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南航混改揭開神秘面紗 引入三大投資方拉攏“客戶”入局

2020-11-27 08:12:40來源:北京商報  

備受關注的南航混改逐步揭開神秘面紗,而這一輪身先士卒的是南航旗下的通航企業。11月26日,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航通航”)正式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國改雙百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南航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三家投資主體,并實施員工持股。據悉,本次混改完成后,南航通航的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13.4228億元,南航股份公司依舊保持控股地位。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幾年,國內通航市場一直“外熱內冷”,行業內仍存在較多飛行限制,市場也有待培育,所以南航通航的混改效果還需要較長時間觀察。

朋友圈擴圍

南航混改再露冰山一角。據介紹,本次南航通航引入的三家投資主體分別為:國改雙百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南航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旄暮螅虾焦煞莨?、國改雙百基金、南網產業投資集團、南航資本控股、珠海通航通分別持有57.9%、14.1%、10%、10%、8%的股權,南航股份公司依舊保持控股地位,并實施員工持股。

據悉,本次參與混改的南網產業投資集團為南方電網全資子公司,后者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人壽保險、國家電網、海南省人民政府持有。目前,南航通航與南方電網已開展電力巡線等合作。而國改雙百基金則是去年由央企國新控股牽頭發起,央企、地方國企及社會資本共同出資形成的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發展基金。

公開信息顯示,南航通航隸屬于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骨干通用航空企業之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南航通航利潤總額預計同比增長45%。

實際上,去年,南航就宣布在集團層面引入投資者,正式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也就是在同年,南航通航被列為國家發改委第四批“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據介紹,本輪混改實施后,南航通航的企業性質從國有獨資公司轉變為混合所有制公司。

“從混改方案可以看出,南航通航的本輪改革并沒有一次性地完全地放手給市場。三家投資主體背景雖各有不同,但持股還是比較均衡的,代表了多個方面的資本對于項目改革的支持。”資深民航專家綦琦表示。

戰略意圖顯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混改,南航通航可謂是意圖明顯,除了多方融資外,它還拉攏了“客戶”入局。

“南航通航絕對算是老牌通用航空公司, 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全資質能力的通航企業,其大客戶主要以國企為主,所以此次混改的投資主體均是‘國’字頭,這樣有利于對接業務,獲得更多資源。” 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進一步分析,此次混改全部選擇“國家隊”進場,另一大原因應該是為了戰略布局,“畢竟南航通航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要沖,業務范圍輻射全國各區域,且已開通廣州-澳門跨境直升機航線,并籌劃開通粵港澳及其他城市的境內、跨境短途運輸航線,也就是說,接下來該公司要想進一步搭建區域通勤飛行網絡,引入實力強、緊跟政策導向的國資顯然在戰略協同等更具價值”。

事實上,今年7月印發的《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就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民航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先行區。當時不少業內人士預測,作為民航“兩翼”之一的通航,將迎來發展機遇。

不過, 針對南航通航提出“混改后,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同時瞄準海南自貿港、長三角經濟帶和京津冀區域經濟建設契機,拓展維修服務、海島觀光、短途空勤、公務飛行等新興產業和通航產品”的大計劃,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混改對于南航通航的作業飛行業務的提振效果會比較明顯,但如果想挑戰新業務和新產品,挖潛大眾消費、發力低空旅游,則并非易事。

鄒建軍也坦言,近幾年來,通航產業基本屬于外熱內冷,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較多限制,所以南航通航的步子能夠走多快,還要看粵港澳大灣區、海南等地在低空空域等方面的開放程度而定。“此外,與主要依靠政府、大型國企購買服務的作業飛行不同,低空旅游市場中,有一眾強勢的民企競爭,要想在此‘搶食’,需要占據優質資源以及靈活的企業運營機制來對接消費者需求,但南航通航的旅游基因本就較弱,在人才、管理等方面也不占優勢,‘錢途’不甚明朗。”鄒建軍說。

下一步猜想

神秘面紗已然揭開,接下來南航通航以及南航系其他板塊,又會在混改中顯露何種面容呢?

“本輪混改后南航股份仍持有57.9%的股份,這意味著,南航通航的混改只是剛剛開始,該企業還有繼續增加新戰略投資者的空間,隨著南航股份的持股比例慢慢稀釋,2.0混改方案也會逐步浮出水面,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類似南網產業投資集團這樣的需求方進入,比如:中石油、中海油等,進一步鎖定南航通航的飛機需求、實現上下游互補。”綦琦表示。

而放眼整個南航,除了通航,業界還“不約而同”地猜測,下一個混改靴子落地的對象,很可能就是近期動作頻頻的貨運板塊。

其實,此前,東航和國航的貨運物流資產已經先后完成了混改,路徑基本都是引入外部投資者、員工持股,然后上市。

聚焦南航,公開信息顯示,今年9月南航的貨運物流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掛牌,明確將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公開征集1-15名戰略投資者,釋放股權比例不超過49.5%(含員工持股),正式按下混改的啟動鍵。而本月初,中國民航局發布公告稱,南方航空將成立獨立的貨運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貨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航貨運”),該籌建申請已獲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此后,業內就傳出消息稱,獲批成立后,南航貨運或進一步剝離出上市公司,注入到正在混改的南航貨運物流板塊。

在綦琦看來,相較于通航,南航的貨運盤子更大。他坦言,由于貨運板塊混改涉及金額相對更高,因此,南航貨運的成立很可能就是為了給混改做準備,通過資產、股份剝離等過程,進一步坐實這個標的。“但總體來看,作為大體量的優質資產,南航的貨運混改可能還需分步推進,整體進程應該不會像通航這么迅速。”綦琦表示。

· 相關新聞 ·

民航國內運價改革加速 航企自主定價航線再擴容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 楊卉)民航運價市場化改革繼續加速。11月26日,中國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民航國內航線運輸價格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自今年12月1日起,3家以上(含3家)航空運輸企業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國內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由航空運輸企業依法自主制定。這也是自2004年國內航運價格改革號角吹響后,市場化改革的又一次嘗試。

據統計,此次新增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數量共計370個航段,疊加此前已施行市場調節價的1328條航線,國內已累計有1698條航線實現了市場化定價。

此前,歷經兩輪調價的京滬航線經濟艙全價票一度從1240元漲至1500元。市場化定價是否意味著航線價格的上漲?“由于是全價票,這也意味著票價為價格上限。但鑒于目前仍處疫情期,雖然前述航線迎來市場化定價,但短時快速上漲仍缺乏支撐。”民航資源網專家、李及李數據分析公司創始人李瀚明表示。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目前國內不少航線由3家及以上航企共同運營,這也意味著航企將掌握更大定價話語權。不過,未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航企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因此航企不但不會大幅度上調機票價格,反而有可能推出降價活動或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來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他也表示,上述政策出臺后,航企的機票定價也將更靈活,如按照淡旺季或早中晚不同的航班時刻來調整價格等,“同時,現在包含餐食、行李托運等全服務機票模式有可能改變,‘裸價+可選擇付費服務’的機票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此次《通知》重申,航空運輸企業應按照《民用航空國內運輸市場價格行為規則》的有關規定,合理確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運價的調整范圍、頻次和幅度,確保航空運輸市場平穩運行。而根據前述規定,每家航空運輸企業每航季上調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經濟艙旅客無折扣公布運價的航線條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本企業上航季運營實行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的15%;上航季運營實行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的15%不足10條的,本航季最多可以調整10條航線運價。每條航線每航季無折扣公布運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肖瑋 蔣夢惟 陶鳳 劉瀚琳 楊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