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首批33個硬科技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里”
科技研發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吸附式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器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一批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航、北理工、北工大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項目集中亮相。作為首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這些技術有望借助概念驗證項目計劃,坐上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轉向產業化落地的“快車”。
首批33個硬科技項目亮相
不僅具備感知能力,還能模擬生物體從獲得外界刺激開始,到神經信號傳遞、存儲等一系列復雜過程的多功能二維材料人造電子皮膚項目;解決傳統機器人無法多關節驅動、多肌肉協同等缺陷的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項目;微小型智能仿生機器鼠……路演現場,一個個高門檻、潛在市場應用價值巨大的前沿技術項目登臺。這也是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今年啟動概念驗證項目征集后通過初審的首批33個項目。
所謂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是指在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內,依托國家各類重點研發專項、已經取得基礎研究等成果的項目,為減少轉化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前沿技術項目需進一步開展技術可行性、商業可行性論證等工作。
“通過對概念驗證項目的驗證,能夠讓具有潛在市場價值、國際或國內行業領先的技術項目吸引不同的科學家圍繞核心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說。
7大高精尖領域獲支持
遨博智能是一家專注從事協作機器人產品研發的企業,此次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會上,遨博智能董事長魏洪興看上了多個心儀的項目。
“有的高校和研究所研發了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控制、人機交互以及理療按摩等關鍵技術,這些成果可以在我們公司共同研發、快速轉化。通過中關村管委會搭建的平臺,我們可以專注于產品技術,把基礎技術研究交給高校和研究所,多方合作共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魏洪興說。
“躺”在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唯有加速走向生產線,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為聚焦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里”,“填平”實驗室基礎研究成果與可市場化成果之間的鴻溝,中關村管委會面向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智能裝備、新材料等7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啟動了首批概念驗證項目征集工作。
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助跑”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長三角科技戰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劍看來,加強科技和產業創新,需要跑好“最先一公里”。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科技概念驗證實驗室能針對實驗室科研人員的想法、實驗和論文等有形或無形的成果進行評估、輔導和經費支持,助推科技成果轉化跨越“死亡谷”,實現實驗室的“驚險一跳”。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航介紹,此次路演中得到與會企業投資和聯合研發支持的項目,中關村管委會將優先給予配套支持,加快概念驗證過程。
據悉,資金支持方向主要包括設備購置、研發支出、產品驗證、技術轉讓、房屋租賃等。其中產品驗證支持包括聘任職業經理人、研究成果實驗驗證分析、商業可行性研究、知識產權申請和推廣、產品商業化探討及投資接洽、成立初創公司費用等。
此外,中關村管委會還將搭建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由創新中心為這些概念驗證項目提供敏捷制造、共享實驗室等硬科技孵化服務手段,促進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產業化落地。(記者 孫奇茹)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