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 我國將建立農村低保治理長效機制
11月23日下午,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經貴州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云縣、納雍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在當天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也透露我國將建立農村低保治理長效機制,以杜絕“人情保”“關系保”亂象。
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涉及22個省(區、市)。當時全國貧困縣的面積總和占了國土面積一半,全國大約每三個縣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縣。從2016年開始,我國貧困縣逐年脫貧。2014年至今,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今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印發《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實施辦法(試行)》,貧困縣摘帽的主要標準為綜合貧困發生率低于2%(西部地區低于3%)。此外,脫貧人口錯退率低于2%、貧困人口漏評率低于2%、群眾認可度高于90%也是重要指標,超過者需組織整改復查。
“貧困縣摘帽解決的是絕對貧困的問題。在脫貧攻堅戰打贏之后,鞏固的時間周期相當重要,我認為‘十四五’期間也是鞏固和加強現有成果,防止返貧的重要關鍵時期。在這之后,再去繼續著眼于相對貧困的問題;下一步,這些摘帽的貧困縣所在的地區,需要制定相應的監測指標,這樣就能在發現苗頭后預警并采取措施。”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李曉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針對共同富裕這一長遠目標,未來還需要加強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其重點在于根除貧困文化的產生和蔓延。北京等發展較快的地區,也要持續關注對口支援的地區。
貧困縣雖已全部摘帽,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仍然是扶貧的重點。11月23日上午,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也介紹了作為脫貧攻堅底線制度安排的兜底保障。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從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到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近五年來,出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政策措施97項,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
脫貧攻堅以來,農村低保標準大幅提高,從2015年的3177.6元提高到2020年三季度的5841.7元,五年提高84%。從2017年開始,全國各市縣農村低保標準都達到或超過了國家脫貧收入標準,確保實現貧困群眾“不愁吃、不愁穿”。今年,全國所有省份的農村低保標準都超過了脫貧收入標準。
此外,對不符合整戶納入低保范圍的貧困戶,但戶內有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的,將重病、重殘人員單獨納入低保范圍。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蛘咛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占67%。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地區的低保政策在政策執行、監督管理等方面尚有漏洞,“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頻現,如冒名頂替已故低保戶、經辦人近親屬占名額等。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表示,從2018年開始,我國連續三年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明年,農村低保將轉入常態化治理,同時會建立治理的長效機制。
為規范低保等社會救助中的公示、評議等環節,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公布了全國3700多個接受投訴舉報的社會救助熱線電話。
“在社會救助申請審批的制約機制上,全面實行了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干部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凡屬此類情況的,縣級民政部門必須入戶核查。通過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機制,村干部在這里面如果有優親厚友的行為,通過大數據的查詢一樣可以查出來。”劉喜堂直言,現在民政部門負責認定低保對象,但是見不到資金;財政部門負責撥付資金,但不負責低保對象的認定;財政部門把資金打到銀行,困難群眾直接到銀行去領取救助金,從而形成三方相互制約的機制。(記者 陶鳳 王晨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物流行業難點暴露:運力資源分散 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成行業痛點
11月21日,在2020(第十八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上,眾多從業者表示物流運力資源分散,標準化、信息化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