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超2萬人在線參與 “熱浪”里有場“云端學術盛宴”

2020-08-21 14:09:06來源:科技日報  

“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糧食生產正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江蘇作為稻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省,要進一步加大農藝、農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在糧食生產過程機械化、智能化、無人化上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高產高效發展新路徑。”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洪程迎著“熱浪”來到云端報告廳,給參加2020年江蘇省“現代農業作物科技”暑期學校進修的300名研究生和在線學員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記者了解到,當前,現代農業作物科技已成為學習交流的一個新熱點。由江蘇省農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揚州大學農學院、研究生院共同承辦的暑期學校,是2020年江蘇省教育廳立項支持的35個研究生暑期學校項目之一。今年,因新冠疫情,該項目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并在線下開設兩個分會場,共開設了29場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了國內20余位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為學員們作高水平學術講座或特色專業課程介紹。同時,通過舉辦研討會、分組交流等形式,讓學員“零距離”探討現代農業學術前沿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進思政教育落到實處,把價值觀培育融入學術報告和專業課程中,揚州大學農學院精心設計,反復與授課專家學者溝通,將思政的“鹽”適量、恰當地“調味”進專業學術報告中,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引領,做到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揚州大學教授劉巧泉在講轉基因技術的時候,針對‘基因編輯’這一熱點問題,引導我們就科學道德和學術倫理進行思考,讓我們領會‘尊重生命’‘遵守科學道德’和‘學術倫理規范’等的深刻含義,也讓我們了解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科研實力,激發了大家自覺努力的動力。”暑期學校學員朱波說,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孔令在報告中寄語學員要“扛起強農興農擔當”,有的專家在講授稻米品質基因的遺傳機制時,更是提出了對糧食安全的思考。

用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文善的話來說:“科研學術中加上思政元素,就像加入了催化劑,感覺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我們希望通過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思想碰撞,促進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信息技術等作物學相關學科領域師生們的全面交流與合作。”

揚州大學農學院院長嚴長杰告訴記者,自開班以來,培訓項目以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方式為來自全國近40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近300名學員送上了一場為期10天的“云端學術盛宴”。截至目前,已有超2萬人參與線上學習,網絡直播課程點擊量已超60000人次。

(記者 過國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