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嚴禁AI開處方 北京為互聯網診療劃紅線

2023-08-22 10:15:40來源:天天在線  

來源:北京商報

8月21日,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市衛健委日前牽頭組織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試行)》),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于9月16日前向市衛健委反饋意見。《辦法(試行)》提到,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根據《辦法(試行)》,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提供診療服務。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提供診療服務。另外,互聯網診療實行實名制,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患者,其有義務向醫療機構提供真實的身份證明及基本信息,不得假冒他人就診。患者就診時應當提供具有明確診斷的病歷資料,如門診病歷、住院病歷、出院小結、診斷證明等,由接診醫師留存相關資料,并判斷是否符合復診條件。


(資料圖)

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經藥師審核合格后方可生效,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嚴禁以商業目的進行統方。

據悉,北京市衛健委將建立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平臺,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療機構進行監管。醫療機構應當主動與平臺對接,及時上傳、更新相關執業信息,主動接受監督。市區衛健行政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依權限批準開展互聯網診療的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的名單、服務入口及監督電話或者其他監督方式,及時受理和處置違法違規行為。

此次實施辦法是在去年政策基礎上的進一步落地。早在去年6月,國家衛健委就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提到,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

在《辦法(試行)》第一章總則中,北京市衛健委方面也表示,《辦法(試行)》是為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診療活動,加強互聯網診療監管,根據《醫師法》《中醫藥法》《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等法律法規和規定要求,結合北京市實際制定的。

過去,互聯網診療存在一些灰色地帶,如網售處方藥平臺隨便上傳一張照片就可以開出處方藥,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等措施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同時,讓行業整體的規范化全面提升。微脈互聯網醫院與平臺中心總經理吳子威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全面厘清互聯網醫療行業醫療、藥品和技術服務的邊界,將打破“問診成了賣藥”的混沌局面,互聯網醫療也將回歸“嚴肅醫療”的本質。

北京大健康法商團隊鄧勇教授表示,現實中,一些平臺選擇AI開處方、客戶直接取藥的模式,跳過傳統的處方開具、審核環節,把開方直接變成了賣藥。這類行為嚴重違反我國藥品管理制度,也給患者用藥安全埋下了風險隱患。

鄧勇表示,要讓“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的規定落到實處,必須考慮多重因素,明確人工智能等主體的地位。目前的《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定處罰對象局限于“人員”,后續應該考慮到人工智能等主體的特殊性,對僅由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的,應當與“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一樣,直接追究醫療機構的責任。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