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30家車企4月銷量一覽:比亞迪再破20萬,理想“甩開”小鵬和蔚來-世界觀熱點

2023-05-18 07:27:23來源:蓋世汽車  

近日,各大車企陸續公布4月銷量數據。從結果來看,鑒于去年同期多數車企受疫情影響銷量大幅下滑,今年4月大家的同比數據都非常漂亮,有車企甚至上漲了幾倍,不過環比表現不同,由于3月以來的非理性促銷潮造成消費者持幣觀望等不利因素,多數車企4月銷量不及3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造車新勢力繼續分化,“蔚小理”差距拉大

4月,造車新勢力仍然喜憂不同頻。

“蔚小理”三兄弟,理想已從老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哥,且月銷已超出2.5萬輛,與月銷六七千輛的小鵬、蔚來進一步拉開差距,哪吒在萬輛陣營又一次穩住了,零跑繼續回升,但仍不及去年同期。

理想4月共交付新車25,681輛,較去年同期上漲超5倍,這也是理想連續第二月交付量破2萬輛,今年1-4月,理想累計交付量已達到78,265輛,遙遙領先于其它造車新勢力。

這背后是其產品戰略的成功,旗下三款車型L9、L8和L7均取得了不錯的表現。特別是L7,自3月初開啟交付后,4月就快速突破了1萬輛,成為理想第四款單月交付破萬的車型。

L7 Air和L8 Air兩款車型也已于4月開始交付,據李想日前在業績溝通會上透露,隨著Air車型試駕車到店,訂單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目前理想L7和L8的Air車型已經帶來了20%的增量。

基于此前表現,理想對于二季度銷量也有較好預期,預計二季度車輛交付量將在76,000輛至81,000輛之間,同比增長164.9%至182.4%。其中在6月,通過二季度交付量的爬坡,理想力爭實現單月交付突破3萬輛的目標。

曾經與理想交付量處于同一水平線的小鵬和蔚來,如今已落于下風。

小鵬4月交付量為7,079輛,環比3月雖小幅增長,但對比去年同期仍下滑了21.3%,1-4月累計銷量為25,309輛,同比下滑超40%。

自去年年底開始,小鵬進行了戰略復盤和調整,大刀闊斧地推進組織架構的優化,在產品方面也頻有動作,不僅推出了全新中大型SUV小鵬G9,還推出了小鵬P7的換代車型小鵬P7i,不過從目前來看,這兩款車型對于其銷量的提振仍不明顯。

“蔚一萬”這次沒過萬,4月共交付新車6,658輛,同比增長31.2%,但環比下滑35.8%。究其原因,可能是受新老產品切換影響。目前蔚來正處于一代平臺向二代平臺切換階段,接下來多款新車將上市/交付,終端觀望情緒濃厚,二代平臺產品效果可能還要拉長時間來看。

反而是哪吒,繼續穩在萬輛陣營,4月交付新車11,080輛,造車新勢力中排位第二。具體來看,其銷量仍主要靠價格較低的哪吒U和哪吒V撐著,兩大系列車型交付量達到8,548輛,占總銷量的77.15%,售價過20萬的哪吒S交付2,237輛,于上海車展上市的純電跑車哪吒GT交付295輛。

圖片來源:哪吒汽車官方海報截圖

零跑繼續逆轉,4月交付量為8,726輛,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上漲,這也使其再度回歸造車新勢力前三名。據官方數據,整體交付量中,單車售價更高的C系列車型占比超83%。

目前零跑C系列車型包括C01、C11、C11增程版,其中C11增程版已于3月底開啟交付。按照規劃,C01增程版預計7、8月會開始交付。另在下半年,零跑會發布首款B系列產品,且從B系列產品開始,將同時發布和交付增程版本和純電版本。增程版車型的納入,有望助推其銷量的繼續增長。

老牌自主大幅上漲, 比亞迪再破20萬

4月,不少老牌自主車企同比大幅上漲,上汽乘用車甚至增長了近3倍。

如此“暴增”與去年同期銷量基數較低有很大關系。去年4月,受疫情影響,上汽集團銷量同環比均暴跌超60%,旗下品牌中,上汽乘用車出現了65.77%的下跌,該月銷量僅為18,519輛。

當然,即便考慮這一因素,上汽乘用車今年4月的表現也是偏好的,且從前4月來看,其累計銷量已經達到264,711輛,較去年同期增長24.45%,高于多數車企。

奇瑞也不錯。奇瑞集團4月銷售汽車126,713輛,同比增長128%,1-4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457,048輛,同比增長60.4%。其中,奇瑞品牌4月銷量92,252輛,同比增長120.3%,1-4月銷量330,385輛,同比增長54.4%。

從同比增幅來看,比亞迪4月的表現似乎不夠突出了。

其實不然。原因是,去年4月,在車企銷量環比幾乎全線下跌,且同比慘遭大幅下滑,不少車企降幅甚至超出60%之時,比亞迪成為“最大例外”,是去年4月唯一一家同環比雙雙上漲的車企,也是為數不多幾家銷量同比翻倍增長的車企之一。

而在今年4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1.03萬輛,同比增長98.31%。這意味著,在去年的較高基數之上,比亞迪仍然實現了近乎翻倍的增長。

且值得注意的是,據中汽協數據,由于3月以來的非理性促銷潮造成消費者持幣觀望,汽車消費尚處于緩慢恢復過程中,加之商用車行業復蘇速度不及預期,諸多不利影響下,今年4月產銷較3月有所下降。在此形勢之下,大多數車企4月銷量不及3月,但比亞迪仍維持正增長,盡管增幅并不高。

總之,在自主品牌中,比亞迪勢頭仍然兇猛。而回過頭來看,其勢頭的升溫,可能還要從其停產燃油車、全力押注新能源車開始說起。

去年3月,比亞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此后其銷量便開始一路高歌猛進,憑借持續的翻番上漲,一舉改變了此前幾年由吉利、長城、長安三家組成的“自主三強”格局,變成比亞迪“一超”+“自主三強”的新格局。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是比亞迪改變傳統“自主三強”格局的重要支撐,當然也是這三強當下正著力布局,且希望實現反超的關鍵領域。

據悉,長安今年計劃投放新能源產品10余款,到2025年將推出27款全新新能源產品;吉利目標全年銷售165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超過60萬輛;長城也將2023年視為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關鍵之年,全力提升市場份額。

另值得關注的是,近日長安汽車與吉利控股宣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其中在新能源領域,吉利控股和長安汽車將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等方面展開合作。

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有業內人士表示,二者在新能源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將對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形成一種制衡。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同是強者的長安汽車和吉利控股,可能很難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合作的實際效果還很難說。

部分合資回暖,“國六b”實施將帶來考驗

4月,合資品牌有回暖趨勢,這似乎主要得益于德系與美系品牌的拉動。

據乘聯會數據,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銷量為61萬輛,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12%。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21.6%,同比增長2.3%,美系品牌為8.4%,同比增長1.9%。

與之相一致,在蓋世汽車此次統計內的眾多合資品牌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表現相對突出。4月,上汽大眾銷量為88,323輛,同比增長194.33%,上汽通用銷量80,000輛,同比上漲235.73%。

當然如同前文所提到的自主品牌,這兩大合資品牌同比“暴增”也很大程度受去年同期銷量基數較低影響。不過即便拋開這一因素來看,二者表現也相對不錯。從環比來看,上汽大眾銷量增長9%,上汽通用銷量增長27.4%,而放眼此次統計內的車企,能夠實現環比上漲的并不多。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系品牌份額的下滑。據乘聯會數據,4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18.7%,同比下降5.7%,是三大國別車系中唯一出現同比下滑的品牌。

從蓋世汽車此次的統計中也可看到,日系品牌盡管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增幅并不突出,且環比集體下滑,廣汽本田甚至下滑超六成,東風本田也下滑近四成。

日系表現的下滑,與國內燃油車市場份額的下滑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有關,日系品牌雖然也在布局電動化,但依舊有些慢條斯理,進度不及自主品牌,因此導致市場份額的下滑。

事實上,不只是日系品牌,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進展整體偏慢。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2.3%,較去年同期25.7%的滲透率提升6.6個百分點,但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4%。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4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0.5%,而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僅為5.8%,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接下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需持續發力。與此同時,合資品牌還將面臨“國六b”實施的相關考驗。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網站

近日,工信部等5部門發布“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根據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的汽車。針對部分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試驗(即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輕型汽車國六b車型,給予半年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

簡而言之,“國六b”不延期。而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六b”實施之前,經銷商會加大優惠幅度。且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此前3月噱頭大于實際的大降價,5、6月及之后幾個月,很有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大降價。而在這一過程中,受影響更大的,很可能是仍以燃油車為主的合資品牌。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