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信陽跨京廣鐵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轉體總重量近2萬噸

2021-06-22 15:41:59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從大別山革命老區傳來喜訊。6月22日上午11時26分,順時針旋轉74度,歷時74分鐘,由信陽城發與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國內最大獨斜塔曲線轉體斜拉橋成功跨越京廣鐵路信陽編組場,向老區人民獻上一份厚禮!

中鐵大橋局信陽市政路橋工程PPP項目經理李響介紹,此次橋梁轉體首次采用“獨斜塔曲線鋼箱梁斜拉橋轉體”,轉體總重量近2萬噸,主梁最大懸臂長度158.5m,轉體主梁總長291m,轉體施工總重量、懸臂長度、主梁總長都刷新曲線鋼箱梁斜拉橋世界記錄。

跨京廣鐵路轉體斜拉橋是信陽新十八大街南段貫通工程控制性工程,跨越京廣鐵路信陽編組場20股鐵路股道,為單塔雙索曲線鋼箱梁結構,鋼箱梁長300米,曲線半徑為1000m,橋面寬43.858米,塔高86米,向曲線外側傾斜3度,半漂浮體系,共設置20對斜拉索,轉體總噸位1.96萬噸,相當于讓近15節高鐵車廂長、2222余頭非洲大象重的“大家伙”以每分鐘轉動1度的速率在空中緩緩轉動,轉體的誤差控制在5毫米之內。

“我們必須在2個小時內轉體完成。”施工人員介紹,鐵路部門只給了2個小時的施工時間,在這2個小時內,京廣鐵路信陽編組場客列車不在此通過。

信陽位于我國南北分界線上,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之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作為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在血與火的歲月里,信陽為新中國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更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進入新時代,信陽市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是,京廣、寧西兩條鐵路和浉河將信陽城區隔斷,影響城市的快速發展。為打破交通瓶頸,讓這座革命紅城煥發新的活力,信陽中心城區路橋PPP項目應運而生。包含新十八大街南段貫通工程、新五大道下穿京廣(寧西)鐵路立交工程、跨浉河二號橋工程和浉河公園步行橋工程四項內容。

新十八大街南段貫通工程是豫南地區首座高架橋,是打通信陽南北的城市快速路,全長6.12公里,雙向6車道,南起國道G107,北至南京大道北,由地面道路和“高架+地面”的快速路形式組成,跨越10條道路,1條河流,1條鐵路,1個鐵路編組站。包括跨京廣鐵路轉體斜拉橋、跨寧西鐵路剛構轉體橋、春曉路跨浉河鋼管混凝土拱橋、連續梁橋等多種結構。

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緩解中心城區穿越鐵路的交通壓力,加強老城區與開發區之間的快速聯系,助推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也是進一步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兩個更好要求、造福革命老區人民群眾的具體體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