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研究發現:蛇上下頜可實現脫臼 致使其能吞下“龐然大物”

2020-12-09 08:45:33來源:科普中國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類的確能吞下比自己頭和身體寬得多的獵物。

不過,大多數人對蛇吞食獵物的行為的了解可能還是來自科普書籍或是紀錄片,仍然有很多細節值得探索和推敲。蛇能吞下的最大獵物是什么?能不能把人吞下去?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看看蛇的骨骼主要分為哪幾部分。

對于現生的真蛇下目中的蛇類而言,其骨骼主要分為頭骨、椎骨和肋骨,其中,椎骨又分為寰椎、樞椎、頸椎及尾椎。蛇類沒有典型的四肢,也沒有附著四肢的肩帶、腰帶及骨盆。

由于蛇類四肢高度退化,所以捕食、吞咽等絕大多數任務都落在頭上。因此,蛇的頭骨結構是脊椎動物中較為復雜的。

大部分蛇類頭骨包含41枚硬骨,有些蛇類頭骨的骨塊多達45枚 (多出1對眶后骨和1對眶上骨)。這些骨頭大多可以在不同肌肉的牽引下,獨立或交替活動,相互配合,將獵物咬住并運送到消化道里。

有人說蛇之所以能吞下比自己寬得多的獵物,是因為上下頜可以分開,也就是所謂的“脫臼”。蛇的上下頜之間,以上顳骨和方骨相連接(二者共同構成“懸器”),懸器包含了兩塊不同的長條形骨骼結構,而兩者又均可在肌肉、韌帶的牽引下進行一定角度的旋轉,進而控制上下頜的開合運動,因此,蛇類的上下頜往往可以張開相當大的角度。

在蛇類吞咽獵物的時候,兩個彼此獨立的下頜往往會被獵物撐開。因為蛇類下唇鱗片間的皮膚和肌肉非常松軟,有很強的伸展性,因此即便被撐得很大也無妨。這樣一來,蛇就可以將嘴巴張大到常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蛇到底能吞下多大的獵物,這與蛇本身的體型大小有關。

對于多數蛇類而言,吞下直徑比自己身體寬3—4倍的獵物往往是可能的:例如,一條成年的澳洲地毯蟒可以吞下成年的袋鼠;一條拇指粗的虎斑頸槽蛇可能吞下體寬5厘米左右的蟾蜍。

然而,并不是所有蛇都傾向于吞咽大獵物的。在蛇類家族中,也不乏長著“櫻桃小口”的成員,由于它們的食性專一,也不需要將嘴張得很大,只能吃很細小的食物,采取“小食多餐”的策略。例如,一些盲蛇以白蟻卵為食,它們的嘴就只能張開很小的幅度。

至于大家擔憂的,蛇能不能把人吞下去,同樣的要看種類和體型。目前,有確切的食人記錄的蛇類是生活在東南亞的網紋蟒。然而,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在不少文化中,蛇身上都籠罩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其實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也是如此。

在地球生命億萬年的演化歷史長河中,如果說不斷出現與消失的物種們共同組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么,丟掉四肢、拉長身軀、擁有大嘴和巨胃的蛇類,可以說是這棵樹上一枝獨秀的“奇葩”。

雖然我們已經對蛇有所了解,但前方還有更多的未知,例如,它們在演化中為何要丟掉四肢,如何擁有與眾不同的修長身軀,為何演變出一張靈活的大嘴……這都將是科研工作者們孜孜不倦嘗試解開的謎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