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窗口期機遇期 全力攻克智能汽車安全實時車控操作系統難題
2021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提出了集中力量攻克智能汽車安全實時車控操作系統的建議。他提出成立“國家隊”,制定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綱領和行業標準,合力攻克這個涉及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當天晚間,方運舟在結束一天緊張會議日程后,接受了《中國汽車報》等媒體的線上專訪。談及當天上午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方運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既有高度,也契合實際。“參加兩會四年來的切身體會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越來越貼近于生活。”他說,在“十四五”開局之時,國家提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有近期規劃,也有遠期目標,提出了問題,也提出了解決方案和措施,并指導各行各業有節奏、有步驟地去執行,很令人振奮、鼓舞。對汽車行業來說,去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其中還明確提出了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與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將深刻改變汽車的開發模式與產業鏈結構,甚至改變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結構。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車用操作系統開發與應用是建設汽車強國的必要之舉。如果沒有操作系統,現在的智能手機就是一塊板磚;如果沒有操作系統,發展智能汽車的美好愿景也就無法實現。”方運舟說,推動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涉及國家戰略與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產業鏈安全和社會安全。
“汽車操作系統平臺是重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和技術鏈的基礎,是連接軟件與硬件的中間層,決定了系統的效率、穩定性和安全性。與手機操作系統不同,智能網聯汽車的運行數據要比手機龐大得多,對安全有著更高要求,不能像手機一樣會死機。這就需要一個安全可靠、實時運行、并行計算和分布管理的車規級操作系統,同時能夠支持人工智能、物聯網、高算力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他說,當前很多國家或企業都在進行相關研究,但沒有真正形成合力。中國汽車產業必須抓住窗口期和機遇期,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搶占戰略制高點。
具體操作層面,方運舟提出七點建議。一是成立國家專家組,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綱領,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準入原則與資質。二是設立重大技術專項基金,組織和協調企業與科研研究院所進行核心技術攻關。三是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鼓勵和協調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產業鏈的發展。四是成立中國汽車操作系統技術委員會,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體系架構,法規,技術標準和技術協議。五是鼓勵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示范與應用,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六是鼓勵和引導中國操作系統的產業生態發展。七是建設中國操作系統數據平臺與安全中心。加強車輛操作系統的安全防范和安全監控。
“國家層面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非常必要,能對操作系統的軟件架構、接入口協議、標準化、模塊標準化、軟件分層做出統一協調和規劃,讓汽車、軟件、傳感互聯網等各領域參與方在統一協調下各司其職,實現系統的有效連接和溝通。另外,操作系統的開發應用可能需要5-8年甚至更長時間,資本、資金的支持很重要,最終需培育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他向記者補充道。
“操作系統不可能每個國家都有或每個企業都有,可能慢慢會像手機那樣形成幾大流派,最多兩三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互聯網創新、5G技術、AR技術、大數據計算方面有一定優勢,有潛力實現自主化,甚至發揮全球引領作用。”方運舟表示。
當《中國汽車報》記者問及芯片話題時,方運舟說,芯片和操作系統都是關鍵的“卡脖子”技術。“個人認為,中國芯片自主化的步驟應該是,可以先把消費電子類芯片發展到一定規模,同時研究汽車芯片。汽車芯片比手機芯片的研發難度更高,工作環境要求更高,且驗證周期更長,也是一個長期需要攻關、協同一致的事情。”他指出。(朱志宇)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