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全球最新:5G+物聯網:吃肉的 喝湯的 討飯碗的

2023-05-16 10:43:00來源:仟江水電訊社微信號  


(資料圖片)

仟江水商業電訊(5月16日 北京 裴少銘)近日,中國工業報刊發該報重大報道文章《5G+物聯網:吃肉的 喝湯的 討飯碗的》,對5G+物聯網產業進行了深度透視。現經作者裴少銘授權,全文傳播如下:

5G+物聯網:吃肉的 喝湯的 討飯碗的

“少數人吃肉多數人喝湯”這個二八定律,目前在A股市場5G+物聯網板塊不成立了;取而代之的是“吃肉的吃肉,喝湯的喝湯,討飯碗的討飯碗”——三極分化。

三極分化

A股5G概念板塊內336家上市公司的主業盈利情況出現了三極分化趨向。

第一極,厚利區,有23家企業,主業凈利潤均在10億元以上,企業數量板塊占比6.8%。其中,有3家頭部企業的主業凈利潤均在100億元以上,其主業凈利潤總額1610.28億元,占所有主業非虧損企業扣非凈利潤總和的63.49%。

第二極,薄利區,扣非凈利潤大于0元小于1億元,企業多達117家,企業數量板塊占比34.82%,主業盈利規模總和47.7億元,占板塊內盈利企業主業凈利潤總和的1.88%。

第三極,虧損區,扣非凈利潤小于0元,企業多達81家,板塊內企業虧損面為24.1%。

在A股物聯網概念板塊有303家上市公司,這里的企業盈利水平差距更大。

在厚利區,有5家扣非凈利潤均在100億元以上,占板塊內企業數量的1.7%,其主業凈利潤總額高達1935.58億元,占板塊內盈利企業凈利潤總和的73.35%。

在薄利區,扣非凈利潤規模大于0元小于1億元的企業有101家,企業數量板塊占比33.33%;其主業凈利潤之和為45.81億元,占板塊內盈利企業主業凈利潤總和的1.74%。

在虧損區,有103家扣非凈利潤規模為負,企業數量在板塊內占比為33.99%,板塊虧損面接近34%。

從營收增幅角度看,三極陣營內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正在加劇分化。

在5G板塊中,收入同比增幅為負數的企業共有136家,其中來自厚利區的企業只有4家,來自薄利區的企業只有49家,其余83家企業全部來自虧損區;處于厚利區內的3家頭部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12.11%;處于薄利區內的117家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7.09%;處于虧損區內的81家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10.97%。

在物聯網板塊中,收入同比增幅為負數的企業共有133家,其中來自厚利區的企業只有1家,來自薄利區的企業只有45家,其余86家企業全部來自虧損區。處于厚利區內的5家頭部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10.07%;處于薄利區內的194家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10.06%;處于虧損區內的104家企業,收入同比增幅平均為-12.96%。

混淆三極陣營邊界,從主業凈利潤增幅角度看,5G+物聯網行業利潤有被愈加攤薄的趨勢。

在5G板塊,有154家企業利潤同比負增長,企業數量板塊內占比45.83%;有101家企業扣非凈利潤與營收規模的比值小于1%,企業數量板塊內占比超過30%。

在物聯網板塊,有151家企業利潤同比負增長,企業數量板塊內占比49.83%;有119家企業扣非凈利潤與營收規模的比值小于1%,企業數量板塊內占比39.27%。

誰在吃肉?

在三級分化較為嚴重的物聯網板塊,以下公司吃得膘肥體壯。中國移動扣非凈利潤1154.29億元,中國電信扣非凈利潤271.89億元,格力電器(000651)扣非凈利潤185.67億元,工業富聯(601138)扣非凈利潤184.1億元,海爾智家(600690)扣非凈利潤139.63億元,中國聯通(600050)扣非凈利潤66.79億元,中興通訊(000063)扣非凈利潤61.67億元。此外,中集集團(000039)、長電科技(600584)、億緯鋰能(300014)、公牛集團、寶信軟件(600845)、兆易創新(603986)、華潤微、紫光股份(000938)、納思達(002180)、亨通光電(600487)、永泰能源(600157)、思源電氣(002028)(按數據大小降序排列)的扣非凈利潤都在11億至43億元間。

在三極分化情況較為突出的5G概念板塊,以下公司看起來毛羽豐美:立訊精密(002475)、鵬鼎控股(002938)、中航光電(002179)、銅陵有色(000630)、紫光國微(002049)、中天科技(600522)、中材科技(002080)、聞泰科技(600745)、橫店東磁(002056)、深南電路(002916)、東山精密(002384)、生益科技(600183)、領益智造(002600)、滬電股份(002463)、明泰鋁業(601677)、三環集團(300408)(按數據大小降序排列)的扣非凈利潤都在10億至60億元間。

誰在喝湯?

在物聯網板塊,有101家上市企業賺了一點小錢。

其中,扣非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辰安科技(300523)、福光股份(688010)(100萬元),日上集團(002593)、二六三(002467)、聲迅股份(200萬元),正元智慧(300645)、北緯科技(002148)(400萬元),安居寶(300155)、匯金科技(300561)(500萬元),浩云科技(300448)(600萬元),新智認知(603869)(700萬元),榮聯科技、初靈信息(300250)(800萬元),萬馬科技(300698)(900萬元)。

除了上述企業,還有87家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在0.1億元至1億元間。如南京熊貓(600775)、競業達、宜通世紀(300310)、高凌信息、永安行(603776)、先鋒電子(002767)、卓易信息、新北洋(002376)、理工光科(300557)、歌爾股份(002241)、山科智能、航天科技(000901)、金信諾(300252)、寶勝股份(600973)、萬興科技(300624)等企業的扣非凈利潤均未能上2000萬元。

在5G板塊,還有117家上市企業也屬于喝湯公司。

其中,扣非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天源迪科(300047)、銀禧科技(300221)、躍嶺股份(002725)、中青寶(300052)(100萬元),銘普光磁(002902)、坤恒順維(300萬元),摩恩電氣(002451)(600萬元),沃特股份(002886)、光庫科技(300620)(700萬元),飛榮達(300602)、通鼎互聯(002491)、中恒電氣(002364)(800萬元),廣脈科技(900萬元)。

除了上述企業,還有99家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在0.1億至1億元間。比如,霍萊沃、同益股份(300538)、南都電源(300068)、銳科激光(300747)、富通信息、匯源通信(000586)、美迪凱、盛洋科技(603703)、中富通(300560)、長盈精密(300115)、中英科技、會通股份、吉大通信(300597)等,其扣非凈利潤均在2000萬元以下。

誰在“討飯碗”?

主業創造就業。只要公司業務正常開展,資金鏈不斷,企業即便虧損,也能為員工提供“討飯碗”的就業機遇。但對上市公司而言,虧損確需扭轉。

物聯網板塊扣非凈利潤為負數的104家上市企業就亟待自強奮進。

比如,扣非凈利潤虧損大于10億元的企業:京東方A(000725)(-22.29億元)、三六零(601360)(-15.36億元)、奇安信-U(-13.64億元)、*ST日海(-12.56億元);扣非凈利潤在-5億至-10億元間的:同方股份(600100)(-9.37億元)、*ST藍盾(-8.61億元)、山子股份(-8.26億元)、夢網科技(-7.59億元)、東軟集團(600718)(-5.3億元)。

除了上述企業,還有95家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在-0.1億至-5億元間。其中,安恒信息、天融信、蘇州科達(603660)、京藍科技(000711)、福日電子(600203)、貴廣網絡(600996)、高新興(300098)、廈門信達(000701)、華勝天成(600410)、ST鵬博士(600804)、翱捷科技-U、華燦光電(300323)、賽微電子、恒華科技(300365)、匯頂科技(603160)、羅普特、時空科技、*ST安控等44家企業扣非凈利潤虧超2億元。

5G板塊81家上市企業也須奮起直追。

比如,扣非凈利潤虧損超過10億元的合力泰(002217)(-35.15億元);扣非凈利潤在-5億至-10億元間的:雷科防務(002413)(-9.24億元)、中化巖土(002542)(-6.8億元)。

除了上述企業,還有76家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在-0.1億至-5億元間。其中,中國長城(000066)、*ST方科、中鋁國際(601068)、湖北廣電(000665)、信科移動-U 、ST中利、英飛拓(002528)、勝利精密(002426)、露笑科技(002617)、震有科技、同興達(002845)、富滿微、*ST易尚等16家企業扣非凈利潤虧超2億元。

機會在哪里?

企業經營三極分化,行業重組不可避免。密切關注頭部企業的資本和主業動向便尤為重要。

一、資本并購或將優化產業生態。

2022年以來,5G+物聯網頭部企業資本動作不斷。

據長城證券(002939)分析師侯賓分析,中國移動(600941.SH)去年強化資本布局,在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技術領域的參股企業已達31家,簽約集團級戰略合作伙伴96家,產業生態合作伙伴超30萬家。

信達證券行業分析師莫文宇透露,工業富聯(601138.SH)也在半導體、車用電子、大數據、自動化&機器人四大賽道投資并購了多家企業。

二、群力飛翔,加速向數字經濟邁進。

市場引領與投資拉動十分重要。積極向頭部企業未來主業方向靠攏,群力飛翔,十分重要。

華金證券分析師李宏濤認為,2022年中國電信(601728.SH)產業數字化收入達到1178億元,同比增長19.7%,其天翼云和算力業務營收增長可觀;值得關注。

長城證券行業分析師侯賓認為,產業互聯網收入已占中國聯通(600050.SH)收入的26%,其大數據業務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長54.2%;值得關注。

華金證券行業分析師李宏濤認為,中興通訊(000063.SZ)正在推動“數智”賦能產業轉型,其服務器及存儲收入同比增長近80%;終端、5G行業應用、汽車電子、數字能源等收入同比增長超40%;相關趨勢應予重視。

三、開發外需,搶抓國際市場。

全球化不可違逆,外需市場不可丟棄。

據中信證券(600030)行業分析師楊澤原分析,工業富聯是微軟、英偉達、亞馬遜等跨國巨頭的長期合作伙伴,受境外企業對AI大模型應用產品的投資拉動,其未來營收和市場估值均有望實現新的飛躍。

據首創證券行業分析師陳夢分析,海爾智家(600690.SH)的境外業績(銷售額1261.01億元,增9.91%)優于境內(銷售額1163.31億元,增4.43%);其外銷市場增長較快的有歐洲(16.7%)、南亞(16.1%)、東南亞(9.3%)、北美(9.0%)。

以上證明,中國本土企業在境外市場仍頗具競爭力。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仟江水電訊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