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頻發 青海瑪多7.4級地震應急科學考察正式啟動
27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7.4級地震發生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活動斷裂與地震災害”專題迅速前往地震災區開展應急科學考察。初步調查顯示,該地震是在印度/歐亞板塊碰撞擠壓的背景下,巴顏喀拉活動地塊向東運動的結果,地震的發生表明二十年多來強烈活動的巴顏喀拉地塊仍未平靜。科考結果為進一步認識巴顏喀拉活動地塊的運動與應力分配以及未來強震危險性分析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員團隊組成的應急考察隊一行10人于5月24日上午抵達地震災區,擬通過對地震地表破裂情況的調查認識該次地震的破裂過程和發震機制,研判地震趨勢,為防震減災提供科學依據。初步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近NWW-SEE向延伸,破裂范圍長約70公里,并可分為東、中、西三段。
應急考察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考察隊在白瑪納村附近發現地震次生破裂多處,黃河鄉附近向北西二十多公里地表破壞較為嚴重,破裂帶整體走向近120度,沿線隨處可見張裂隙、砂土液化等現象,路旁電線桿傾斜嚴重。接近G214國道一處地表破裂切過公路形成最大左行位錯量。根據野外現象觀察,斷裂具有左行走滑兼正斷的運動學特性。
應急考察隊還發現,G214野馬灘大橋附近地表破裂極為明顯,破裂帶寬度5至8米不等,出現大量砂土液化現象,部分砂土液化點仍在冒水。G214野馬灘大橋受本次地震破壞嚴重,橋體坍塌,呈多米諾式,橋面一致向南。大橋南端公路路面造成路面擠壓突起,雙向車道擠壓突起不一致,最高突起達20厘米。
經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本次地震為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地震事件,局部伴隨正斷分量,發震斷層為巴顏喀拉地塊北側東昆侖斷裂帶東段的一條分支瑪多-甘德斷裂。(張蘊)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