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高端環境監測設備國產創新提速 龍頭效應加速顯現
作為全國首部生態環境監測地方性法規,《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重慶、湖南、山東、陜西等全國多個省市地區也召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地方政府加速推進地區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2018年以來,國家政策密集出臺,推動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監測遠程化、智能化的實現以及生態環境的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另一方面,多個環保新政正式實施,環境要素監測、環境質量監測、生態系統監測及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將融合發展。環境監測面臨更高要求,數據準確性、監測綜合化、訂單大型化促使綜合監測解決方案提供能力愈發重要。3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推動環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
高端環境監測設備國產創新提速
在國家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環保政策收緊的形勢下,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產品齊全、技術研發水平領先的行業龍頭有望率先受益。
聚光科技為中國科學儀器行業龍頭企業,公司以環境監測與工業過程分析起家,產品包括環境監測儀器、工業過程分析儀器、實驗室分析儀器。其中,環境監測業務是公司目前最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占總收入49.61%,過去5年一直保持較高增長勢頭,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
作為國家環境保護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依托單位,聚光科技肩負著實現高端環境在線分析儀器創新化、國產化、產業化的重任,公司環境監測設備產品線齊全,多款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高端環境監測設備的國產替代。
在大氣監測領域,聚光科技在國內率先研發成功大氣顆粒物在線源解析和大氣光化學污染監測系統,并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實現顆粒物組分在線監測(水溶性離子、碳質組分、重金屬元素)全部國產化的設備供應商,目前已在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地建設站點30余個,為2+26城市的大氣污染成因分析提供科技保障。
同時,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工程院院士劉文清團隊共同成立了無錫中科光電,主要從事地基遙感光學設備的科學研究和在環境監測領域的產業化應用。中科光電將物聯網技術與立體監測技術結合,構建了以激光雷達、傅立葉紅外光譜、紫外差分光譜為核心的多種技術平臺,研發了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系列、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大氣環境立體監測走航車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目前,中科光電在國內大氣監測激光雷達細分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先后承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綜合立體觀測網”、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網,以65臺套顆粒物激光雷達等設備、4輛走航車核心裝備,建成了我國規模最大的地空天綜合立體觀測網;連續三年參加“天地空大氣環境跨學科綜合觀測實驗”,為攻克區域大氣重污染成因及來源、大氣污染治理科學決策、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撐。2018年,中科光電實現凈利潤4414.3萬,近五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在水監測領域,聚光科技研制的系列水質在線分析系統覆蓋水質有機物、營養鹽、重金屬等60余項參數,且作為在國際上首次產業化開發的基于順序注射平臺的水質在線分析系列產品,所獲專利數量居全球首位。目前公司的水質監測分析產品已在全國各地成功應用超過20000套,打破了進口儀器壟斷國內市場的格局。公開信息顯示,疫情爆發后,各地水質監測需求激增,聚光科技積極響應號召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迅速供應6套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包括COD、氨氮、余氯等馳援武漢雷火神山,助力筑牢防疫工作的環保防線。
此外,工業園區及企業環保監管領域,聚光科技建立了一套基于“監測、模型、算法”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小尺度大氣污染物監測預警溯源系統,重點解決園區污染溯源難的困擾,提供從污染調查、監測預警、溯源分析再到精準治理的環保管家服務。其創新產品TOF-MS VOCs走航車能實現百余種VOCs及其他異味惡臭因子的污染畫像及摸底,目前已累計完成2萬多公里走航,曾服務于武漢軍運會保障及多個園區的溯源分析任務。
“新基建”浪潮推動智能升級
多年來,聚光科技將自主研發作為核心戰略,深挖技術護城河,競爭優勢明顯。公司構建了超千人的研發團隊,自成立以來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近20億元,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規模比重接近10%,先后獲得授權專利270余項、軟件著作權340余項,從研發投入和專利數量上均遠超同行業公司。
在“新基建”浪潮下,聚光科技積極響應國家對環保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要求,為政府、企業客戶在已有的生態環境監測網核心技術能力下,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的“環境大腦”。目前,公司已從環境監測儀器提供商轉型為覆蓋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大數據、決策咨詢、工程規劃設計、設備運營運維等全產業鏈的環境綜合服務商,構建“從監測檢測到大數據分析再到治理工程”的閉環模式。
2015年底,公司與江蘇省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簽訂《環境監控預警和風險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項目合同書》,針對開發區內各類企業排放的繁雜污染物,建立監控、預警、應急、調控一體化平臺,提供從點源 VOCs及惡臭排放在線監,到特征污染物數據分析的完整服務。
未來,公司可憑借技術先進、產品組合全、軟硬件一體化能力強、業務類型豐富、服務網絡覆蓋完善、資本運營能力強等綜合優勢,以如東項目實施為樣板,逐漸向全國范圍進行復制推廣,為客戶提供更科學、高效、智能的環境污染分析、預測、溯源和靶向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實現“測管治”一體化,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企業污染治理的能力。
從“十二五”時期的充分醞釀,到“十三五”時期的火熱,我國環境監測產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十四五”時期國家將會繼續加大對環境監測的扶持和投資力度。2020年,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大關,5年復合增速約為20%,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將全面建成,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加完善的數據保障。業內人士認為,在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趨勢下,聚光科技將充分享受政策和市場紅利,加速提升市場份額,龍頭效應愈發明顯。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