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最高優惠2.3萬,號稱不降價的理想也“破防”了!

2023-08-22 08:45:22來源:12缸汽車  

3月2日理想春季溝通會上,李想曾表示,降價是毫無意義的。

僅僅不到半年,有知情人士爆料稱,理想正式下場參加“價格戰”,最高優惠2.3萬元,包括1萬元四川補貼、5000元維修基金補貼和8000元常州補貼。由于理想汽車可以異地開票,所以四川補貼幾乎等同于全國補貼,保養基金補貼可以直接折現為5000元現金。

不過,常州補貼需要上常州牌照才能夠享受,這意味著理想汽車的優惠力度在1.5萬元-2.3萬元。事實上,理想汽車發布新車型時的變相降價,已經間接參與到“價格戰”中,理想L9 Pro通過優化配置,價格相比L9 MAX下調了3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所有人都在討論理想汽車是否會降價時,理想汽車已悄無聲息地加入了價格戰中,并且已經進行到了“第二輪”。

據理想汽車財報顯示,理想汽車上半年收入總額為474.4億元,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營收,且上半年凈利潤也抹平了前三年凈虧損。另外,理想汽車自推出L系列產品以來,交付量上漲幅度明顯。

2023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交付總量達86533輛,同比增長201.6%。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理想汽車在眾多新勢力車企中都處于前列。

不得不說,理想汽車的市場表現在眾多新勢力車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理想汽車參與到“價格戰”。

如果將3月份的“價格戰”視為傳統燃油車的“自救”,目的是為了對沖新能源汽車的沖擊,那么新一輪“價格戰”的戰場則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早前的內容中便有提及,上汽大眾在8月初打響了降價的“第一槍”后,特斯拉、零跑、蔚來、長城、哪吒、問界等10家車企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入降價浪潮。

盡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長快速,但是考慮到汽車市場處于存量階段,內卷的不斷加劇也將會影響理想汽車的市占率。

換句話說,此次理想汽車“降價”,不僅僅是為了穩定現階段的產品銷量,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張市場份額。不過,“降價”雖然可以解決李想短期的顧慮,但是卻不能解決理想汽車長期發展問題。

理想汽車雖然在市場30萬級以上的SUV市場攻城略地,但是從品牌自身出發,始終缺少“護城河”。

從理想ONE,到理想L系列,幾乎每一款產品都具備“爆款”潛質。尤其是理想L系列,從理想L9上市開始,到理想L7上市,理想汽車相繼突破了2萬輛、3萬輛的月交付量“大關”。

關于理想產品成功的原因,李想認為是理想樹立了“家庭首選的豪華汽車品牌”的市場地位。換句話說,與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車企不同,小鵬的“護城河”來源于“智能”,而理想是依靠產品定位成功。

這意味著,理想汽車的“成功”更容易被復制,無論是增程式技術,還是冰箱、彩電,都沒有明顯的技術門檻。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其他車企看到理想汽車交付量長紅后,紛紛開始“抄作業”。

以理想L8為例,從最開始的問界M7,到魏派藍山,再到騰勢N8,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瓜分理想L8的市場份額,試圖從理想汽車手中搶奪更多的“蛋糕”。其中,魏牌藍山已經收獲了成功,單車月銷量保持在5000輛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主攻的市場屬于存量市場,市場份額相對比較固定。在市場的加劇變化的情況下,理想汽車需要為品牌引入新的“增量”。

事實上,市場競爭激烈僅僅是理想汽車尋求增量的因素之一,資本市場對理想態度的變化才是真正的關鍵。理想汽車發布財報翌日,理想美股直跌8.62%,港股早盤也跌超6.3%。

從股市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理想汽車存在信心不足。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資本市場已經不再局限于產品銷量或凈利潤,而是將考量范圍擴張到了品牌、技術等。

為了改變資本市場對品牌的固有印象,理想汽車將目光瞄準了純電動領域。在早前的理想汽車家庭科技日上曾宣布,將在2023年年底發布5C純電超級旗艦車型,并命名為MEGA。

可惜的是,理想汽車要完成純電動領域的布局,需要填補非常多的漏洞。首先是硬件上,理想汽車需要完善、補齊的短板很多,包括800V超充平臺、底盤電池一體化、壓鑄一體化等硬件。

除了硬件以外,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建樹較少,軟件同樣需要理想持續投入。在邊際效應還沒有發揮前,上述一系列投資對于理想汽車來說,都是“燒錢”舉動。

綜合來看,理想汽車雖然在交付量、毛利率等方面領先一眾新勢力車企,但是品牌潛在的危機卻遠遠比友商更嚴重。新勢力車企造車更像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除了考量車企短期爆發力之外,耐力、技巧等方面都是影響結果的關鍵。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