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標明確 資本市場鼎力支持

2021-01-23 13:00:55來源:證券日報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日前在介紹“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時表示,其中一方面工作是大力推動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動優勢科研力量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發展,進一步提高集中度、顯示度和國際影響力,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在業界看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應對國際經濟科技競爭格局深刻調整、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必然選擇;是催生新發展動能、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優化國家創新體系布局、引領帶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系統提升的重要抓手。在這過程中,資本市場可為相關企業提供資金源頭活水,賦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標明確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代表了國家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在支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夯實國家創新能力根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在了今年重要工作任務的首位。會議明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對于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各地正不斷發力。

由科技部、北京市會同20余個國家部門研究編制的《“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日前正式印發。在1月20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秘書長靳偉介紹,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形成國際人才的高地,切實支撐我國建設科技強國。

他同時介紹,圍繞“筑根基、建優勢、轉范式、促聯動、強協同和優生態”,戰略部署推進六大工程: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工程,實施重點跨越工程,實施創新范式優化工程,實施“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三鏈聯動工程,實施京津冀產業驅動工程,實施創新生態提升工程。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工程方面,包括加速國家實驗室培育建設,推進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化發展,加速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形成戰略科技力量,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

實施重點跨越工程方面,包括聚焦戰略長板,推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優勢領域率先占據制高點;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集成電路產研一體,關鍵新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高端儀器設備等方向突破瓶頸,加快實現“換道超車”。

“上海作為科技重鎮,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日前表示,下一步,要著眼于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下好“先手棋”、敢闖“無人區”,重點是“五個加快”,一是充分發揮優勢,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聚焦高端產業,加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三是推進機制創新,加快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四是強化人才引領,加快構筑全球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五是打造創新共同體,加快推動長三角科技協同創新。

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日前表示,加快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對標全球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做強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平臺建設,打造空間分布集聚、優勢協同互補的全球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進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創新和產業資源,積極打造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資本市場鼎力支持

資本市場在支持強化國家戰略方面鼎力支持:證監會召開的多次會議,均強調了“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多年來,上市公司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應用,已經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03%,研發強度高于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目前,上市公司共擁有專利數量165.2萬個,約占全國有效專利量的14%。特別是科創板開板后,已上市各類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匯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行業的優勢企業,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產業的蓬勃發展。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持,可以通過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對于初創型科技企業,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能夠向其提供啟動資金,為其早中期平穩發展提供保障;對于步入擴張、成熟期的科技企業,可通過IPO上市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融資,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規模化、產業化。”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也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單單憑借銀行貸款這類間接融資手段無法獲得足量的資金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直接融資,為戰略新興產業注入活力。

資本市場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所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伍超明表示,這一方面能幫助企業平穩度過啟動和發展階段,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強化國家科技實力;另一方面能幫助科技企業創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形成新模式,從而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解決各類“卡脖子”技術問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戰略。

陳靂表示,資本市場資源分配的功能能將更多資源向國家戰略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類似半導體、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國家戰略行業,資本市場會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短期的利潤預期,根據其成長性來對其進行合理估值定位。

“就實際情況而言,國家通過設立科創板來對戰略新興產業予以支持,對于高速發展、具有一定行業地位,但短期無法實現盈利的科技創新企業,依舊可以有機會在科創板實現上市,解決了企業高速發展所面臨的資金問題,最終實現資本市場支持企業發展。”陳靂說。

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合伙人周超認為,“資本天然具有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實現價值的基本屬性,必將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發展起到重要的、長期的、獨特的支持服務作用。”

對此,周超從三方面予以闡述:首先是可以更好地配置力量資源。資本市場因為其特殊屬性,可以在細化落實國家總體戰略上發力,以資本市場價值判斷的獨特視角,聚焦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關鍵領域、關鍵技術和關鍵階段。

其次是可以更好地整合系統資源。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上既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又通過成熟的、系統的資源導入和聯動服務能力,配合各方形成對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全方位支持。

最后是可以更好地高效利用資源。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同手段、工具,可以使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和落地應用有一個明顯的快車機制,減縮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形成又好又快的綜合效益。(朱寶琛)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