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首破10萬億 中國軟件劍指行業話語權

2023-04-17 07:31:44來源:北京商報網  

我國軟件產業業務收入首破10萬億元。4月15日,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二級巡視員王少朋在2023(首屆)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上介紹,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在2022年已超3.5萬家,軟件業務收入首次躍上10萬億元臺階,全年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08126億元,同比增長11.2%。

業內分析指出,中國軟件產業開始加速步入迭代升級、群體突破的關鍵時期,推動我國軟件開發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從而確立技術主導權和標準話語權。


(資料圖片)

從量到質

2022年,我國軟件業成績斐然。軟件業務收入在首次躍上10萬億元臺階的同時,盈利能力和出口業務也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軟件業利潤總額12648億元,同比增長5.7%;軟件業務出口額達到524.1億美元,同比增長3%;軟件產品2022年全年收入26583億元,同比增長9.9%,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24.6%,特別是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407億元,同比增長14.3%,高出全行業整體水平3.1個百分點。

2023年開年以來,軟件業延續開門紅的狀態。工信部數據顯示,1-2月,我國軟件業務收入14461億元,同比增長11%;軟件業利潤總額1769億元,同比增長12.2%。出口方面,1-2月,軟件業務出口78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軟件外包服務出口同比增長9.4%。

“中國軟件行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扶持、軟件開發環境的成熟、資本的進入和人才的培養。”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由于軟件投資的超高回報率和一次投入長久受益的特性,具有敏銳盈利嗅覺的資本紛紛進入軟件開發領域。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勃興,軟件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市場容量不斷放大,軟件業務量和盈利能力持續攀升,中國軟件產業開始加速步入迭代升級、群體突破的關鍵時期,推動我國軟件開發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

迭代升級

促進實體經濟迭代升級被業內認為是軟件業務的重要作用。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各環節互相融合,也形成了我國軟件產品多元化、平臺化、融合化的大趨勢。這些特點與趨勢在帶動軟件和實體產業發展融合創新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鏈和供應鏈整體優化,推動了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宋向清說。

此外,國內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推進過程中,工業軟件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作為自主可控重要一環的國產工業軟件也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期。隨著自動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工業軟件逐漸成為企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因素。

北京瑞風協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成勝表示,工業軟件門檻高,高端技術密集,涉及測量、控制、傳感、建模、仿真、大數據、物聯網等諸多核心技術,與國外軟件公司競爭十分激烈。這就需要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經過多輪技術升級迭代,才能打磨出適合國情、適合客戶的好產品。

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軟件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它的發展推動了很多相關的新產業的興起,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新動力(310328)。另一方面軟件行業具有高高技術含量和高效益的特點,其發展可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提高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水平。

以2023(首屆)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舉辦地所在的湖北省武漢市為例,武漢2022年軟件業務收入規模達到2519億元,聚集軟件企業1100余家,培育了達夢數據庫、深度操作系統等民族軟件品牌,突破了CAD、EDA等多項關鍵技術。

上限思維

“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尤其在開源軟件方面,中國企業貢獻正在增大。中國源代碼貢獻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但從人才培訓和人才培養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增加話語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23(首屆)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演講中表示。

據了解,中國開源開發者數量突破800萬,居全球第一。倪光南介紹,中國大力支持這一新興的開放指令集架構,投入居全球前列,2021年這一架構下的IP核出貨量超半數都來自中國。同時,這一架構的全球開源社區中,近半數擁有投票權的專家來自中國。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認為,跟得上時代的企業必須重視軟件。像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是“巨人的戰場,工具的革命”出現的產物,“我們今天面對的是新一輪數據加算法定義的新世界,軟件的時代意味著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方法論的一次重構,硬件決定了消費者體驗下限,而軟件決定了上限”。

洪勇指出,安全問題和知識產權保護也是軟件行業發展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軟件行業所涉及的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同時,軟件行業具有高度的知識產權密集度,但同時也存在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力度,以保障軟件行業的正常發展。”洪勇說。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陸珊珊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記者 攝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