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深植科技基因 產才融合打造創新生態鏈

2021-01-20 10:14:42來源:科技日報  

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新增科技創新平臺77家;投資1億元設立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直接股權投資資金……1月初,科技日報采訪組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看到,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資本鏈在這里實現“四鏈合一”,勾勒出一幅亮眼畫卷。

膠州灣畔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再次揚起創新的風帆。青島市委常委、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孫永紅表示,新區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融入新格局中展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本。

產才融合,打造創新生態鏈

5G時代,如何在岸上就能看到深海牧場里的魚長得好不好、有沒有生病?

最近幾天,青島智慧藍色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王帥正帶領團隊在海上調試設備,探索通過蒸發波導技術,將5G信號接入深海牧場,將牧場中的數據、圖像、視頻實時傳到岸上,供養殖企業做決策。

據介紹,這家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馬遠良院士領銜,其自主研發的海上微波通信系統可滿足多個領域的海洋環境通信需求,屬國際首創。

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助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招才中心副主任胡志鵬介紹,新區緊貼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電動汽車等14條重點產業鏈,積極引進高端人才領銜的產業項目。2020年,引進中國工程院顧國彪院士等領銜的基礎研究領域高層次人才團隊8個,新引進培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75人,全區人才總量達66.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31%。

“研究院剛剛成立時,正是需要資金和人才的時候,每做一次試驗,單人的成本就要上萬元,新區為我們提供了600萬元的支持,并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大樓和人才公寓,解了燃眉之急。”王帥說,借助新區的幫扶,2020年研究院產值已達2000萬元。

青島西海岸人才生態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成威介紹,為解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資金不足問題,新區去年設立一期規模1億元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直接股權投資資金,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種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

百川匯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五成

青島華世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劍的“分子篩吸附濃縮轉輪”技術,經過技術迭代,前不久應用于奔馳汽車、熊貓電子等企業。

“以在華星光電和熊貓光電生產線的應用來說,該技術用于電子面板廠的車間通風凈化,對VOCs(揮發性有機物)吸附效率達95%以上,使用壽命5年以上,與國外同類型產品相比,在技術和服務上具有更多優勢。”華世潔研發人員張志翔博士表示,分子篩轉輪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噴涂、印刷、電子半導體等行業。

在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新能源汽車B線底盤工段,記者看到,一輛輛RGV小車,根據事先設定的線路,將250斤重的電池包運送、定位到懸在半空的汽車底盤下,再自動舉升、固定螺栓,幾秒鐘的功夫,電池便穩穩地植入汽車。總裝車間BOP主管薛鵬飛介紹,宏光MINI EV百公里電耗最低可達到8.8千瓦時。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信局局長謝龍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新技術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新區建立完善了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新區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預計完成1800億元,占規上工業的58%。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達到949家,創歷史新高,是2019年的3倍。

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

“我很愿意與不同領域的企業家們聚在一起,聊聊各自發力人工智能的想法,互相提一下需求,商討是否有解決方案。”在去年12月17日的工業互聯網專場“企業服務日”上,多次參加這一活動的賽輪集團副總裁朱小兵表示。

當天,西海岸新區發布第二批“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揭榜掛帥暨工業互聯網創新工作方案,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瞄準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項目申報指南由過去政府主導變為現在企業需求主導,誰來揭榜由企業說了算,探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運營。

“我們將摸排產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科研難點、技術堵點,梳理形成企業需求清單,建立‘揭榜掛帥’項目庫,對符合條件的試點示范項目,給予最高獎補1500萬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謝龍目介紹說。

良好的創新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向西海岸集聚。到2020年底,新區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總量達到547家;集聚中科院13個涉海科研院所300余項科研成果,簽訂協議和達成合作意向44項,建成海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水下探測設備研發等4個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引進挪威康斯伯格和安德拉、中海輝固、上海張江瑞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青島建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聯合開展傳感器、水下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攻關。(滕繼濮 金鳳 王健高)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