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 為互聯網貸款監管“打補丁” 異地展業再上“緊箍咒”
互聯網貸款監管再度加碼升級。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的出資比例、集中度、限額管理等細化監管標準。同時,明確嚴控地方法人銀行跨區域經營。
分析指出,總體來看《通知》較為嚴格,但對不同的機構影響不一,其中對于中小銀行帶來的沖擊較大。未來中小銀行業務應進行結構性調整,面向C端堅定建設本土生活場景平臺,面向B端開發非貸款綜合金融服務,提高精細管理和精準服務水平。
“三道紅線”
為互聯網貸款監管“打補丁”
2020年7月,銀保監會印發《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界定了互聯網貸款內涵,并就貸款風險、合作機構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初步建立了銀行互聯網制度框架。不過,《辦法》對聯合貸款等業務模式預留了制度空間,未設出資比例限制等定量指標。在《辦法》印發半年之后,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對《辦法》進行細化和完善。
具體來看,《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獨立開展互聯網貸款風險管理,嚴禁將貸前、貸中、貸后各關鍵環節風險管理外包。同時,《通知》從三個方面明確定量指標,一是明確了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單筆貸款中合作方的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二是商業銀行與單一合作方發放的本行貸款余額不得超過一級資本凈額的25%;三是商業銀行與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發布以來,在引導商業銀行規范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促進商業銀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監管部門也發現,各機構執行效果和整改力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在獨立實施核心風控環節、加強合作機構管理等方面,部分機構的互聯網貸款業務行為與《辦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風險隱患。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夢宇表示,在聯合貸款、助貸業務中,單筆業務的收益與風險在發起聯合貸款的兩家主體間并不對稱。部分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具備數據、風控模型等資源,可通過較少出資比例,賺取貸款收益中的較高部分,而傳統金融機構不僅需要提供絕大多數資金、承擔資金損失后的風險,所賺取的收益也相對較低。該模式下,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業務拓展與其所承擔風險不對稱,其業務發展呈現過度擴張,不利于金融市場穩定。《通知》三方面具體規定對聯合貸款業務暴露的風險點提出了有效監管措施。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分析指出,具體來說,出資比例上,銀行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與《網絡小貸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相關要求保持一致,將對互聯網平臺與中小銀行通過聯合貸款模式無序擴張形成較強約束。過往個別互聯網平臺在聯合貸款中的出資比例甚至低至1%-2%,此次不低于30%的出資比例,將顯著降低其杠桿率水平。
在合作機構集中度上,王一峰指出,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一級資本凈額的25%,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在有限一級資本凈額約束下,將降低其對單一合作方的依賴,尋求更廣泛的合作渠道,進而實現風險分散。對于合作方而言,單家銀行主體面臨約束背景下,市場將不再是少數巨頭贏家通吃的局面,而是更為充分、友好的競爭環境,有助于優化合作機構生態。
異地展業再上“緊箍咒”
除了從三個方面明確定量指標,業內指出,《通知》影響最大的地方還在于,嚴控地方法人銀行跨區域經營。
根據《通知》,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其他規定條件的除外。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立足本地市場、服務本地客戶是地方性銀行經營發展的基本定位,也是監管部門一以貫之的監管導向。但近年來,個別地方性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業務區域,嚴重偏離定位,盲目無序擴張,帶來較大風險隱患。
廈門國際銀行投行分析員任濤表示,異地存款大多是互聯網存款,且多為二類戶,穩定性較差,導致中小銀行對異地存款的把控能力較弱,若中小銀行對其較為依賴,則很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此外,異地存款對市場的敏感性較高,且多為高成本存款,容易導致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核心負債率等流動性指標高估,導致存貸比等指標出現低估。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出臺的《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已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等業務。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揚表示,本次《通知》又進一步將地方法人銀行的貸款業務拉回到本土區域,在本土區域的客戶量、存款量、融資需求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未來中小銀行在息差業務上的競爭將十分激烈。
他同時表示,雖然互聯網銀行等機構豁免跨區域經營規定,但《通知》對于可以做跨區互聯網貸款的銀行也有影響,因為互聯網渠道減少了,可以聯合的資金也減少了,這些可跨區的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量也會大大降低。
不過,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互聯網天生具有開放性,在當前人員流動較大的社會背景下,如何界定跨區域經營,按照客戶的工作地、戶籍地還是按照社保繳納地或其他標準來界定,在實踐中也需要進一步探索。同時,《通知》留出較為充分的過渡時間,其中出資比例標準和跨地域經營限制,實行“新老劃斷”,2022年1月1日起執行《通知》要求,并允許存量業務自然結清。這給銀行留出了充分的整改時間,有助于存量業務平穩過渡,減少對客戶的過度影響。
專家:
中小銀行業務應進行結構性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總體來看《通知》較為嚴格,但對不同的機構影響不一,其中對于中小銀行帶來的沖擊較大。未來中小銀行業務應進行結構性調整,提高精細管理和精準服務水平。
李夢宇表示,從目前互聯網貸款的參與主體來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聯合貸款業務占其自身貸款比重相對較低,受到的影響有限。部分中小銀行依托聯合貸款業務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資產擴張,且其業務范圍突破了“屬地經營”限制。此類銀行在壓降聯合貸款業務的同時,也需調整聯合貸款的風控模式,探索“屬地經營”要求下的其他業務拓展,經營壓力加大。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對全國性銀行和未受經營區域限制的互聯網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應抓住機遇,在發展自營業務的同時向中小銀行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對互聯網平臺而言,應抓緊按照要求整改,調整業務模式,在新規則下尋找新機會;對地方法人銀行而言,應面對現實,立足本地,深耕客戶,提升精細管理和精準服務水平。
對于中小銀行未來發展,孫揚建議,應面向C端,堅定建設本土生活場景平臺。這樣可以幫助中小銀行擺脫對互聯網平臺聚人氣的依賴。要通過助農、餐飲、出行、便民服務等,形成面向C端用戶的持久黏性,還可以幫助聚集小B商戶生態。他表示,例如光大銀行支持220個繳費項目的云繳費APP,招行聚焦影票飯票和購車的掌上生活APP,常熟農商行的聚焦農產品直播電商的濃農生活APP,都是本土生活場景平臺的優秀代表。
同時,他指出,中小銀行應面向B端,開發非貸款綜合金融服務。發展財富管理等非息收入來源。財富管理、托管等業務不但可以幫助銀行沉淀存款,還可以增加非息差收入,促進銀行不完全依賴于生息資產,實現輕型化發展,具有對沖貸款業務風險的好處。(汪子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1月我國MPV銷量11.4萬輛 MPV板塊仍延續萎縮態勢
1月,我國MPV銷量為11 4萬輛,同比增長15 7%,環比下降17 4%。與轎車和SUV板塊相比,MPV板塊仍延續萎...
2021-02-19 -
迎新打卡:一樣的“紅色”,不一樣的“紅火” 這些紅色地標緣何如此“紅火”?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修繕和新館建設工地,100多名工人選擇就地過節;四行倉庫成為春節前幾日上海十分紅火...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