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焦點快播:透視特斯拉新工廠高薪招聘 新經濟形勢下什么專業最吃香

2023-04-17 20:39:23來源:北京商報網  

4月16日,“特斯拉中國工廠普通工人月薪1萬塊”登上微博熱搜,新工廠招聘事件引發網友關注的不僅是高薪,還有“新經濟形勢下什么專業最吃香”的思考。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部等五部門日前就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力度空前。

有關專家表示,隨著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出,也像催化劑一樣加速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革。在新的產業機遇下,“為就業而教”向技能型教育和創造型教育轉型,也成為了高校學科專業改革的新課題。


(資料圖)

高薪

4月15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其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始招聘,崗位涵蓋產品研發、智能制造、供應鏈、工業互聯網研發等領域,工作地點均為上海臨港(600848)。

據《錢江晚報》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內部工作人員透露,一名一線普通工人每月基本工資5000元以上,其他收入有獎金、津貼、加班費等,1年17薪,平均下來月收入接近1萬元。

但北京商報記者瀏覽招聘公告注意到,此次超級工廠招聘職位主要集中在工程師、主管、經理等高階崗位,暫無普通工人的崗位。待遇在同類型中也比較不錯。以一名儲能機械工程師為例,特斯拉的待遇在3-5萬元之間,而同類型的崗位大概在2-4萬元之間。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從智聯招聘等多個軟件看到,AR、VR及AI等相關熱門行業崗位目前也十分搶手,工資待遇也較高。像京東方有多個在招崗位與AR、VR及AI相關,包括負責XR虛擬拍攝等的視覺設計崗、負責XR內容制作等的解決方案工程師崗、顯示光學研究崗、資深AI產品經理、AI部署算法開發研究員等。其中,資深AI產品經理月薪高達3萬-4萬元,一個顯示“有XR產品研發優先”的顯示光學研究崗月薪高達3萬-3.5萬元。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AR、VR更多是軟件引領的行業,當前軟件生態還在構建,硬件需求爆發或在2-3年后。雖然AR、VR市場增長還需要時間,但未雨綢繆,面板企業已為這類新應用場景進行布局。

上述細分領域的高薪無疑刺激著社會上眾多求職者,而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據了解,由于競爭激烈,學科專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學生們已開始把就業前置,在高考中就挑選比較有前景的專業。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網上關于熱門專業的推薦比比皆是,其中機械制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仍然名列前茅,而包括核能、金融業、高端服務業也逐漸成為熱門專業。

調整

“從今年到2025年,不到三年時間,還要對五分之一的學科專業進行調整優化,力度之大可想而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解析《改革方案》時說。

據北京商報記者對之前撤銷本科專業名單的不完全統計,2014-2021年的八年時間里,共有90所學校撤銷了公共事業與管理專業,86所學校撤銷了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專業,83所學校撤銷了服裝與服裝設計專業,62所學校撤銷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57所學校撤銷了產品設計專業。

對于為何撤銷本科專業名單中高居榜首的公共事業與管理專業,多位受訪專家給出了相似的觀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較為空泛,雜而不精,沒有更為聚焦的專業化學習,會導致該專業學生競爭力較低。此外,據相關數據顯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職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

如果說公共事業與管理專業的撤銷與其課程設置的關系較大,那么服裝與服裝設計專業的撤銷則與我國服裝行業整體的大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國童裝博物館館長、北京服裝學院客座教授鐘漫天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服裝行業的教育整體是滯后的,后來隨著服裝市場化加速,才開始有了服裝學院的高等教育。如今,我國的服裝行業以量化生產為主,一些服裝廠大量需要的還是掌握生產技術的人才,隨著智能制造不斷發展,服裝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也就造成了社會對服裝與服裝設計專人人才需求量的減少。”

“高校專業發展的小邏輯,必須服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高校專業設置的第一準則是社會需求。”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曾指出。高校本科專業的設置是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晴雨表”,作為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單元,其質量和結構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

轉變

新的《改革方案》明確,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要增減掛鉤,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

有關分析認為,在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下,機器換人的趨勢不可阻擋,未來職場人士的工作將更加表現為人機協同。因此,專業設置需與時俱進,加快撤銷和停招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搶飯碗”的學科專業,避免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風險。同時,推動更多高校設置“AI+”的相關學科專業;也可以推動各類學科專業增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打造“專業+AI”的培養體系,更好地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相融合。

在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宋向清看來,未來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應當發生當有所轉變,從生產者向創造者進行轉換,從模仿者向創新者進行轉變,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規律,也要符合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據了解,一些正在被撤銷的專業也并非完全不被社會所需要,專業被撤銷也多源于學科體系本身的演化與升級。如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隨著社會逐漸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衍生出很多新的專業,使原本的專業和其他學科交叉,新的專業名稱和專業內涵將其取代后,自然需要進行資源整合與更新,原本的專業也會隨之被撤銷。

杭州余杭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華坤認為,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勝任專業工作的實踐者,給職場新手提供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專業教育是基于實踐、基于研究的教育,專業教育應與時俱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而高等教育應該拓寬其教育面,使其成為終身教育的引擎,高等教育需要“為就業而教”向技能型教育和創造型教育轉型。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張晗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記者 攝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