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今亮點!二舅幣火了,大舅三舅也想試試!

2022-08-03 21:39:20來源:AI藍媒匯微信號  

幣圈在等待神話,而不是一個又一個笑話。

來源|AI藍媒匯


(資料圖片)

ID:lanmeih001

作者|伊柒

編輯|韓小黃

七月的最后一天,微博熱一從“二舅”,變成了“二舅幣”。

二舅鑄幣了?是,但不完全是。

2022年7月28日,推特賬號@second uncle dao發布消息稱“一群旨在幫助二舅的愛心人士發起了二舅幣(Second Uncle Dao,簡稱SUC),通過區塊鏈將愛心傳遞”,并附上了合約地址,表示自己發行了名為“二舅幣”的虛擬幣,該項目的收益將“捐贈給二舅作為養老保障”。

緊接著,另一篇稱“二舅幣作者rug pull、詐騙130w美元”的推文又被網友翻了出來,引來社交媒體一眾網友圍觀。(rug pull意為“加密項目發行者撤出DEX流動性池,或突然放棄項目,卷走投資者的錢跑路”。)

頂流(二舅)、風口(虛擬幣)、爆雷(潛逃)幾個關鍵詞撞在一起,這個項目注定不簡單……嗎?

不瞞你說,簡單得很。AI藍媒匯向相關人士了解,前前后后大概五分鐘吧。

二舅能鑄幣,三舅憑什么不能?

AI藍媒匯注意到,在二舅幣爆火之后,市場上也隨之出現了“大舅幣”、“三舅幣”等一系列幣種。截止發稿時,AI藍媒匯關注到的“三舅幣”就喜提四個點贊。不懂就問,這是準備整一個“二舅全家桶”,直接走上人生巔峰嗎?

5分鐘、0首付,即可擁有一個幣?

據知情人士透露,發類似的幣,過程非常簡單,和把大象裝進冰箱類似:打開冰箱門,放進大象,關門就完成了。

AI藍媒匯向上述人士了解到,從選擇DEX到填寫相關資料,再到選擇區塊鏈等操作步驟,網速夠快的話,全程不超過5分鐘。

甚至不花一分錢。

圖/TUC

但發行了,并不代表就被認可了、能賺錢了。如何讓自己的虛擬幣在幣圈迅速形成共識并借此抬高價格,才是難點。

“二舅”這個標簽,無疑是博眼球的“熱點事件”。根據二舅幣的發行者@second uncle dao公布的內容顯示,SUC交易池創建于2022年7月27日,正是“二舅”討論度達到頂峰的時間。發行總量10000億枚,橫向對比與其關聯的、發行量為2億枚的幣安幣(BNB),發行數量大的離譜,而每個二舅幣的最高幣值僅有0.00000003197美元。

在后續動態中,作者表示,目前在池子中流通的幣僅占總額不到0.6%,他個人/團隊已不再持有任何SUC,而其余超過99%的幣已被存入“黑洞地址”——存入一個無人知曉的錢包并毀掉秘鑰,這部分SUC約等于被撕毀而消失了,僅有少部分仍能流通。

或許作者希望以這種方式護盤,但銷毀仍沒能平息質疑,也沒能挽回幣值——SUC基本回到了發行價,網友的討論熱情和交易熱情也隨之同步消失。截止發稿時,SUC幣值已經跌去了95.23%,目前總市值僅為1.5w美元。

虛擬幣?流量幣!

“這就是個蹭熱度的,每年有成千上萬個這么玩的。”一位幣圈資深投資人向AI藍媒匯透露,“這種幣的壽命周期一般都非常短,很多作者用熱點來割韭菜,成本很低。”

類似的“蹭熱點,發虛擬幣”的案例還有很多:今天在微博掛著的“大舅幣”、AI藍媒匯關注到的“三舅幣”,以及曾經借著《魷魚游戲》破圈的魷魚幣。

2021下半年,網劇《魷魚游戲》在全球范圍內爆火,一款名為“魷魚幣”的虛擬幣應運而生,該幣的幣值曾在一周的時間內翻了2300倍,最高達到了2861.8美元。然而,美東時間2021年11月1日,魷魚幣在短短幾分鐘內從2861美元跌到了0.0007美元,跌幅約為99.999976%。

緊接著,魷魚幣網站和其發行者的社交媒體賬號迅速消失。據相關媒體報道,魷魚幣的這次rug pull,致使投資者損失了超過210萬美元。

這樣來看,二舅幣這次rug pull,有點“小舅見大舅”了——魷魚幣事件涉及金額相當巨大,相比之下二舅幣仿佛猝死在了起跑線上:SUC作者rug pull消息傳出日期距發行僅隔一天。相關人士在分析了SUC在區塊鏈中的合約源代碼和交易歷史,認為“在技術層面上,SUC跑路的可能性很小”。

據天目新聞報道,區塊鏈研究員十四君通過回溯鏈上的交易記錄,查出的核心交易僅有一筆價值1.3BNB(約合人民幣2000元)資金被作者收走。而網傳“作者卷走130萬美元”,金額和消息源均無法查證。

也許能賺,也許不虧

不一定賺錢,為什么還有如此多的舅舅熱衷于蹭熱點發幣?

答:因為幾乎沒成本

把熱點做成虛擬幣(再象征性地做做推廣),萬一有人信了,下一個幣圈神話就是你,想好了什么時候抽身就好;而如果沒成,那……換一個舅?

極低的門檻,讓此類蹭熱點、發“流量幣”的行為似乎成了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流量幣的作者不會在意亂象過后的一地雞毛。

“一般來說,虛擬幣發行之后的前幾批買家是能獲得紅利的,因為幣的發行價通常不會很高,等所謂的共識形成了、幣值上去了迅速拋售,賺的還是美元。”

所以說不管是大舅、二舅、還是三舅,虛擬幣發行之后,幣圈玩家的運作都和股市有幾分相似——引流、宣傳,搭建“共識”把價值拉高,然后低買高賣,等散戶接盤

如果把虛擬幣視作純粹的生意來看,盡管有著比特幣等虛擬幣中相對堅挺的“Old Money”,但現狀整體上還遠不如人們期待的那般理想化和充滿未來感——在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中,總有買家相信自己不是最后一位,直至哪個舅都沒上升空間了,或者像二舅這樣頃刻崩盤。

價格暴跌的背后是“共識”的崩塌——沒人再相信“二舅”了。這類“發幣”更像是眾籌,卻幾乎沒有任何信用擔保。浙大數字經濟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除了平臺的手續費外,虛擬幣的發行權幾乎不存在任何限制”。

等“二舅”、“三舅”進入流通市場,剩下的就看你沒有好故事,能不能把故事變成共識,把共識變現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保證了流通,卻無法擔保價值。即使是發行者跑路,也很難去追責:散戶手里的錢還是錢,能用,只是不值錢了。

二舅幣崩盤,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失敗的鑄幣。但對于作者而言,仍不失為一次高效營銷。五天、五個月、五年之后,我們仍不會知道是誰在發行二舅,是不是有人拿到峰值的那幾桶金。二舅被鑄成貨幣的消息被瘋傳,已經無人在意二舅幣的第一條推文所說的捐資養老,大家急急忙忙開始關心曝光、熱度,幣權和池子的價值。

“格局大一點,把池子鎖了,吃營銷錢就行。”

二舅幣多了,共識也許就不夠用了。外界對于縹緲的幣圈本就存有天然的質疑,盲目賺營銷錢反噬的也許是整個幣圈的“互信”。區塊鏈先驅的構想很宏大,創造一個屬于用戶的金融體系,但某些“虛擬劣幣”的作者眼中,“去中心化”的中心很是清晰——“把流量換成美元”。

幣圈在等待神話,而不是一個又一個笑話。

注:本文僅做現象討論,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今日話題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