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車市增長略顯乏力 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同比下降36.6%
6月已過半,從目前來看,該月車市增長略顯乏力。
近日,中汽協根據行業內11家汽車重點企業上報的數據整理顯示,2021年6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完成43.4萬輛,同比下降36.6%。其中,乘用車生產同比下降37.9%,商用車生產同比下降30.2%。
另據乘聯會數據,乘聯會主要廠商6月第一周市場零售達到日均25,365輛,較去年6月第一周下降7%,相對今年5月同期下降26%,表現偏弱,6月第二周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5,058輛,同比下降2%,相對今年5月同期下降4%,表現雖有所好轉,但仍相對偏弱。
乘聯會主要廠商6月周度零售銷量;圖片來源:乘聯會
批發銷量方面,數據顯示,乘聯會主要廠商6月第一周日均批發25,396輛,較去年6月同期下降26%,相對于5月同期銷量增長2%,6月第二周日均批發33,242輛,較去年6月同期下降17%,走勢相對放緩,本周相對于5月同期銷量下降9%,廠商產銷相對偏弱。
車市表現走弱,一定程度是受到終端需求的影響。早在上述數據公布之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就曾指出,6月高考季將帶動一定銷量,但終端需求不足仍是主要問題。
事實上,這一問題在5月已經有所體現。“5月汽車市場相對平穩,但沒有達到理想預期狀況。五一小長假部分替代了春節假期,出行返鄉人數較多,進而影響了進店量和成交量。節后受多地疫情復發、南方遭遇極端天氣、部分地區農忙等因素影響,終端需求明顯不足,導致銷量減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如此表示。
5月汽車銷量同環比雙降;圖片來源:中汽協
進入6月,類似的影響因素仍然存在。乘聯會指出,今年6月前兩周乘用車市場銷量總體同比下降4%,應該是消費環境受到一定影響,“廣東疫情和部分地區封閉等措施暫時影響車市的銷量,日系車的走勢不強。”
除此之外,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漲價影響持續顯現,這對車市增長亦產生不利影響。具體來看,芯片短缺導致廠家實施減產計劃,部分經銷商表示熱銷車型存在供給緊張現象,車輛交付周期延長導致銷量不穩。不僅如此,原材料成本上漲,廠家促銷政策有所收緊,經銷商經營壓力有所加大也帶來了一定影響。
“芯片短缺,經銷商庫存持續低位,優惠活動回收、廠家促銷政策有所回調,經銷商難以完成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銷量考核。”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目前經銷商多以保價銷售為主,預計6月銷量環比5月將繼續下降。
5月庫存系數同環比雙降;圖片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不過相較于6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的情況有望好轉。
據乘聯會分析,從批發銷量來看,因6月初的疫情,加之芯片的影響仍在延續,因此部分廠商6月初產銷節奏相對偏慢,加之部分車企休假時間稍長,廠商銷量偏低,但畢竟6月是半年沖刺期,廣東疫情應該逐步緩解,因此產銷表現也還是有希望在月末相對恢復的。
而針對更長時期車市的發展,中汽協表示,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這對汽車消費的穩定起到良好支撐作用,但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復雜,世界經濟恢復很不平衡,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這也給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特別是芯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逐月加劇,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升值對出口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對于未來汽車行業發展協會繼續保持審慎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由中汽協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提到,協會判斷汽車行業在“十四五”五年期間都會保持低速、穩定的正增長,“到2025年應該會到年銷量3000萬輛”。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