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政策合力突破快遞進村瓶頸 快遞“村村通”就在眼前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要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另外,中國商報記者還注意到,河北、山東等地爭取在今年實現建制村快遞全覆蓋,其他省(區、市)也在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作。快遞“村村通”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但是,當前快遞進村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專家認為,農村地區比較特殊,快遞進村的成本很高,且進村并不是結束,如何讓快遞產業在農村地區健康平穩發展下去,是接下來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快遞進村 提速助力農村發展
最近家住河北邢臺農村的小張很開心,熱愛網購的他發現,現在快遞可以直接送到他所在的村里,再也不用跑到鎮上或其他村取快遞了。
小張介紹,家鄉的快遞發展還是挺快的,很早的時候鎮上就有了多家快遞公司的網點。三四年前,部分規模較大的村子有了快遞代收點,京東物流也能送到村。去年,順豐也能送到村里了。“今年快遞離我更近了,基本上網購的快遞都可以送到村子里了,以前還總是刻意選擇順豐配送的商品,現在不用考慮這些,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小張介紹,快遞到達鄉鎮快遞代收點后,基本上當天就能轉到村里的代收點,并且會及時給用戶發信息,通知大家取件。
當前,快遞進村正在提速,全國各地都在深化推進這項工作。除了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外,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推進快遞進村計劃,有些地方甚至將村村通快遞的時間目標大大提前。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副主任蘭艷麗介紹,在鄉村振興方面,交通運輸方式相當重要,郵政本身就在交通運輸體系中,所以推進快遞進村是交通運輸部門的常態工作。對于交通運輸部門來說,在鄉村振興方面除了將鄉村公路作為抓手以外,物流是一個新的抓手、新的發力方向。交通運輸部門很重視快遞進村工作,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
另外,地方政府也正在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作的進展。近日河北省郵政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今年8月基本實現建制村快遞服務全覆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也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全市887個行政村將全部實現快遞進村。很多省市還于近期召開“快遞進村”工作現場推進會,從各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
蘭艷麗表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物流快遞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快遞進村將會給鄉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變化,對整個鄉村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據蘭艷麗介紹,快遞進村助力鄉村振興主要體現在生產端和生活端兩個方面。在生產端,快遞進村能夠打開當地農產品的上升通道,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其中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快遞網絡能夠直接接入千家萬戶,解決以往小生產和大市場對接的問題。快遞進村之后,一頭可以連著幾十萬個農村、數億農民,另外一頭可以連著千家萬戶和數以億計的城鄉消費者,讓他們直接對接起來,真正實現暢通國內循環。
除了助力生產、幫助鄉村實現產業振興外,快遞進村還會讓鄉村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鄉村振興其實還涉及人的振興,就是圍繞人的生活、生存以及村容村貌等生活端發生的改變。”蘭艷麗在實際走訪中發現,農村通快遞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他們隨時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服務,這種需求的滿足會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發展建設農村。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也認為,近年來村村通等道路基建已經為鄉村振興打下硬件基礎,建道路類似修河床,僅有河床沒有水流,就沒法讓農民獲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把快遞物流及電子商務、配套金融等服務的水流引進來,才能帶活農產品流通,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因地制宜 形式靈活多樣
快遞進村工作正在快速推進,它調動的資源非常豐富,發展形式也多姿多彩。交通運輸部此次發布的意見就提到,統籌利用交通、郵政、快遞、商貿等資源,全面推動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網點下沉,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強化鄉鎮運輸服務站、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建設;推動交郵融合、電商物流、客貨同網、貨運班線等多種形式農村物流發展,暢通農產品進城、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民生活消費品下鄉的物流服務體系;鼓勵各類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和共享資源,提升物流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因地制宜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模式。
事實上,快遞進村的形式豐富多彩。“‘三通一達’這些快遞現在會送到村里的一個超市,這個超市與鄉鎮的快遞代收點進行合作。順豐、京東大部分會送到村委會,到時打電話讓用戶去取,或者讓村委會代收。”小張說道,隔壁村子也有專門的快遞代收點,都是當地人自己開的,有時快遞也會被放到那里,“總之,現在收快遞方便多了,并且這些點也都可以寄快遞,再也不用專門花時間跑到鎮上”。
對此蘭艷麗認為,與當地的超市、村委會等固定場所合作是快遞進村很好的方式。“超市是村民都會去的商業場所,超市經營者跟村里的人也特別熟悉,這會形成一個非常良性的平臺。”蘭艷麗認為,超市只是一個點,未來在農村還可以拓展更多這樣的合作點。
另外,在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交通運輸環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山東一些城市正在有序推進客運公交與農村快遞的融合發展;還有一些地方借助交通運輸的貨運資源,解決農村物資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蘭艷麗表示,我國農村數量很多,每個地區的農村特征都不一樣,即便是在同一個縣,農村的差異性都非常大,可謂一個村一個情況。“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當地企業之間的關系也不一樣,只要雙方能夠找到合作的點,保證快件踏踏實實地送到老百姓手中,不囿于形式、不囿于模式,只要能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快遞進村賦能就行。”
楊達卿也表示,農村市場存在著需求分散、配送路徑難優化、專業人力及設備不足等問題,因此要把農村快遞做活,不宜拘泥于傳統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化發展路徑,在保障快遞安全和規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形成政策合力 突破快遞進村瓶頸
盡管快遞進村工作發展很快,但是這個道路上也面臨諸多挑戰。
蘭艷麗介紹,快遞進村工作在東部地區發展較快,但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較慢,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產業做不起來,當地經濟也發展不起來,這些地方會是最難啃的骨頭。“從鄉鎮到村的這段距離,相對來說它的成本很高。越偏遠越艱難的地區快遞進村成本越高,而當地人均消費水平也越低,所以這是一個矛盾。”
在蘭艷麗看來,經濟不發達地區快遞進村的問題也并非不能解決,“現在還是呼吁通過政府的引導和補貼來推動這些地區的快遞進村工作,因為這已經超出了市場化的范圍,這些地區的快遞進村屬于一個民生性、普及性的需求,甚至算是一個公共性的服務了。” 蘭艷麗談到,我國農村快遞市場總量還是比較大的,去年農村收投快遞已經達到300億件。但是由于分散在幾十萬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下面還有自然村,因此每個村、特別是自然村的快遞規模數量就比較少,相對城市來講密度就很低,它的成本就比較高,現有快遞費用很難覆蓋這部分成本。所以快遞進村應該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來推動。
事實上,在快遞進村工作的推進中,很多情況下都是政府引導因素更多,但是各個政府部門之間又缺乏很好的銜接。這就是快遞進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蘭艷麗表示,農村快遞市場并不能完全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它類似于普惠服務,是需要國家政策去引導的一個市場。政策的引導、資源的協調,還有資金的補貼,再加上市場的動力推動,才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好的機制。
蘭艷麗還提到,在政策引導方面,應該形成政策合力,避免各個部門在農村各自為戰,實際上中間卻缺乏銜接,導致資金導入、政策導入等出現“好幾張皮”的情況。
另外,如何通過行政化手段來更好地推動快遞進村,也是值得探討的話題。“如果光是強制性的要求,并沒有用,因為企業要生存,只有讓所有的參與主體活下來,覺得這個市場很好,才能夠持續發展。”蘭艷麗表示,未來要考慮的就是農村整個快遞網絡的穩定性、規范性問題。
“快遞進村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保證服務觸達,第二階段是建設網點,第三階段是城鄉快遞服務一致,目前我們在第一個階段,把這個階段的任務做好后,我們再會往后推進。發展較快的地區也可以提前往前進行,因地制宜。對于當下出現的問題與挑戰,我們也要客觀地面對,找準問題,一對一地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快遞進村的大計。”蘭艷麗表示。(記者 蔣永霞)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