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天天亮點!聯手礦企設立合資公司,廣汽下場“搶礦”

2022-11-08 18:35:04來源:蓋世汽車  

日前,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廣汽部件與獅溪煤業、遵義能源設立合資公司,開展相關礦產地質勘查和礦產資源的投資管理經營。根據公告,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其中廣汽部件持股47.5%,獅溪煤業持股47.5%,遵義能源持股5%,合資公司擬設在貴州省遵義市。

廣汽新設合資公司;圖片來源:廣汽公告截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資料顯示,獅溪煤業為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在桐梓縣負責煤炭生產和銷售,具有開采(或可利用)價值資源3.6億噸。遵義能礦是遵義市屬國企,圍繞“傳統能源、新能源、礦產資源”三大板塊開展業務,主營業務為燃氣汽車加氣經營;發電業務、輸電業務、供(配)電業務;礦產資源(非煤礦山)、煤炭開采等。

按照規劃,三方將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產業政策情況下,有序推進合資公司取得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鋁多金屬(鋰資源)礦床(下稱“合作礦床”)礦產資源的探礦權,并實施礦產地質勘查及后續采礦權的獲取。

廣汽此舉并不令人意外,幾月前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的一席話,就為其這一舉動埋下了伏筆。今年7月,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新能源汽車的40%至60%,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從實際情況來看,為了改變給動力電池企業打工的現實,廣汽今年以來做了很多布局。

其中在8月,廣汽集團召開了第六屆董事會第21次會議,其中除涉及埃安混改一事外,還涉及另外兩件大事,這兩件事均與動力電池相關。

一是同意埃安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及廣汽商貿分別持股51%、40%、9%。

二是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項目總投資36.9億元。

根據規劃,廣汽自主電池產業化將在今年底開工建設,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產線,可覆蓋純電及混動車型市場需求。前期以配套埃安及廣汽集團內企業為主,穩步提升電池市場份額,今后將拓展外部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

埃安自研電池試制線開工;圖片來源:廣汽

彼時,廣汽集團旗下主要新能源汽車生產載體廣汽埃安標準產能為20萬輛/年,第二工廠預計2022年四季度投產,屆時整體產能將達40萬輛/年。若按單車平均搭載電量50KWh簡單測算,自產電池產能可以滿足自主配套需求。

而后在10月,埃安宣布其電池公司——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湃科技”)正式注冊成立。該公司由廣汽埃安控股,公司業務范圍涵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電池材料研發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服務等,主要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由此可以看出,廣汽在動力電池板塊的布局也并非只聚焦于動力電池生產這一環節,還包括上游原材料的布局。這并不難理解,畢竟不能擺脫了為動力電池企業打工的局面,又陷入給材料企業打工的處境,更何況要真正保障動力電池的供應,且達到降本的目標,原材料這個環節很關鍵。

事實上,早在因湃科技成立之前,廣汽已經把手伸向了動力電池上游材料端。

簽約儀式;圖片來源:廣汽

今年8月,廣汽埃安與贛鋒鋰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此次簽約,雙方將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強強聯合,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以此提高雙方盈利水平及市場地位。

而此次與獅溪煤業、遵義能源設立合資公司,意味著廣汽在動力電池上游材料端的布局更進一步。這有望進一步完善其在鋰電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領域的戰略布局,提升在關鍵零部件領域的供應能力,由此形成更高的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