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華晨,太陽要下山了 當前播報

2023-05-10 08:35:03來源:汽車公社  

華晨集團,曾經首個在美國紐交所敲響上市鐘的中國車企,現在卻走到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時刻。自從去年和華晨寶馬分家之后,華晨集團就徹底失去了聲音。

上個月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了華晨集團似乎已經觸底,在2022年財報中對于的言辭更多是粉飾太平,整個財報并沒有給出希望,也沒有給出重組的答案,比如能否反彈以及如何反彈一切都并不明朗。

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2年華晨中國綜合收入11.31億元,同比下滑47.2%;股東應占溢利71.47億元,同比下滑40.2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慘淡的營收背后是長年累月積累下的癥結,但華晨中國給出的解釋只能說是“官方回答”,首先綜合收入減少主要原因是剔除華晨雷諾之輕型客車及MPV銷售額所致。第二點自然是提到新冠疫情干擾了業務運作,以及來自華晨東亞汽車金融收益大幅減少。

華晨雷諾金杯,也就是從事制造及銷售輕型客車、多用途汽車的附屬公司正進行破產重整,目前已成立清算組,尋找新投資者或清算該附屬公司。而另一家,華晨金東也已于2022年7月26日展開清算程序。因此,華晨中國失去對上述兩家附屬公司控制權的同時,財務報表就已不再入賬。

這份2022年的財務報表看起來并不意外,因為華晨集團的頹勢好像成為了默認,但其中的幾項數據卻十分的不匹配,似乎也能從中直觀的感受到其中的反常。

2022年華晨中國的收入來源有兩個,一是銷售輕型客車、MPV及汽車零部件,收入為8.78億元。二是提供汽車金融服務,收入為2.53億元。

除此之外,大幅增長的毛利從2021年的8.4%改善至22年的20.8%。還有出售華晨寶馬25%股本權益以及華晨寶馬之股息帶來的收入4.163億元。

11.31億元的低迷營收是上述原因導致的正?,F象,但是71.47億元的高額利潤就顯得尤為刺眼,一般來講營收和利潤都是有相關性的,但是華晨從11年開始到22年,這十二年間整個營收和利潤關系開始逐漸走偏。這其實也代表著,華晨汽車正在失去掌控和升力,逐漸走向沒落。

導致整個利潤和營收關系如此異常的正是因為華晨集團版圖中最肥沃的一塊在做“板塊運動”。

華晨集團的版圖從2018年開始分崩離析,而最大也最肥沃的那塊也在去年二月開始縮小,2022年2月份華晨寶馬完成股權變更,華晨寶馬并表寶馬集團,華晨寶馬作為合資企業為華晨中國貢獻凈利潤由2021年的145.15億元大幅減少83.6%至23.8億元。

但2022年華晨中國的利潤仍然大幅依靠寶馬。已經不止是利潤奶牛這么簡單了,可以說華晨寶馬是華晨中國的輸氧管。財報顯示,華晨中國應占合資企業業績指華晨寶馬作為合資企業的貢獻。

2022年,華晨寶馬貢獻凈利潤由2021年的145.15億元減少83.6%至23.8億元,主要是由于向寶馬出售華晨寶馬25%股本權益于2022年2月生效后,華晨寶馬由合資企業重新分類為聯營公司。

也就是說,從2022年2月起,華晨寶馬被視作華晨中國的聯營公司處理。而財報顯示,在2022年,華晨中國應占聯營公司業績為凈利潤65.44億元。

在銷量方面,財報顯示,華晨寶馬于2022年的國內銷量為66.49萬輛寶馬汽車,較2021年增加2%。此外,華晨寶馬在海外銷量為3萬輛,同比增加37.1%。

國外媒體注意到了這一異常的現象并提示到,雖然有更高的利潤總是好的,但來自異常項目的大量貢獻有時會削弱消費者和股民對企業的信心。

“在對全球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時發現,重大異常項目往往不重復,也就是說沒有復制性和延續性。相對于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截至 2022 年 12 月的利潤,異常項目的貢獻相當大?!眹庾稍兎治鼍W站Simply Wall St認為。

但這樣不匹配的利潤和營收表現并不是去年才有的,只是從2019年開始變得愈發嚴重了。

華晨汽車本身業務開始縮水,營收不斷降低,尤其破產后營收幾乎可以忽略。但從華晨寶馬按25%股比收到的利潤比較高,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由于華晨寶馬的輸血使利潤始終高于營收,而華晨破產以后自身營收基本枯竭,分母大幅度縮小,利潤率自然就高得嚇人。

今年的衰退早在幾年前就有所預兆,事實上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主要的盈利來源于華晨寶馬,負債率居高不下。2019年,華晨汽車凈利76.26億人民幣,如去掉華晨寶馬的財務數據,則虧損13.34億人民幣。2020年上半年,華晨汽車凈利潤40.45億人民幣,其中華晨寶馬貢獻43.38億人民幣。

事實上,現在大家似乎只有提到華晨寶馬才會將注意力分一點給華晨,但華晨集團曾經也是遼寧省國資委控股的一家大型整車制造企業,坐擁華晨中國、申華控股、金杯汽車和新晨動力四家上市公司。

旗下的華晨中國與德國的寶馬公司于2003年合資成立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確實將華晨集團推向了高點。但是只憑借他人的力量走得越高摔得越狠。

華晨寶馬的向上,是寶馬做主力。華晨中國本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給自己的三家自主品牌賦能,但事實上,華晨中國孵化的中華、金杯、華頌,早已失去市場競爭力,不僅在燃油車市場沒有站穩甚至沒有向新能源的沖勁。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華晨寶馬給華晨中國貢獻的凈利潤分別為38.23億元、39.93億元、52.33億元、62.45億元和76.26億元。但除去華晨寶馬的利潤貢獻,三大自主品牌等其他業務5年內共計虧損34.84億元。

在宣布破產重整的3年時間里,華晨的重整方案歷經多次延期,仍未取得實質進展。

從2022年的財報中,看到了整個華晨系的凋零和潰敗,而看不到華晨的未來和破產重組的希望。并不敢想這是曾經作為“民族之光”登陸美國紐交所的中國車企,但殘酷的市場從不會因為光環而善待任何一個企業。頂著華晨的美好寓意,卻似乎已經進入遲暮之年,太陽真的要下山了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