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大眾集團剝離布加迪 保時捷和Rimac接管“肥水不流外人田”?

2021-07-09 13:22:20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傳聞已久的大眾集團旗下品牌出售事宜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近日,大眾集團對外宣布,今后其傳奇超跑品牌布加迪將交由保時捷和克羅地亞初創電動跑車企業Rimac組建的合資公司來運營,該公司被命名為布加迪-Rimac,總部位于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成立。

布加迪將由大眾集團引入合資公司,隨后其所持股份將被轉讓給保時捷。根據協議,Rimac將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權,保時捷持有45%的股權,而Rimac首席執行官Mate Rimac將兼任合資公司首席執行官。未來布加迪所有車型仍在其法國莫爾塞姆工廠生產。

“寶石”還是“拖油瓶”?

作為一家起源于意大利的傳奇超跑品牌,布加迪一直被認為是大眾集團“皇冠上的寶石”,也是該汽車制造商工程奢華的典范。布加迪曾在賽場上戰績輝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漸漸衰落并幾經轉手,直至1998年大眾集團收購并復興了布加迪品牌。

雖然名聲顯赫、高高在上,但布加迪銷量偏低,2020年僅交付了77輛,是大眾集團內部最小眾的品牌,這使得布加迪無法抹平高昂的研發成本,長期處于虧損中,成了大眾的“拖油瓶”。大眾集團不單獨披露布加迪的財務狀況,但此前有外媒報道稱,由于高昂的研發成本和極低的銷量,布加迪由大眾集團掌舵后的首款車型——16缸的威龍超級跑車被視為汽車行業虧損最大的車型之一,每賣出一輛威龍,布加迪就會出現600萬美元的凈損失,接近4000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大眾集團最初收購布加迪,主要是因為時任掌門人費迪南德•皮耶希鐘愛高性能跑車,而沒有太考慮利潤或其他因素。但近年來,隨著“排放門”丑聞、全球車市低位運行、疫情、芯片短缺等一系列負面因素疊加,大眾集團已經進入到嚴格的成本控制階段,而在已經擁有保時捷、蘭博基尼和賓利的情況下,布加迪的重要性已經不是那么大了。此外,布加迪的捍衛者皮耶希已經離世。在這種情況下,大眾集團決定將布加迪剝離出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

雖然布加迪品牌的剝離,使得大眾集團旗下品牌由12個減少到11個,但大眾集團并非完全放手。大眾集團將布加迪交給保時捷和Rimac,一方面是因為保時捷本身就是大眾集團的一員;另一方面,Rimac作為電動汽車制造商的身份也為大眾集團所看好,且其與保時捷此前已有零部件方面的合作,大股東之一就是保時捷。

Rimac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開發電動超跑,同時也是一家技術供應商,專注于開發高壓電池技術、電力驅動系統、人機數字接口等。2018年保時捷首次參投Rimac,并于2019年9月增資。今年3月,保時捷再次向Rimac追加投資7000萬歐元,此舉讓保時捷對Rimac的持股比例提升到24%,僅次于Mate Rimac(37%)。也就是說,雖然看似Rimac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權,但考慮到保時捷是Rimac的第二大股東,實際上保時捷才是合資公司真正的“話事人”。

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大眾集團董事會成員奧利弗•布魯姆強調,保時捷與Rimac的合資創建了一個新團隊,其具有布加迪、Rimac和保時捷品牌的強大基因。合資公司成立后將擁有大約430名員工,其中300名在公司總部薩格勒布,130名在布加迪的法國莫爾塞姆工廠。

按計劃,新合資公司初期將重點開發兩款超級跑車,即配備內燃機的布加迪Chiron和純電動跑車Rimac Nevera。兩款跑車的售價都將超過100萬歐元。“我們將把布加迪在超跑領域的強大專業知識,與Rimac在極具前景的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創新實力結合起來。”布魯姆如是說。

整體來看,剝離布加迪是近年來大眾集團“瘦身”計劃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大眾集團將旗下變速器廠商Renk出售給了一家私募基金,使得卡車部門Traton進行IPO并出售少部分股權。在掌門人迪斯的推動下,大眾集團還曾經考慮出售蘭博基尼和杜卡迪,但最終集團監事會投票決定放棄出售事宜,并批準將賓利品牌移交給奧迪進行管理。

隨著大眾集團大舉進軍電動汽車領域,迪斯正加大力度將資金集中到大眾、奧迪、保時捷等核心品牌上,而放棄邊緣品牌,這意味著集團將有更多資源投入到電動汽車的研發中。布加迪能否借助電動汽車的東風起死回生,還有待進一步觀望。至于布魯姆自稱合資公司將產生“非常好的盈利能力”,就只能姑且聽聽就好。

(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