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240家企業IPO 超七成為制造業 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并實現高質量發展
“面對疫情嚴重沖擊,我們加大力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以及一攬子政策效應顯現,工業經濟運行狀況逐月向好。
數據顯示,4月份、5月份、6月份這三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9%、4.4%和4.8%,回升勢頭加快。41個工業大類中,二季度有超過半數實現正增長。裝備制造業5月份、6月份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5%和9.7%,汽車產銷7月份同比分別增長21.9%和16.4%,基礎原材料供銷平穩。
“從整個制造業角度來看,二季度以來呈現的恢復性增長,除了有政策層面的利好,尤其是財政政策和貨幣貨幣政策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外,資本市場提供的融資助力亦極為重要。”太平洋證券策略分析師金達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具體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16日,按證監會行業分類來看,在240家A股企業IPO中有186家為制造業企業,占年內IPO公司數量比例77.5%。
從再融資角度來看,年內共有230家上市公司的增發方案已實施,總募資額為7783.78億元。其中,145家為制造業企業,占比達63.04%,總募資額為4911.09億元;再者,若僅從今年發布的增發預案來看,剔除方案終止的以及6家已實施完成的,還有557家增發預案正處于“落地”過程中,包括367家制造業企業;此外,在配股實施方面,今年13家企業的總募資額為383.26億元,6家制造業企業的總募資額為41.2億元。
此外,今年以來還有多家制造業企業借助可轉債、公司債等進一步實現融資需求。僅從可轉債角度來看,在今年已發行的134只可轉債中,97家為制造業企業,占比高達72.39%。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一方面以疫情防控專項債或資產支持證券等形式進一步開辟直接融資渠道,且同時配合推進包括發行、交易、再融資和重組配套等制度改革,保障了市場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凈化能力;另一方面又持續加大互聯互通進程,拓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助力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進程,以解決疫情影響下面臨的資金短缺、融資困難以及產業鏈斷裂等緊迫問題。
“整體上看,制造業企業對資金需求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長等特點。”在張立超看來,今年制造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再融資以及債券融資等方式,不僅能有效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減少企業債務成本,同時也能優化企業融資結構,拓展制造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這也是企業獲取長期資金的主要方式,進而最終助力“大循環”格局的實現。預計在今年多部門的政策扶持下,制造業企業有望借助資本市場東風,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并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通威股份上半年凈利降3成 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30.78%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股份,600438 SH)今日股價上漲,開26 29元,截至今日收盤,漲0 68元,...
2020-08-10 -
*ST勝利一字跌停報收于1.90元 百年人壽太平洋證券為前十流通股東
今日,*ST勝利(002426 SZ)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該股報收于1 90元,跌幅達5 00%,換手率0 42%,成交...
2020-08-10 -
五礦稀土發布公告稱改關聯交易 江華公司發力采礦權破局零營收
五礦稀土(000831 SZ)8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業務發展的需要,公司擬增加2020年度向2名關聯人隴川云龍...
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