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如東:打造向海發展“橋頭堡” 點燃向海發展“主引擎”

2022-08-03 08:03:38  

一艘艘LNG巨輪攜清潔能源漂洋過海而來,一個個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開花,一座座產業園區拔地而起……昔日人跡罕至的臨海荒灘,如今已成為向海發展的前沿陣地。

兩面環海、擁有86公里綿長海岸線、49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海洋是如東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潛力所在。縱觀如東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向大海要資源、求發展的奮進史。近年來,策應海洋強國建設以及江蘇沿海發展戰略,如東錨定“打造全省向海發展先導區”目標,充分發揮一類口岸開放及清潔能源樞紐優勢,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向海大港口、大產業、大開放格局正加速形成。

建大港,

打造向海發展“橋頭堡”

7月22日中午12時45分,在4艘拖輪的牽引下,來自卡塔爾的Q-MAX型LNG運輸船“拉什達”號安全平穩停靠如東洋口港LNG碼頭。

作為目前世界上船體最大的LNG運輸船,“拉什達”號此次共載貨約11.2萬噸,折合天然氣約1.6億立方米,相當于8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氣量。“投運11年來,全球在運行的Q-MAX型LNG運輸船均已光臨過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繆曉晨告訴記者,Q-MAX型LNG運輸船的常態化靠泊,標志著洋口港爛沙洋航道與接收站碼頭已適應全球各類型LNG巨輪的通航及接卸需求,對進一步放大港口優勢,提升港口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沿海地區而言,要想富,先建港。倚港而興,是“向海經濟”最強勢的一環。近年來,圍繞提升港口能級,如東大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一系列重大工程相繼實施。目前,洋口港爛沙洋北水道10萬噸級航道通過浚深航槽,已升級至15萬噸,打通了大型船舶進出港通航“大動脈”;陽光島南側航道具備7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能力,可保障臨港工業區企業生產原材料和成品水運需要;陸島連接通道——黃海大橋二橋工程計劃今年底合龍,明年6月份交付驗收,建成后,大橋運載能力是現在的兩倍,將有力提升港口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洋通高速二期正在進行灌注樁施工,該高速通道2024年年底通車后,可助力洋口港快速接入G15、G40等國家干線高速,對改善港區集疏運條件、促進向海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此外,洋呂鐵路(如東段)也在加緊建設中,該鐵路建成后,將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為港口經濟騰飛注入強勁動力。

隨著港口基建提速加力,如東向海發展的通道愈發通暢。2011年正式通航至今,洋口港液化產品吞吐量實現了從零到百萬噸的跨越,2021年全年共接卸LNG718萬噸、丙烯腈27萬噸,創下開港以來最高紀錄。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超350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據如東海關統計,1-6月份,如東實現外貿進出口284.67億元,同比增長40.1%,增幅列南通市4縣(市)6區第一。

聚產業,

點燃向海發展“主引擎”

打造向海經濟,核心在港,重點在興“業”。眼下,如東臨港產業區內,總投資450億元的江蘇省重特大產業項目——金光如東產業基地項目1號、2號、4號生產線12臺紙機順利開機投產。“3號、5號、6號、7號生產線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金紅葉紙業(南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威助告訴記者,一期全面投產后,公司年應稅銷售可達百億元。

金光項目之所以選擇落戶如東,看中的就是海港優勢。“進口原料需要我們布局沿海,如東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便捷的向海通道,可以大大節省企業運營成本。”林威助說,金光項目由印尼金光集團投資建設,主要生產“清風”“唯潔雅”“真真”等享譽國內外的生活用紙產品。項目規劃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設計年產能為78萬噸,建成后,該基地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生活用紙生產基地。

近年來,如東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大力發展以海洋產業、綠色臨港產業、腹地特色產業為主的“向海產業”,重點打造以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洋口鎮(沿海經濟開發區)、如東經濟開發區等載體為主的“向海產業”聚集基地,推動向海經濟全面起勢——

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依托港口優勢,精準布局石化新材料、LNG等產業板塊。計劃總投資450億元的桐昆(洋口港)聚酯一體化項目致力打造紡織一體化基地,建立以PTA—聚酯—長絲—加彈—經編—印染為核心的紡織產業鏈,實現從“一滴油”到“一根絲”再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模式;威名石化項目致力打造一個從石化到精細化工,從生產、銷售、研發、物流到檢測的產業集群;3平方公里的陽光島上,中石油、國信、協鑫、華潤4個重大能源項目先后布局,預計到“十四五”末,該島年周轉規模將超過2000萬噸,有望實現年應稅銷售超1000億元。

如東經濟開發區重點培植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安防、纖維新材料3個產業集群,推動江東電子銅箔二期、恒輝產業園、鴻瀚新材料、鋰電池用鋁塑膜等一批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洋口鎮(沿海經濟開發區)傾力打造以化工新材料、高端植保、新能源等為重點的現代臨港產業集群,吸引了優嘉植保、九九久新材料、中國天楹重力儲能及成套設備制造等眾多優質項目落戶。

多年來,如東以海為媒,促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逐步構建起向海發展的四梁八柱,體量規模大、產業結構優、支撐帶動作用強、延伸配套性好的現代產業集群在如東沿海加速崛起。

優服務,

激發向海發展“內動力”

做大做強向海經濟,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盛夏的如東驕陽似火,南通聯膦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準備出口國外的水處理劑系列產品正在裝車。“我們企業獲得AEO高級認證資質后,近3個月的出口訂單量和通關效率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劉帆說,“多虧了如東海關的服務指導,聯膦成為全市膦化工行業內首家獲得AEO高級認證的企業,日常通關時間比以往縮短了70%,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企業是魚,環境是水。優化營商環境的目的,在于激發企業活力,助推企業發展。瞄準這一目標,近年來,如東刀刃向內,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動高頻事項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全面擴展“一件事”“跨省通辦”事項范圍,全力推行“一窗受理”“并聯審批”“拿地即開工”等舉措,形成了一套減環節、減時限、減費用的機制。刪繁就簡,讓企業少跑腿,如東在股權變更登記上簡化企業申請材料和環節,實現申請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復用”,辦理結果“數據共享、自動交換”,減少申請人參與環節,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間。

以優質的服務,為向海重大項目保駕護航。如東先后出臺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前延”服務工作方案》《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代辦幫辦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將工程建設報批報建流程簡化,避免“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問題,并組建了由17名業務骨干、窗口首席代表為主的首席審批服務咨詢隊伍,問企所需、所急、所想。

“當得知我們遇到原料運不進來的困難后,地方政府服務專班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幫我們開通了水陸兩條運輸綠色通道,運來3萬多噸建材,保障了3座LNG儲罐按期澆筑。”江蘇國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沈寅飛告訴記者,專班服務人員會定期到現場了解情況,幫助項目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不斷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讓如東經濟發展持續穩中有進: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06億元;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98.47億元;到6月底,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510.04億元,比年初增加248.25億元,同比增長29.5%;1至5月份,全縣累計完成到賬外資2.41億美元,同比增長100.2%……

種好梧桐樹,自有鳳凰棲。今年,如東將扎實推進“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切實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和吸引外商投資的重要舉措,以更優營商環境暢通向海發展通道,為實現跨越趕超積蓄新動能。孫煒杰 江海燕 徐書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