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全球熱頭條丨中國式ESG|新能源車:電池回收重中之重

2023-05-17 11:32:28來源:北京商報網  

一眾傳統燃油車企比拼全周期減排的同時,作為降碳主力軍,ESG對新能源汽車的價值也日益凸顯。相比燃油車企對尾氣排放和生產環節的減排關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汽車行業還關注到回收再利用問題,例如電池回收、制造材料回收等。

事實上,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其工作原理需要金屬原子與電解液發生電化學置換反應,因此需要電解液的配置,而作為電解液溶質六氟磷酸鋰屬有毒物質且易潮解,與空氣中的微量水分反應生成氫氟酸等,如果在使用后處理不當很可能對大氣、水和土壤產生污染。目前,新能源車企的“雙碳”路徑更加多元。


【資料圖】

環境 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

中汽數據動力電池室主任王攀表示,截至去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報廢51萬輛,報廢動力電池24.4GWh。其中,磷酸鐵鋰、三元電池分別占56.6%和39.8%。同時,有預測稱,按照電池約8年的使用壽命計算,到2025年左右我國將會迎來動力電池退役高峰。

面對未來大量的退役電池,為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做好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研究工作,去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召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正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和行業急需標準,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持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實施行業規范管理,提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水平。

也正是如此,在新能源車企ESG報告中,除產品方面的降碳提升環保指標外,對電池的回收也是重點之一。理想汽車在其首份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中提到,理想汽車采用自建網點+第三方合作回收的模式,搭建動力電池回收處理體系,對出售于全國各地的報廢電池進行回收處理。

據悉,目前理想汽車已與華東、華中、華南等多地區的電池回收處理機構溝通合作,未來電池回收網點及機構將遍布國內多個市場地區。理想汽車方面表示:“重視廢舊電池有價金屬回收以減少電池遺棄對環境的傷害,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僅針對動力電池的回收,車企還在關注車身材料回收來提高利用率及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在小鵬汽車2021年的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中提到,全系車型材料可回收利用率超97%,遠高于工信部發布的《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

社會 數據安全建防線

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外,有關數據安全的相關信息早已成為各大ESG評級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成為左右企業ESG評分的關鍵。開放數據研究所(ODI)和YouGov的消費者調查顯示,87%的受訪者認為企業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數據很重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隨著智能汽車不斷普及,數據安全正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而數據與隱私安全也成為汽車企業在ESG實踐中關注的重點。

事實上,隨著網聯化技術深入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不斷提升,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據統計,一輛智能網聯汽車每天會產生大約10TB的數據,駕乘人員的出行軌跡、駕乘習慣、車內語音圖像等個人信息都面臨被泄露的風險。黑客可通過網絡攻擊劫持或控制車輛行駛,實施關閉引擎、突然制動、開關車門等操控。2020年,全球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攻擊達280余萬次。J.D. Power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消費者會有傾向性地選擇注重數據安全和保護個人敏感信息的汽車品牌。

去年3月,工信部印發的《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絡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標準,完成50項以上急需標準的研制。

從新能源車企ESG報告中也能看到針對數據安全方面的加強。理想汽車在其2022年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中提到,理想汽車制定《理想汽車風險管理制度》,采用“三道防線”風險管理模型,有效保證各項風險管理工作落地實施。同時,通過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 27701隱私信息管理體系認證,建立覆蓋軟件需求、設計、上線、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數據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保護數據安全。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則在其首份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中提到,公司依據ISO 27001和ISO 2770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來確保用戶個人信息與隱私得到全面保護。

治理 實時監測電池“體溫”

事實上,針對產品安全與質量的話題也是新能源汽車ESG的一個核心議題。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共計640起,同比增長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災平均8.8%的增幅。按該數據計算,平均每天有超過7輛新能源汽車發生火災事故。新能源汽車的起火主要原因之一便包括外部碰撞。

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工程師鄭昆分析稱:“作為高能量載體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其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在燃燒或爆炸,當鋰電池因故短路時(主要由高溫、擠壓、過充等狀態下濫用或使用老化及制造缺陷造成等)內部溫度升高,電池正負極、電解液、隔膜間將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量與氣體,電池自身熱管理失控,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電池著火。”

而針對于電池安全問題,小鵬汽車在其ESG報告中提到,在電池管理技術上,能夠精準計算剩余電池容量、實時監控每個電芯的狀態并通過全面的故障排除機制確保電池系統的安全運行,以提升電池安全性和壽命以及客戶體驗。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