業的玉米采購量出現較大回落,基本可以確認,甚至一些以養殖生豬為主的大型企業也減少了玉米的原料配比。
有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價差較高,小麥大量替代玉米的趨勢會得到保持。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蔓延,以及主要經濟體實施“無限放水”的貨幣政策正在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市場也不要指望玉米價格會出現較長時間的下跌走勢,而且國內玉米市場正在進入傳統的青黃不接階段,此時相比往年更是缺少了臨儲玉米的“壓陣”,市場未來的走勢更加錯綜復雜。
近日,湖北、河南等小麥主產區先后出現的大風、大雨、雷電等天氣特別引人關注,主要原因是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江蘇、安徽、湖北等冬小麥已進入了生長最關鍵的階段,正處在籽粒形成期。與此同時,自2019年以來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讓小麥的性價比不斷得到彰顯。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小麥替代玉米被用作飼料原料的數量估計3500萬噸以上,不但改變了小麥、玉米市場的供需格局,而且事關未來我國居民口糧與飼用糧的供應安全問題。
“小麥替代玉米的數量龐大,加上這種市場態勢仍在持續發展,最終將改變小麥、玉米市場供求格局,讓小麥、玉米的價格聯動性得到加強。”小麥、玉米市場資深研究員張智先告訴記者,當前年度,我國玉米市場供需已進入基本動態平衡階段,主要原因是陳小麥和陳稻谷替代玉米的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同時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另據記者了解,生豬養殖利潤近期下滑較快,但自繁自育的養殖戶每出欄一頭生豬還可以掙得凈利200元左右,而購買仔豬再育肥的養殖戶則基本無利可圖。(喬林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葉飛概念股”全面崩盤 多家上市公司否認參與“市值管理”事件
5月17日,A股高開高走,盤中創業板指一度漲超3%;滬指重回3500點,為3月8日以來首次。汽車整車板塊領漲。...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