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失落的面板與被期待的“雙11”

2022-10-26 07:36:10來源:北京商報網  

10月25日,多平臺“雙11”預售戰已經打響,彩電產品的價格戰尤為激烈。經過近年來幾輪大起大落后,面板行業再一次呈現出走出谷底、緩慢回升的跡象,對于彩電行業而言則意味著造價、成本的上漲,不過在業內觀點看來,成本上漲并不意味著終端售價攀升,相反,今年“雙11”期間,大多數彩電產品或許還要再一次踏入價格戰的怪圈。

波動之中的應對手段


【資料圖】

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等平臺看到,redmi MAX 86英寸大屏4K彩電原價9999元,預售折后為5899元,三星75英寸彩電原價5699元,預售折后4999元,創維90英寸120Hz電視原價9999元,預售折后7999元,記者統計發現,“雙11”預售期間,彩電產品的優惠力度普遍在2000-3000元之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面板價格的回升對彩電行業也將產生影響,10月下旬,部分面板價格企穩,其中電視面板更是集體迎來漲價。目前,多家機構看多四季度面板行情,具體到電視面板領域,65英寸、55英寸、43英寸、32英寸均迎來漲價,均價分別為107美元、81美元、48美元、27美元,環比上月均上漲1美元。其中32英寸漲幅最大,達3.8%。

不過在專家看來,盡管面板價格上漲,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段時間內,電視價格未必會水漲船高,面板行業周期震蕩已經是常態,彩電企業與面板供應商之間“頗有默契”,在面板價格處于低位時積極備貨,在面板漲價之后充分利用前期庫存。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指出,面板價格周期性波動有著難以消弭的內生原因,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上,面板生產商與終端產品制造商分別占據上下游兩端,地位、話語權差別不大,這也使得并沒有一股力量,能夠對產業鏈上的資源進行平均分配,以達到穩定狀態,如果說三星這樣的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協同上下游產能的話,隨著三星逐步退出LCD、LGD領域,面板價格將更直接、更明顯地受市場供需關系支配,而在波動中管理庫存和成本,也是彩電企業必須具備的手段。

漲跌背后的深層邏輯

實際上,今年前三個季度面板價格不斷下探,還是消費電子市場整體低迷的結果。以彩電為例,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同比下降7.8%,出貨面積同比下降5.4%。受此影響,今年6月,LCD面板價格就已經降到2019年最低點以下,三季度繼續下行,9月下旬,32英寸、43英寸、55英寸和65英寸LCD電視面板的價格分別為26美元、47美元、80美元和106美元,與前月相比降幅在3.6%-7.8%。

如今面板雖然似有“觸底反彈”之意,但能否回到此前高位仍難斷言。產業觀察家康釗指出,未來一段時間,面板價格的不確定在于下游消費市場不明朗,如果需求端不能激活,面板行業的復蘇也有限。

專家表示,從2012年至今十年來,面板行業漲跌的邏輯已經改變,此前是不同代線之間的“新陳代謝”造成波動,例如2015年左右國內8.5代線投產,2017年10.5代線投產促使韓國企業縮減產能,在一定時期使得供需失衡,而如今則變成了終端產品左右市場格局,例如2020年初居家辦公需求暴增,以及大屏電視崛起為面板行業注入不少動力。

康釗稱,如今彩電產品長期處于“紅海”競爭,居民對電視的需求空間有限,如果電視賣不動,面板領域自然也難以大幅提振,經歷歷次波動,或許上下游企業都將趨于保守。

在此種背景下,業內專家表示,彩電價格上的“內卷”,仍將是今年“雙11”期間的主要方向,走出價格戰還要依靠步幅更大的技術迭代。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 圖片來源:三星官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