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重慶靠工業立市 “十四五”工業總量目標突破3萬億元

2021-02-20 09:15:12來源:科技日報  

“十三五”期間,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27萬億元。“十四五”期間,重慶計劃工業總量突破3萬億元。2月19日,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預計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萬億元、增長6%,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5%。

重慶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居中西部第一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態勢日趨向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2.27萬億元,年均增長8.1%。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4%,占全市GDP的比重28%。工業投資年均增長8.8%。

主要體現在智能產業加速崛起,“芯屏器核網”產業架構逐漸形成,基本構建起以功率半導體為主導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新型顯示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智能終端建成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數字經濟制造業部分增加值年均增長17.4%。全市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總體水平達到59.2,居中西部第一。

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鏈持續完善,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占工業比重28%。支柱產業質量持續提升,規模工業增加值率達25.5%,比2015年提升5.3個百分點,產值超百億的工業企業20家,新增千億級企業1家。汽車產業單車價值由8.5萬元提升至10.3萬元。

在創新引領發展上,企業研發投入規模持續增長,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企業2345家;規模工業研發投入預計達360億元,年均增長12.5%;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1.6%,較2015年提高0.64個百分點,連續保持西部第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全市進入技術創新指導性目錄的新產品數量達2650個,年均增長20%以上,新認定市級重大新產品402個。

“十四五”工業總量目標突破3萬億元

重慶靠工業立市,也要依靠工業而繁榮。“十四五”時期主要工作目標為工業總量突破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占GDP比重達到30%。建成一批千百億級產業集群。計劃戰新產業規模達1萬億元以上,占全市工業比重達35%。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40萬元/人。智能制造深度實施,兩化融合發展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重慶將重點抓好“345”工作任務,努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確保“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工作開好局。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萬億元、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工業投資增長6%左右,利潤增長6%,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5%。

圍繞以上目標,今年將著力實施“三大工程”,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制造業體系。

首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重慶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軟件信息服務等領域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其中包括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打造國家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高地、力爭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6萬輛、全力推進兩江新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等。

二是“支柱產業提質”工程。重慶將立足電子、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消費品、材料產業規模優勢和體系優勢,實施支柱產業提質工程,推進支柱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重慶將圍繞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支柱產業,梳理形成33條重點產業鏈,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雍黎)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