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NFT數字藏品發行火爆 監管密切關注金融風險

2022-04-24 09:21:53來源: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在社交媒體上,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項目Moonbirds正成為新的話題熱點,1萬件作品以 2.5ETH(4.8萬人民幣)在幾個小時售空。據 NFTGo.io數據顯示,4月16日至18日,Moonbirds交易量占整個NFT交易市場的25%,上線5天以來價格漲幅超過100%。

在國內市場,NFT首次進入大眾視野,是2021年6月支付寶和敦煌美術研究所聯合發布兩款 NFT非同質化代幣,全球限量發售的敦煌飛天和九色鹿皮膚賣“爆”了,初始發行單價僅為10個支付寶積分+9.9元的兩款皮膚,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最高被炒至150萬元人民幣一個。而此后螞蟻鏈澄清,僅支持數字藏品持有者、在持有180天后無償轉贈給符合條件的支付寶實名好友,轉贈功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變相炒作。

“國外的才是真正的NFT,國內的叫數字藏品,只收藏、暫無二次交易。”一位投資者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目前,海外市場NFT交易可使用以太幣等加密貨幣,在中國市場主要用人民幣交易,成為文創行業通過線上方式走進更多人生活的一種潮流,阿里、騰訊、B站、小米等互聯網大公司紛紛打造了自己的業務平臺。同時,反對數字藏品炒作已成為國內數字藏品行業共識。

NFT的相關金融風險也引起了監管注意。 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下稱“三協會倡議”)。

數字收藏品成文創新寵

螞蟻鏈之后,2021年8月,由騰訊PCG事業部上線NFT APP幻核并啟動“NFT藝術家計劃”,陸續發行了敦煌文創數字壁畫、靖江王府“摩崖五福”數字石刻、中國航天數字徽章等數字藏品。

2021年12月起,阿里拍賣數字拍賣平臺陸續發行了陜西華山景區(5A)、陶藝村富陶博物館(4A)、西安城墻景區(5A)、西安碑林文旅、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旅文博類數字藏品,并開設了數字電競、數字音樂、數字表情、數字非遺、數字功夫、數字植物等類目。

進入2022年,NFT作為“元宇宙”概念的熱點快速鋪開,2022年1月,國內首個網文IP數字藏品《大奉打更人之諸天萬界》開啟預約,限量2000份,于1月8日正式發售。這是基于騰訊云“至信鏈”技術協議發行的加密數字商品,是閱文集團入局數字藏品的首期項目。

1月5日,B站官方認證號“嗶哩嗶哩數字藏品”發布一條動態,宣布旗下首款數字藝術頭像“鴿德”正式開放報名,全網限量2333個。B站正式進入了發行數字藏品的大軍。

2022年元旦,小米對外發布數字藏品“芯紀元”3D模型,OPPO也推出了Find N元宇宙奇旅數字藏品限定禮盒。

據記者了解,不少文創行業的企業,也試圖通過發行數字藏品來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爆款產品,間接推升了相關程序開發技術公司的量。華中地區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最近來咨詢NFT數字藏品技術的客戶明顯增多。據其了解,國內的這些區塊鏈都有開放的接口平臺,對接比較規范,開發難度不大。

金融企業也在積極推進數字藏品在IP打造推廣方面和技術的融合。招行在35周年慶之際,對員工定制投放了12萬只喵廠NFT數字藏品。據悉,招行NFT數字藏品設計制作,從創意策劃直至成品上線,歷時120天,由招行一鏈通提供技術支持,由開放許可鏈提供可信權益證明。一鏈通是招行金融科技戰略指引下的區塊鏈技術平臺,開放許可鏈是招行聯合中國信通院、深圳公證處等10多家單位共同打造的大型聯盟鏈網絡。

“NFT數字藏品目前來說是比較火熱的賽道,多地方省市也開始搭建屬于當地的數字藏品平臺,”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首席探索官趙佳茹表示,我國國內的主流數字藏品發行平臺也分為兩大方向,一方面是互聯網頭部企業旗下的數藏平臺以鯨探、幻核、百度為例,這類型的平臺不支持二次交易,以聯盟鏈為主;另一方面是以公鏈技術為基礎的唯一藝術、NFTCN(Bigverse)、TopHolder頭號藏家等開放轉贈、二次交易等功能。

另外一位投資者認為,與曾經風靡的眾籌、盲盒等一樣,國內NFT數字藏品的交易受到限制,仍然難以完全避免炒作,但是“數字藏品好過加密貨幣,至少一部分人會在傳播過程中接受到藝術品的美育。”

監管警示風險

4月21日據外媒報道,韓國或將出臺首個NFT監管規則,NFT有可能被認定為證券。韓國金融當局宣布,韓國金融委員會將在不久后公布《零碎投資等新型證券事業相關方針》,并勸告其他零碎投資事業者研究證券性質,根據方針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范NFT金融證券化,國內也有動作。三協會倡議提出,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等。

“NFT的交易明顯具有涉眾屬性。”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2022年NFT相關的交易市場有望迎來規范,預計規范的方向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NFT數字藏品發行、交易、保存等主要流程開展規范,包括相應的版權保護機制或行業標準等;另一方面則是涉及NFT相關的平臺交易管理,比如設置相應的準入機制等。

按照《證券法》,所有公開發行證券的行為,都必須符合法定條件,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未經依法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2016年,曾經風靡一時的互聯網股權眾籌,因具有“公開、小額、大眾”特征,被有關監管部門查處叫停。

趙佳茹認為,NFT數字藏品的收藏價值得到肯定,實現藏品經濟從物理世界的實物向數字化轉變,滿足元宇宙時代用戶對于數字化產品收藏需求。為了規避國內的NFT數字藏品平臺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警惕ICO“死灰復燃”,數字藏品二次交易功能或將受到嚴格管控。

蘇筱芮建議,從事NFT相關業務的機構需要對照三協會倡議,及時調整內部合規機制,將重心放在保護知識產權、打造精品數字文創方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超過10萬億,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近4萬億。4月15日晚間,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文創金融之夜的討論中,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長孫若風表示,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與科技的關系表現得更為密切。孫若風認為,隨著以元宇宙為代表的新技術以及技術集成時代到來,科技界與文化藝術行業的融合將更加深切。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