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當一家 260 億美元的巨頭,還是決定離開中國

2023-05-12 17:04:55來源:ZAKER科技  

「緩刑」2 年之后,領英(LinkedIn)中國終于還是宣布將退出中國。

5 月 9 日,領英中國公眾號對外正式宣布,其中國本土化求職招聘平臺「領英職場」將于 2023 年 8 月 9 日正式停止服務。

在官宣信上,領英稱,「『領英職場』始終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宏觀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這使我們最終做出了停止服務的決定。」


(資料圖)

實際上,早在 2021 年 10 月中旬,領英中國便有過一次關停傳聞。彼時,在一份領英中國對外發布的聲明中,宣布關閉領英中國服務,并推出一個沒有互動社交功能的招聘平臺「In Jobs」。這一舉動被誤解為領英中國即將退出中國。雖然,當時領英中國也有辟謠傳聞,但今天看來,兩年前的這些戰略調整早就寫好了結局。

作為全球職業社交的鼻祖,自從 2004 年進入中國以來,領英便試圖以本土化的路線進軍中國市場,9 年來,在經歷無數摸索與調整之后,這條道路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01 9 年本土化,卻「困于高端」

進入中國市場的 9 年,大概是領英艱難行走的九年。由于其外資屬性,以及國內監管、國內外企業文化差異等大背景的影響,領英一直以來都在異常艱難的道路上行走。

2003 年,領英成立于美國,并迅速發展,于 2011 年 5 月 20 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而后又在 2016 年,被微軟以 262 億美元巨資收購。

2014 年,領英便進軍中國,彼時,其已積累 400 萬中國用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 3 億的注冊用戶,同時還入駐了 200 個海外市場。可以說,進軍中國在當時看來是勢在必贏。

當時,中國市場被 BAT 占據,如何在中國互聯網巨頭中沖出重圍,是領英面臨的主要困難。而且職場社交一直是被唱衰的,但初到中國的領英仍然是壯志滿滿,曾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將領英中國單獨分拆,在中國獨立上市。

作為全球較大的職業社交平臺之一,領英在全球范圍內匯聚了大量的職業人士和企業,使其成為了一個海量職位信息的匯聚地。同時,這些公司也有大量的職位信息提供給中國職場人士,這使得求職者可以更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早期,領英迅速吸引了大批中國職場上的商務人士和精英,成為備受歡迎的職場社交平臺,在第一任中國區總裁沈博陽的帶領下,領英中國的用戶數由最初的 400 萬會員數很快增長至超過 1000 萬。

這個數據在當時看來仍然是可觀的。2015 年,沈博陽在中國推出一個移動職場社交 App「赤兔」,集成了微信、網易郵箱等中國常用 App 的相關功能,優化界面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

但赤兔并沒有一鳴驚人。這一嘗試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便宣告下線,而推出這一本土化戰略的沈博陽早已在下線的前兩年便選擇離開,他總結這次失敗的嘗試:「領英只能吸引到講英語的,海外背景的,有跨國公司背景的人,中國職場存在顯著的層級分化,具有這些背景的職場人士只占整體職場人士的一小部分。」

領英當年曾想通過「赤兔」來破局國內市場|網絡

此外,沈博陽還專門在個人公眾號上對赤兔運行的跌沓起伏做了詳細的解釋,他認為,赤兔最終無法持續吸引用戶最終失敗的原因包括:外企應用迭代節奏過慢、赤兔無法與領英完全切割、沒有切中中國市場職場社交的「匿名」需求、工作中領英內部阻力過大等等。

2018 年,領英任命陸堅為中國區總裁,陸堅推翻了沈博陽的策略,還表示赤兔主打的是人才金字塔底層,而本地化的領英旗艦產品聚焦在比較高端的人才上,兩個目標用戶群體沒有交集,因此在開發產品和傳遞價值上遇到了許多問題。

在此前,沈博陽還試圖推進領英中國與智聯招聘的合并,但此舉由于種種原因未曾實現,最后,智聯招聘私有化,也讓領英中國就此斷了一條通路。

2017 年中國推出了新的網絡安全相關法律,受此影響,領英中國鮮少有更多成績。

02「匿名」之戰

領英與國內 APP 的競爭持續了很多年,一直沒有間斷。其中有幾次關鍵性的「戰役」。

領英與脈脈之間,曾因「實名社區、匿名社區」有過一次激烈的交鋒。當時,領英中國堅持主打實名社區,認為只有實名,其所說的話才更加可信,而職場是需要誠信的地方,堅決不碰匿名社區。

而脈脈利用「匿名吐槽社區」這一功能快速成長,匿名讓更多職場人士找到了宣泄和袒露真言的地方,也讓脈脈成為職場社交最火熱的地方,大多數職場人最喜歡去脈脈匿名社區里刷信息,找同感。如今,很多大廠也允許自己的員工在匿名社區里發帖子。靠這門生意,脈脈的注冊用戶數到 2020 年已經達到 1.1 億,超過了領英中國。

除此之外,領英中國還和國內傳統的招聘網站如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 直聘有過交鋒,主要針對下沉市場的爭奪。赤兔的推出,曾是第一任領英中國總裁沈博陽走下沉、接地氣路線的唯一指望,但好景不長,赤兔 APP 過慢的節奏,讓它沒能跑贏這場拉鋸戰。

曾經靠「匿名」吸量的脈脈,后來同樣走的是實名道路|脈脈官網

陸堅上任后,改變了走下沉路線的策略,高調提出領英中國主打為中高端職場人士提供社交鏈接以及職業指南、職場必修課和薪資洞察等價值。同時,開始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人才和營銷等服務。這種戰略也直接導致領英中國最終止步于高端用戶,難以再邁出新的步伐。

此外,領英中國的「付費邏輯」也是引起了一些爭議。大部分國內移動互聯網產品的邏輯,都是「免費引流,增值付費」,領英中國卻一開始就走起了收費服務。

「赤兔」上線初期,曾以「免費」吸引用戶注冊,但很快在 2.0 戰略后又轉回了收費邏輯。這一戰略讓大部分習慣了免費的國人用戶望而卻步,在查看領英中國二度人脈時,也必須是好友的好友才能查看,無法直接發送信息和聯系方式。這種模式對用戶來說就多了一道護城墻,把很多用戶擋在了門外。

而國內其他職場招聘 APP 相對而言,大多以更低的成本即可提供海量工作機會,需求更明確,結果更有效。

一直以來,職場社交都稱作是社交領域里難啃的骨頭,國內主打職場社交的脈脈也難以用實名社區圈住用戶,而是開辟了匿名社區成功突圍。中國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求職習慣,讓領英模式難以大規模流行。

中國人找工作,并不需要大量的線上職場社交,而后者是領英起家的功能。另一方面,受限于全球化屬性和合規壓力,領英中國也無法跟進匿名社交等在中國需求強烈的板塊。

領英中國的正式退出,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互聯網公司的跨國競爭,比以前更加艱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