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以牙還牙?歐盟將出臺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標法案-動態

2023-03-14 08:32:00來源:蓋世汽車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正式頒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為綠色技術提供了價值3690億美元的補貼和稅收激勵。

《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氣候立法,為美國制造業帶來了許多新的投資。僅在法案頒布的幾周內,制造業企業就已經在美國宣布了大約280億美元的新投資,主要涉及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制造領域。


(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拜登推特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指出,《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將通過利用稅收資金在十年內產生大約1.7萬億美元的新投資。該法案不僅惠及美國的經濟和制造業,還為企業提供了巨額補貼。因此,美國本土的企業紛紛加大投資,歐洲和韓國的企業也考慮前往美國投資。

投資外流,歐盟“慌了”

《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頒布后,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美國吸引了大量投資,布局了電動汽車生態系統,本土制造業振興在即。而歐盟和韓國卻在擔心本土制造商的投資、技術及生產設施可能會外流,從而影響本土汽車行業的發展。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上周指出,很明顯,美國正在尋求從歐洲吸引工業產能,從而使歐洲依賴于該國的產業,更直白地說,美國正在進行補貼競賽。

近年來,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減少在美國、中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的進出口,轉而將生產和供應鏈本地化,降低運輸和物流成本。但考慮到《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越來越多的企業優先在美國而不是歐洲進行新的投資。

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Arno Antlitz曾表示,該集團“無論如何都會在北美建電池廠”,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迫使我們加速了在美國的建廠計劃。

據相關人士透露,大眾汽車集團本月初向歐盟官員表示,該公司預計在北美電池工廠運營期間,將從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和其他美國計劃中獲得90億至100億歐元的補貼和貸款。大眾汽車集團零部件部門負責人Thomas Schmall出席布魯塞爾會議后也在領英上寫道,與其歐洲電池廠計劃相比,大眾北美電池廠計劃的“進展要快得多”。

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奧迪的首席執行官Markus Duesmann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讓在美國建立電動汽車工廠變得非常有吸引力。”Stellantis也表示已經在努力將電池供應和電動汽車制造本地化,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給了它“進一步加快本地化的動力”。

圖片來源:大眾

有分析指出,大眾汽車集團、奧迪和Stellantis等企業的言論似乎是在向歐盟施壓,迫使當局能盡快出臺與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標的法案,保護本土產業投資。大眾汽車集團的言論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大眾汽車集團曾透露,該公司尚未決定其北美和歐洲電池工廠的選址,但仍致力于在歐洲建立更多電池工廠。“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適當的政策框架支持,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正在等待所謂的歐盟綠色協議(EU Green Deal),看它將為我們帶來什么。”如果歐盟出臺了相媲美的法案,歐洲企業很有可能會放棄優先投資美國的想法,從而穩固歐洲大陸的工業優勢。

歐盟將出臺對標法案——《凈零工業法案》

在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施壓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決定采取措施,預計將于當地時間3月14日正式提交和公布《凈零工業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的提案,與美國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打擂臺。

歐盟委員會正尋求放松對國家援助的規定,重新評估是否部署歐盟級別的補貼,簡化綠色項目撥款的立法,促進關鍵產品在歐盟的生產等。

歐盟不能依賴單一的供應商提供基本物資,這是歐盟內部的共識,但對于在歐盟生產基本商品,還是使供應多樣化,歐盟內部存在分歧。對于前者,歐盟將提議允許該地區在2030年前將戰略原材料的開采量增加到其消耗的10%,并將加工量增加到其需求的40%。對于后者,歐盟認為與智利和澳大利亞(最大的鋰生產國)等國達成貿易協議,可以確保直接供應,減少依賴。

圖片來源:歐盟官網

歐盟還將提出建議,簡化綠色項目許可證的發放(目前可能需要多年時間),并促進對凈零排放行業的投資。歐盟面臨的分歧還有棘手的補貼問題和未來可能成立的歐洲主權基金(European Sovereignty Fund)。

在法國和德國的支持下,歐盟委員會已提議放寬國家援助規則,允許綠色投資,這可能會擴大到其他單個國家為凈零技術提供的相應補貼。一些歐盟國家則抱怨道,他們將無法提供與歐盟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匹配的補貼或援助。

Breton認為,歐洲主權基金將有助于確保為不具備提供國家援助能力的歐盟國家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聯合借款來融資。但以德國為首的歐盟成員國則警告稱不要發行新的共同債務,并強調歐盟8000億歐元的疫情恢復基金還有未使用的資金。

歐盟《凈零工業法案》的草案中似乎還包含了對電池礦物來源的規定。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政府曾多次呼吁美國在《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刪除有關對電池礦物本土采購含量的要求,他們認為這些要求具有歧視性,不符合世貿組織的貿易法。然而,在泄露的歐盟《凈零工業法案》草案中,歐盟委員會似乎提出了類似的條款。

以公共采購為例,該草案規定必須考慮“投標方對供應安全的貢獻”。除其他條件外,供應安全取決于“來自第三國的產品比例”,這將意味著當局將不得不考慮采購的凈零技術是否在歐盟生產。

歐盟《凈零工業法案》不及企業預期

歐盟《凈零工業法案》的草案旨在減輕企業負擔和投資壁壘,但似乎并未達到企業的預期。據業內高管透露,歐盟公布的初步草案還不夠完善。一家歐洲電池制造商的高管出席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他表示,“情況看起來相當糟糕,歐盟的草案沒有具體的措施。”

另一位高管則表示,“美國許多州都已經聯系過我們,他們都強調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比歐洲提供的條件,我們認為美國提供的條件更能吸引我們投資的興趣。”

圖片來源:Northvolt

知情人士透露,同樣參加了此次會議的歐洲電池制造商Northvolt表示,除非歐盟給予更具體的支持,否則該公司在決定下一個超級工廠的選址時,可能會選擇美國,而不是德國。Northvolt估計,如果該公司在美國新建一家電池工廠,將能夠獲得逾80億歐元的美國補貼。

大眾汽車集團零部件部門負責人Thomas Schmall出席布魯塞爾會議后在領英上寫道,歐洲有可能失去“未來數月乃至數年內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環保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也警告稱,歐洲超過三分之二的電池項目面臨被取消、推遲或削減的風險。Schmall呼吁制定歐洲公共國家援助計劃,并降低綠色能源的價格。

結語

歐盟是全球碳減排趨勢的領跑者,但也不希望綠色轉型會使該地區變成工業沙漠。歐洲的工業競爭力已經成為歐盟各國關注的主要問題。

30年前,歐洲建立了無國界的單一市場,一些人認為歐盟市場現在應該進行重大改革。但是,比起美國來說,歐盟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面更廣,也更復雜,所以面臨了一個“眾口難調”的局面。

但是,全球減排乃是大勢所趨,美國和企業的施壓迫在眉睫,歐盟若想實現雙贏,必須盡快出臺一份“因地制宜”的法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