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搭載“獨家黑科技”的索尼 Xperia 1 V 能干過小米 13U 嗎?|焦點快看

2023-06-20 12:23:58來源:ZAKER科技  

攝影圈有個老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機傳感器面積越大成像越好。這是因為傳感器面積越大,單位像素面積就越大,每個像素可以獲取的光線和信息更多,成像就會更細膩,同時信噪比更高,噪點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機不受體積限制,傳感器面積可以放飛自我。 圖源:網絡

對于手機來說,雖然這兩年大家一直在追求 " 大底 ",但最大的也就只有 1 英寸水平。手機的內部結構寸土寸金,1 英寸的相機模組已經足夠臃腫了,傳感器面積接近物理極限,如果再提升,就會對設計制造、日常攜帶使用造成巨大的挑戰。

那么在傳感器面積達到極限后,如何再提升手機成像呢?

從我們最近測試的手機來看,似乎索尼最有 " 話語權 "。

索尼在兩年前提出了雙層晶體管像素堆疊式 CMOS 圖像傳感器技術,簡單來講就是在 CMOS 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設計提升畫質。

圖源:網絡

該技術有兩個改進:

一是通過新的堆疊技術,改進 CMOS 基片設計,將光電二極管和像素晶體管按照 " 樂高 " 疊層形式擺放,這樣就能讓使飽和信號量相比于傳統圖像傳感器增加約一倍,進而擴大動態范圍。

二是增加放大晶體管尺寸、增加光電二極管容量,提升光線信息量,實現降低噪點的目的。

在首款搭載雙層晶體管像素堆疊式 CMOS 圖像傳感器技術的 Xperia 1 V 上,索尼給出了噪點控制提升 2 倍,畫質媲美全畫幅相機的評價。

那究竟這項技術能否實現影像突破呢?為驗證現階段新技術能否實現影像突破,前幾天我就帶著 Xperia 1 V 和擁有 1 英寸大底的小米 13 Ultra,又雙叒叕來到了環球影城。

我們先簡單看下參數,索尼 Xperia 1 V 的主攝傳感器尺寸為 1 /1.35 英寸,兩顆副攝為 1/2.5 英寸超廣角鏡頭和 1/3.5 英寸長焦鏡頭。它 " 小巧 " 的影像模組和小米 13Ultra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 2023 年攝像頭如此平坦的影像旗艦,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小米 13U 您瞧瞧這天,多藍多通透,建議白天一定要設置為徠卡鮮艷索尼 Xperia 1 V 的默認色彩模式比較平淡,畫面表現不太通透。

先來一組白天樣張對比,兩款產品解析力都沒什么問題,即使 100% 放大細節也可以保證清晰。區別在于后期處理,小米畫面通透明亮,而索尼有些偏暗。

單從視覺角度看,小米 13Ultra 的確更討好眼球。

小米 13U 小米 13U索尼 Xperia 1 V 這個湖面色彩過于 " 寶石綠 " 了,整體還是有些偏黃索尼 Xperia 1 V

同樣的問題也在這組樣張上出現,在解析力方面兩者不分勝負,放大后也是如此。但顏色上小米天空的藍色更佳純凈,索尼的綠色明顯溢出,并且畫面出現泛黃顯舊的情況。

雖然小米的徠卡風格色彩一直有自己的 " 想法 ",但是單獨從這組樣張來看,小米的【徠卡鮮艷】色彩居然要比索尼的默認模式還要準確。在白天光線充足環境下,索尼明顯偏黃,希望索尼后期可以通過固件升級來解決白平衡問題。

小米 13U索尼 Xperia 1 V

在花車巡游抓拍中也出現類似的顏色問題,雖然小米色彩更豐富,但顏色表現不是每次都準確,比如將黃昏陽光渲染成了白色,色彩飽和度也比現實要高。如果是以直出分享為主,還是小米的調色會更討好眼球。

小米 13U 這張逆光黃昏拍攝場景,小米后期處理得不錯,暗部細節較出眾。索尼 Xperia 1 V 這種逆光拍攝場景,對索尼來講真的辛苦了,畫面過暗,沒有任何后期 " 算 " 的過程。

黃昏的逆光場景處理上,雖然兩張照片是在同一時間拍攝的,但成片仿佛呈現出了兩個時間。這要是別人不知道的話,還以為索尼是在半小時后拍的呢。

小米 13U 放大看看,涂抹感不嚴重,畫質還算清晰。索尼 Xperia 1 V 有比較多的涂抹感,而且可以看到,字體邊框也變得很模糊,缺少 " 計算攝影 " 中銳度處理

當畫面放大后,采用大底的小米 13 Ultra 畫面更佳清晰,而索尼則出現了涂抹感。

這樣的光線下索尼表現有失旗艦水準,個人覺得與硬件結構無關,大概率還是索尼的軟件調教不成熟導致的。

小米 13U 夜景色彩比較一般小米 13U索尼 Xperia 1 V 大法在夜景中的色彩表現,就像是開了 " 濾鏡大會 " 色彩非常濃郁索尼 Xperia 1 V 這張色彩飽和度過高,畫面過于艷麗

夜景樣張中,我挑選了兩組有代表性的大光比場景。

首先是大光比場景,兩者的整體色彩還原都比較到位,飽和度高,直接發朋友圈完全夠用。暗部處理上,兩張照片天空暗部純凈度都達到了旗艦應該有的水平,噪點控制也不錯,放大照片甚至能夠看到天上的星星。

而燈光部分,兩款產品的表現就很有意思了。圖 1 中小米對高光壓制不到位,丟失了細節,而圖 2 場景下,又出現過分壓制高光,燈光都出現了 " 陰影 ",簡直是兩個極端。

索尼這邊則剛好相反,圖 1 高光壓制到位,細節和層次感呈現不錯,圖 2 則沒控制高光,但色彩過于艷麗,有些失真,但整體的氛圍感還是要比小米強上不少。

小米 13U 在暗光場景下,畫面過暗,下方還出現了暗角,整體觀感并不通透索尼 Xperia 1 V 差點就把黑天拍成白天,不過整體色彩還原還是很準確的,白平衡還原較為準確。

最后在微下的夜景對比,我將兩部手機都打開了夜景模式,手持進行長曝光。

在解析力方面,兩款手機都是 " 能看 " 但絕不優秀的水平,植物涂抹感嚴重,石頭的紋理還原也有限,由此可見就算是 1 英寸的 CMOS 也難以應付這樣的極限弱光場景。

顏色上,小米的渲染偏離了實際,白平衡有嚴重偏移,照片整體偏藍。而索尼的對植物的還原還算得上是真實狀態,在弱光色彩表現方面,索尼終于反超了一次。

總的來看,索尼 Xperia 1 V 用 1 /1.35 英寸的 CMOS 與 1 英寸的小米 13 Ultra 比還是有些差距,雖然說索尼憑借 75% 的面積實現了 1 英寸 CMOS 85% 的解析力,并且在暗光下能夠呈現豐富細節,但影像的最終表現還是需要綜合系統,索尼 Xperia 1 V 雖然硬件夠用了,在色彩調教和軟件優化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Xperia 1 V 是索尼搭載雙層晶體管像素堆疊式 CMOS 落地的首款產品,它的意義不在于攀登影像巔峰。而是告訴大家,在移動影像領域,除了被大家熟知的 " 一英寸 " 底兒外,還可以通過新技術,來提升小 CMOS 的畫質表現,讓用戶不用再拿著和 " 卡片機 " 一樣厚度是手機出街。

這兩臺影像旗艦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都算不上完美:

索尼 Xperia 1 V 在白天拍攝后的成片畫面過暗,對比度過高,總感覺像套了一層奇怪的濾鏡。而在拍攝過程中從按下快門到最終成片仍然需要幾秒鐘的計算等待時間,并且在進入相冊查詢時也會偶爾會遇到加載的情況,比較影響體驗,并沒有小米 13U 即拍即得的 " 速度感 "。

而小米 13Ultra 雖然在成片速度和色彩準確性上要比索尼 Xperia 1 V 強不少,但手機自身將近半斤的重量真的非常影像長時間拍攝時的體驗,想要畫質和便攜 " 兼得 ",在目前來看仍然有一定距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