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再度“刷圈”,燃油性能車就此落幕?
北京6月27日,浙江國際賽車場,天氣多云,濕度適中,溫度33℃,在專業賽車手的操控下,蔚來EP9以1分26秒180的成績,創造了該賽道截至目前的最快紀錄。
如此表現,也將不久前AMG GTR Black Series剛剛創下的圈速紀錄,整整提高了超過6秒。
蔚來EP9,除了在本次浙江國際賽車場順利奪魁,其還曾在法國保羅·里卡德賽道、美國奧斯汀美洲賽道、上海國際賽車場以及最為著名的德國紐博格林北環賽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紀錄。
即便有人可能會說,這款國產純電超跑自身“量產車”的身份有待商榷,但是毫無疑問,EP9仍為中國車企,位于全球新能源領域的聲量提升,做出了它應有的貢獻。
同時,作為目前為數不多,能夠令幾款在售車型均身處高端區間站穩腳跟的自主品牌,蔚來得以成功走出泥潭,也令人感到十分欣慰。
由此不禁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作為目前特斯拉旗下的“性能擔當”,全新Model S也在經過特殊調校過后,位于紐北賽道,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最速紀錄。加之蔚來EP9,純電動車異常執著的“刷圈”,究竟有何意義?
賠本賺吆喝,也值當
實際上,位于全球知名賽道“刷圈”,已然成為諸多傳統豪強車企,展示自身頂尖實力的一種最好方式。熟知奔馳與保時捷之間恩怨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二者對于紐伯格林北環賽道記錄的爭奪,一直以來都異常激烈。
而就在近日,搭載Manthey-Racing性能套件的全新911 GT2 RS,憑借6分43秒300的成績,再度刷新了之前由奔馳AMG GT Black Series創下的6分48秒047的記錄,相比之下有著4.781秒的差距,可以說兩臺車之間差距就此拉大。
拋開各自本身所取得的成績不談,在保時捷再度實現反超過后,相信奔馳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后續通過行之有效的產品力提升手段,重新發起挑戰,看似已是板上釘釘。身處這樣來來回回的“最速”爭奪之中,兩家車企自身的曝光度,得以始終維持在極高的水平線上。
而這恰恰很好解釋了為何,無論蔚來也好,特斯拉也罷,同樣愿意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運營費用,位于全球各大知名賽道不斷地“刷圈”。一方面,二者無疑需要通過一個很好的舞臺,向所有人展示“肌肉”。另一方面,即使賠本賺吆喝,也要為其目前依然存在提升空間的品牌,積攢更多的正向聲量。
至于結果,顯而易見。“極致性能”這個標簽,被牢牢貼在了二者所陸續推出的新產品身上。并且通過合理下放,潛在消費者也能使用更為低廉的價格,感受到其賽車上所搭載的相關技術,進一步滿足其購車心理。
另外,與特斯拉非常直接地“硬剛”略微不同。作為一家眾所周知的用戶企業,蔚來更愿意將EP9簡簡單單的“刷圈”,擴充成類似“賽道日”的活動。舉辦過程中,為自家車主提供愈發豐富的體驗與經歷,繼續增加之間的黏度,可謂一舉多得。
燃油性能車,就此落幕?
無論承認與否,得益于驅動系統先天無任何遲疑的瞬時扭矩,相比搭載自然吸氣發動機或者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傳統性能車,電動車的確擁有了能夠做到更大輸出功率,以及更快的加速度的“資本”。
因此,也能看到,蔚來EP9在4臺高性能電機以及4個獨立變速箱的助力下,最大可輸出1360馬力,并且通過周身空氣動力學配置,能夠獲得超過24000牛米的下壓力,等同于2倍F1賽車的水平。而其所標定的官方最高時速為313公里/每小時,0到200公里加速時間僅為7.1秒。
反觀,剛剛實現交付的全新Model S Plaid。發布會上,馬斯克不出意外地率先搬出了其動力參數與加速水平。在這個動輒任意一款中高端電動車,加速就能突破5秒大關,甚至4秒的當下,其再次將“門檻”提升至了2秒之內,幾乎吊打諸多傳統性能車。
隨后,馬斯克對外展示了Model S Plaid所搭載的電機,“我想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的電機,這是工程設計學的一個杰作,這也是目前速度最快、性能最優的電機。”
據他介紹,特斯拉為Model S Plaid配備了全新的電池包,以及全新的三電機動力總成,這是第一款搭載碳纖維轉子保護套的量產電機。
在碳纖維轉子保護套的幫助下,全新的電機最高可達2萬RPM的轉速,使得在單一齒輪比情況下,能夠將2噸重的車輛在2秒內加速至60英里/小時。此外,由于碳的熱力系數不同,并且強度超高,其對電機也起到了很好的隔熱和保護作用。
與之類似,幾天前蔚來剛剛在其南京XPT工廠,下線了首臺碳化硅電驅系統C樣件,后者將在明年年初上市的旗艦轎車ET7上所搭載,而該款新車的0至100公里加速時間,得以順利進入4秒大關。
不可否認,伴隨相關技術的不斷迭代、快速升級,的確給予了電動車追求愈發極致性能的機會。更為恐怖的是,相比傳統燃油性能車過于高昂的售價,以及肉眼可見的“天花板”,前者往往能夠利用較為低廉的成本,做到幾乎相同的產品力與效果,國產性能版Model 3,無疑就是最好的佐證。
寫到這里,或許會有質疑之聲認為,即便一輛純電動車能夠創造再快的圈速或者加速度,但是相比傳統燃油性能車,依然是沒有文化與靈魂的。其聲浪的缺失,就已經無法很好地刺激駕駛者腎上腺素的分泌。
就我個人角度出發,“對于任何一件全新事物被大家所真正認可,必然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誰又能保證,若干年后電動車不會慢慢醞釀出屬于自己的文化與積淀?而傳統燃油性能車時代的逐漸落幕,看似將會成為必然。”
畢竟,下一代奔馳C63 ,以及法拉利剛剛發布的296 GTB,已經確定采用插電混動系統。也正因如此,身為整場變革的親歷者,如果無法逆轉整個行業帶電的大趨勢浪潮,那么懇請嘗試接受它。
就像多年以前,從功能機向智能手機時代的過渡一樣,最終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文末,再次將視線聚焦,純電動車通過“刷圈”實現的成績超越,無疑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后續,位于全球各大知名賽道的圈速榜單前列,必然將會看到越來越多“帶電”的性能車出現。
而蔚來、特斯拉,無疑率先嘗到了甜頭……
(崔力文)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