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納米材料凈化地下水效率是同類產品的3倍多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作為國際團隊的重要一員,參與研制出一種用于凈化地下水(供水水源)的納米材料。據稱這種新材料的效率是
2021-06-22 08:36:00 -
重慶發現保存完整有頜魚類 脊椎動物“從魚到人”演化有了新實證
脊椎動物從魚到人演化史中頜與牙齒的早期演化有了新實證。6月2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研究人員發現了距今約4 23億年前、保
2021-06-22 07:57:16 -
借鑒大腦學習機制 通用AI成研究熱點
作為代表自然界擁有最通用智能的生物大腦,可以借助低功耗和少量后天數據,實現在復雜環境下執行復雜任務的智能行為。因此,探索生物大腦智
2021-06-21 15:42:56 -
2021年汛前黃河調水調沙啟動 將盡力實現小浪底水庫排沙減淤
6月19日,記者從黃委會獲悉,結合黃河中游水庫騰庫迎汛要求,通過聯合調度萬家寨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庫,當日9時開始實施20
2021-06-21 14:55:41 -
雨帶南壓至廣東福建等地 華南等地高溫范圍縮減
預計今起三天(6月21日至23日)較強降雨帶將南壓至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局地有暴雨。同時,隨著降雨的增多,華南的高溫范圍將大大縮減,但
2021-06-21 09:51:11 -
朔黃鐵路成我國第一條采用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
20日,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移動閉塞系統首獲重載鐵路采用,該集團朔黃鐵路成為我國第一條采用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標志著我國重載
2021-06-21 09:42:09 -
半導體材料硫化鉑光電特性研究獲新突破 為摩爾定律注入新希望
記者6月20日從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獲悉,該學院楊鵬、萬艷芬團隊經過持續研發,解決了類石墨烯材料大面積均勻少層硫化鉑的合成及其結構
2021-06-21 09:37:51 -
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 俄專家稱贊中國航天取得巨大成就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
2021-06-21 08:46:37 -
農業進口隱患漸增 歐盟未來近半數農業進口將受氣變影響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6月16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研究指出,歐盟未來超過44%的農產品進口,包括咖啡、可可和大豆,到2050年將嚴重受到氣候變
2021-06-21 08:06:42 -
新研究揭示新疆阿爾泰山樹木徑向生長對氣候的響應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周鵬在研究員黃建國的指導下,揭示了新疆阿爾泰山樹木徑向生長對氣候的響應。相關研究近
2021-06-18 15:42:29 -
關注北遷亞洲象群 專家采集大象糞便樣本做研究
沈慶仲,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17日上午10時,參加完玉溪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和應急工作前線指揮部的調度會,他
2021-06-18 11:22:05 -
研究表明2650萬年前巨犀能穿越青藏高原遷徙
體型笨重的巨犀可以穿越青藏高原遷徙嗎?科學家給出答案,2000多萬年前還真行!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
2021-06-18 09:42:06 -
破解罕見世界級難題 科技利器助塔里木油田創紀錄
躍滿2-1井自進行儲層改造投產以來,累計生產原油4584噸、天然氣57 4萬立方米,目前日產原油61噸,比改造前日增43 4噸。這又一次見證了我們
2021-06-18 09:07:03 -
貴州湖北等地雨水猛“刷屏” 局地需防范次生災害
今明兩天(6月18日至19日),由于副熱帶高壓南落,降雨帶逐漸南壓,江南北部一帶的降雨會有所增強,重慶、貴州、湖北、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
2021-06-18 08:57:49 -
科學治沙遏制荒漠化擴展 庫布其植被覆蓋度達53%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2021年6月17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今年我國確定的主
2021-06-18 08:33:11 -
5-9月是地質災害高發期 成都超7100萬預算用于地質災害防治
每年5-9月是地質災害高發期。日前,四川省財政廳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處發布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關于2021年第二批地質災害防治專
2021-06-17 16:49:34 -
中俄聯合發布月球科研站路線圖 確保整體項目穩步推進
記者日前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6日,中俄聯合發布了《國際月球科研站路線圖(V1 0)》(以下簡稱《路線圖》)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伙伴指南(
2021-06-17 16:07:12 -
青藏高原發現最古老化石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6月16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執行我
2021-06-17 14:07:32 -
華南江南多地夜溫破紀錄 為何“燜蒸感”總糾纏南方?
悶熱升級!今起三天(6月16日至18日),我國南方迎來今年來最大范圍高溫悶熱天氣,不少地區開啟燜蒸模式,不僅白天要應對高溫圍攻,晚上還要挑
2021-06-17 09:31:54 -
“中國速度”領跑世界 復興號動車組重要標準中84%為中國標準
初夏時節,新建的廣州白云站,2227根工程樁已經澆筑完成。廣州白云站是廣州鐵路樞紐規劃,五主三輔客站布局中的主客站之一。站場規模11臺24
2021-06-17 07:59:44 -
澳大利亞陸地最大型恐龍!化石研究確認澳大利亞全新恐龍品種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報告,此前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巨型恐龍化石來自一種全新恐龍品種,這種恐龍也是迄今澳大利亞陸地上發現的最大型的恐龍。
2021-06-16 16:14:34 -
每年數百萬噸廢棄塑料被沖進海洋 海洋塑料研究激增
從珠穆朗瑪峰頂到南極洲的偏遠角落,到處都有塑料的身影。每年,數百萬噸的廢棄塑料被沖進海洋。有些漂浮在巨大的海洋垃圾帶里,有些則沉到
2021-06-16 15:00:04 -
“芯片”好不好市場說了算 農戶改種黑小麥試獲得巨大成功
這一車黑小麥是15788斤,每斤1 63元,總共2 5734萬元。算下來,每畝地比普通小麥多收入300元。經過緊張地收割、過磅,種糧大戶唐維生最終將
2021-06-16 09:45:45 -
全球首個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問世 有望催生新的綠氨經濟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新近一期《科學》雜志撰文稱,他們研制出了一種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這在全球屬首次,有望加快綠色氨生產的步伐,催生
2021-06-16 09:21:20 -
黑龍江今明天大部地區雨水“霸屏” 大興安嶺或有暴雨現身
今明兩天(6月16日至17日),黑龍江大部地區雨水霸屏,大興安嶺或有暴雨現身,黑河、齊齊哈爾、大慶等地的部分地區雨量也可達中到大雨。上述
2021-06-16 0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