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報資訊】為什么又是理想?

2022-09-10 15:43:34來源:鳳凰網汽車  

用戶是新造車發展壯大的基石,但也可能突然間拔刀相向。


【資料圖】

近日,理想汽車又被老車主集體維權了。

各地理想ONE車主“揭竿而起”,有數十人“堵”在理想店門口,人手一把韭菜抗議的行為藝術,有在自己剛提的新車上拉起“虛假宣傳”橫幅。3天時間內,網絡平臺針對理想ONE的投訴暴漲近3倍。

事情的起因,理想ONE突然被曝停產,只為給計劃在11月發布的理想L8讓路。并且該車型優惠直接從7000升至2萬,疑似開始降價甩庫存,不同城市優惠力度還不同。

這不是理想汽車第一次“背刺”老用戶了。去年5月,2021款理想ONE上市時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銷售隱瞞改款事實,讓多名消費者款購入舊車,引發集體維權。

為什么兩次都是理想?

上市不到4年就停產

上個月,小王入手了一輛理想ONE,但是8月31日剛提車,9月1日就降價了,并且聽說要停產。

他覺得,如果買之前就知道要停產,自己可以做選擇,但現在就差一天,門店為什么不告知?

同樣有這種疑問的用戶不在少數,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理想ONE”,9月4日時搜索結果有550條,9月9日再次搜索時,已經增加至1400余條。

多數消費者投訴的核心在于,訂購車型時多次向門店詢問理想ONE是否有升級換代的計劃,銷售人員口頭上明確表示沒有,也不存在降價的情況。結果剛提車不久,就聽聞理想ONE要停產。

這些用戶提車最短的只有一天,時間長的也不過半年而已。他們認為,理想汽車的這種行為存在欺詐、隱瞞、虛假宣傳等問題,要求退還兩萬元優惠,提供終身質保,保留等價位更換替代車型的權利。

從維權車主們的訴求中可以看出,他們在意的不僅是降價兩萬元,還有自己剛買的新車就成了絕版貨,不但影響二手車交易的保值率,之后在維修售后方面也將增加成本。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大部分購買新勢力的消費者,都是為了體驗最新的科技配置,目的就是為了嘗鮮。

“如果剛提車就成了舊款,一定接受不了,不是錢的問題。”

理想ONE最初于2019年4月上市,截止至目前其累計交付量已將近20萬輛。一款產品打天下,而且一打就是3年多,這種情況在行業內極其少見,但也從側面說明了理想ONE的重要性。

可就是這樣一款王牌產品,上市不滿4年就要停產,難免讓人驚詫。不僅近期提車的車主不滿,一些更早的老用戶也會擔心。

無奈之舉or計劃之中

其實在二季度財報會上,李想就透露了L8的部分信息,并表示這輛車將比過去的產品更快發布和交付,且比之前設定的時間要提前。

只是當時外界并不知道,L8是用來替換理想ONE的。

用戶普遍認為,雖然這兩款車定位極其相近,但也不至于完全停產,或者這么著急停產。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門店的銷售人員也感覺自己被坑了,他們的確不知道理想ONE即將停產。

甚至我們了解到,有一名銷售人員向用戶訴苦表示不知情,用戶將對話截圖發布出去之后,該銷售人員被辭退了。

所以,不禁想問:理想ONE為何一定要停產?即便上馬L8勢在必行,而且也有著急的理由,但理想ONE為何不可以同時銷售?

獨立新能源汽車分析師劉澤竑指出,一方面,自L9之后,理想汽車需要統一產品的命名體系。單從這個角度考慮,理想ONE這個名字就已經到了應該退出市場的時候。

另一方面,有媒體拆解理想ONE底盤后發現,與2018款廣汽豐田漢蘭達的底盤結構極其相似。當然,抄作業與否不是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這個底盤結構確實有些過時了。

所以,L9已經讓一部分消費者失去了購買理想ONE的欲望,L8上市后會進一步壓縮理想ONE的市場空間,產品力相差太多,即便不停產,估計也不會有人買了。

張翔也表示,理想ONE上市已經超過三年,平臺技術老化,市場競爭力下降,如果繼續生產下去,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凈虧損擴大至6.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2.2%。與此同時,營業收入、汽車毛利率、交付量都較第一季度出現了下滑。

上個月,與此前動輒過萬的表現相比,理想汽車僅交付了4571輛新車,環比大幅下跌56.14%。這些數據都表明,理想ONE似乎真的打不動了。

就連李想也在財報會上承認,新品擠壓了舊車型的熱度。

可即便是不得已而為之,理想汽車在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或許還是有些欠妥。

一犯再犯

這不是理想汽車第一次“背刺”老用戶了。

去年5月,2021款理想ONE上市,新車在外觀、動力、續航和配置方面全方位升級,但33.8萬元的價格卻只比舊款貴了1萬元。

如果是一輛傳統的燃油車,這或許是一件贏得掌聲的好事。但放在理想ONE身上,老用戶們不高興了,甚至引發了集體維權。

“車友跟理想談情懷,理想卻把車友當傻子”“理想ONE沒有良心的欺詐銷售,拋棄忠實粉絲” “理想ONE欺詐消費者,故意隱瞞新款上市,銷售積壓庫存車,刷數據,毫無底線,口碑崩塌!”…

大批理想ONE車主將類似的標語掛在自己的車上,甚至發出律師函。理想汽車遭遇自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產品公關危機。

在2021款理想ONE上市前,當時門店銷售人員曾表示,網傳的改款都是小道消息,內部文件顯示2024年才會改款,讓客戶放心購買。

新款車型上市后,這些剛剛購車的用戶感覺被欺騙了,認為自己被割了韭菜。

而且兩次相同的是,門店銷售人員都表示,之前真的不知情,自己也被公司賣了。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李想或許應該反思一下,營銷體系是不是有些地方存在問題。

據我們所知,在傳統經銷商模式下,4S店銷售人員獲取的信息會有一些滯后,廠家的優惠政策經過多層傳遞,才會出現在銷售大群里,有一定的突發性。

但是在直營模式下,門店銷售人員就是車企的員工,對于公司的銷售策略完全不了解,這很難讓消費者信服。

哪怕門店有保密條例限制,也應該在日常的銷售話術上做適當的調整,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張翔指出,理想汽車沒有提前告訴用戶降價或停產的信息,有可能是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同時獲取到這些信息,從而提前布局,影響理想的市場表現。

這反映出直營模式下,透明的價格體系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是也壓制了車企的調整空間。

直銷模式之痛

其實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一款車臨近換代前,大幅降價清庫存是常規操作。但是很少引發集體維權風波。

消費者對這種現象并不會有什么過激的反應,甚至有些預算不夠的消費者特意在這個時間段買車。

一方面,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下,降價是經銷商單方面的行為,廠家不會為此負責。即便消費者對于產品價格有異議,但因為有經銷商作為緩沖,消費者不會直接找到廠家進行維權。

而且經銷商降價有一定的區域性,并非全國都是如此。不同區域之間降價力度不同,反而會引發消費進行綜合比價。

另一方面,由于經銷商給出的價格不透明,所以消費者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價格變動信息,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稱。所以,消費者對于傳統模式下的價格敏感度,要遠低于直營模式。

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帶來的直營模式,不但可以讓車企更容易把控成本和門店的服務質量,透明的產品價格也讓消費者購買的更加安心。

但是直營模式也在反噬著品牌,產品的價格管理就已經成為新勢力的一大痛點。

此前小鵬汽車也遇到過這種情況,2020款小鵬G3上市后,引發了不少老用戶的不滿,一些剛提車不久的車主發現,新款車型價格調整不大,但配置提高了很多,質疑何小鵬為何要隱瞞產品升級。

為此,何小鵬親自微博上發布長文致歉,并公布了解決方案,后來補償細則經過多次修改,事件才逐漸平息。

在直銷模式下,新勢力們離用戶更近,其聯系也更緊密。這種緊密,本質上是一把“雙刃劍”。主機廠可以迅速掌握用戶的意見,但用戶生態逐漸“飯圈化”,也容易反噬品牌。

當遇到問題時,直營模式的處理窗口期也更短。出現任何問題,“背鍋”者就直接變成車企。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產品的價格調整在所難免。而造成車主憤怒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信息不對稱,因車型改款或降價不知情等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唯有真誠。

明明已經吃過一次虧,為什么理想汽車還會犯同一個錯?這很難不讓人質疑,理想汽車對用戶權益的重視程度和真誠度。

別的不說,蔚來汽車就曾經為了照顧老車主的情緒,在經營不順的情況下,硬是頂住壓力不降價。

對新勢力來說,打造“爆款”車型,只是生存下來的第一步。如何成為一家真正的用戶型企業,才是從10走到100的核心課題。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