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TCL、海信、小米密集推新,Mini LED 電視熬出頭了

2023-06-21 14:25:58來源:ZAKER科技  

中國面板和電視行業逆轉格局的機會來了。

作者 | 辰紋

來源 | 洞見新研社

OLED 和 Mini LED 之間的對決來到了賽點。


(相關資料圖)

進入 2023 年,一線電視廠商發布的新品中,Mini LED 成為主流。

3 月 2 日,索尼全球發布了其 2023 年 BRAVIA XR 電視新品陣容。其中,索尼 Mini LED 電視 X95L 采用 Mini LED 顯示技術,搭載 XR 認知芯片。

3 月 10 日,長虹發布中國首款 8K 高刷 Mini LED Q9K MAX 領航版電視,實現了普通 Mini 1.5 倍的背光分區,達到像素級精準控光。

3 月 23 日,海信發布 " 千級分區百吋 Mini LED 電視 "E8 系列新品,其中 E8K 通過 6480 個高光效 Mini LED 芯片的組合,形成 1620 個精細的控光分區,為目前同價位行業唯一 1600 級分區的 100 吋 Mini LED 巨幕產品。

4 月 18 日,小米發布首款采用 QD-Mini LED 背光模組的 4K 電視——電視大師 86 ″ Mini LED,相比傳統 LCD 背光燈珠模組的體積減少 770 余倍,燈珠模組數量也大幅提升,以性價比出圈。

TCL 更為激進,先是在 3 月 21 日發布全球第一臺 " 雙 5000"(5184 分區背光 + 峰值亮度 5000 尼特)電視—— TCL X11G,以及號稱 "2023 年最值得購買的 Mini LED 電視 "Q10G Pro,接著又在 4 月 15 日推出采用量子點 Pro 2023 控光技術的輕旗艦產品 C12G,繼續完善產品布局。

與三星力推的 OLED 競爭電視面板 C 位多年,Mini LED 終于站起來打了,市場拐點的形成,同時也表示著中國面板和電視企業的機會來了。

01

面板技術迭代,這次輪到了Mini LED

在 Mini LED 之前,顯示面板已經經歷了顯像管(CRT)、等離子(PDP)、液晶(LCD)三次技術迭代,每次迭代都帶動了畫質的跨越,直觀來看就是對分辨率、亮度、對比度、色域等影響畫質參數的提升。

事實上,顯示面板的進化并沒有停止,在 LCD 之后,采用自發光技術,對比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更輕更柔的新一代面板 OLED 在 2012 年時就已落地,在 2019 年前,行業甚至形成了統一的認知—— " 不做 OLED 就 out(落伍)了 "。

可是受限于生產工藝和良率,OLED 面板容易像素灼燒,形成殘影,出現 " 燒屏 " 現象,加之其成本過高,一直沒有成為市場主流,市場滲透率不足 10%,中國市場滲透率更是僅有 3% 左右。

顯示面板發展到今天,除了 LG 至始至終站隊 OLED 之外,三星于 2016 年通過對面板工廠追加 74.7 億美元投資,在技術與產能上補足課后,成為 OLED 堅定的簇擁。

國內的主流電視廠商,創維、海信、小米等雖然也有 OLED 產品的布局,但還是處于觀望之中,沒有 All in 押注,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在 OLED 之外,還有 Mini LED 這個選項。

Mini LED 是一種結合了 LCD 與 OLED 優勢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其技術原理是將原來 LCD 一整塊背光層,換成獨立的微型 LED 燈珠,通過分區域單獨調光的方式,達到最佳顯示效果。

顯示屏幕分區越多,越能夠精細地控制背光區域的明滅,從而使得畫面明暗層次更加分明,實現不遜色于 OLED 屏的高對比度、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在 Mini LED 的基礎上,TCL 還在持續推動技術向前,推出了 QD-Mini LED,將 LED 燈珠升級為像素級點光源,同時還融合了 QLED 技術,在發光層和偏轉層之間,加上了一層 QD 量子點層,經過納米級量子點材料,可以實現 10 億級的色彩。

QD-Mini LED 將大尺寸面板所需的耐用性和高畫質合二為一,自然而然成為高端電視屏幕材料的有力競爭者。

奧維云網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22 年 Mini LED 電視銷量達 39.5 萬臺,同比大增 385.3%。而同期的 OLED 電視銷量僅為 20.6 萬臺,同比下跌 29.9%。

市場已經出現了反轉,據 Arizton 預測,2024 年全球 Mini LED 市場規模有望以同比 140% 的增速,從 1.5 億美元增長至 23.2 億美元。

很顯然,OLED 與 Mini LED 不光是顯示面板的技術路線之爭,更深一層,是中國面板和電視產業對行業未來話語權的競爭。

02

跨越成本生死線,Mini LED決勝秘籍

Mini LED 與 OLED 的較勁由來已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 OLED 稍占上風,Mini LED 是如何完成市場反轉,突然爆發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用戶對高畫質顯示面板的需求一直存在,不光是電視,在手機、電腦、汽車等行業中,屏幕一直是產品競爭的主要方向。

宏觀市場中,來自群智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平板電視出貨規模為 2.18 億臺,同比下降 6.3%,預計今年的需求仍將維持低位,繼續萎縮至 2.17 億臺,同比下降 0.8%。

然而,上文提到,Mini LED 電視去年實現了三位數的增幅,并且直至 2024 年之前,都會保持高位增長。

兩組數據出現反差,實際上是電視市場的割裂。

長期以來的一個論調,市場早已飽和,內部缺乏增長動力,只能跟隨外部經濟形勢隨波逐流,可是 Mini LED 細分市場的表現有力的駁斥了這一論調,只要撩撥到用戶痛點," 買不買 " 就不是問題了," 買什么 " 才是問題。

我們知道,在畫質表現上,Mini LED 和 OLED 各有所長,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然而 Mini LED 能打破與 OLED 多年競爭的平衡,很大一個因素是技術推動下的成本下降。

比如 TCL Q10G 65 寸產品,在 POB 封裝方案的基礎上升級,采用了一種名為 MPOB 的封裝方案,能夠在 LED 燈珠減少一半的情況下(即 Mini LED 燈珠從 1152 顆減少到 576 顆),實現單燈功率倍增,改進后的方案降低了 20% 的成本。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 Mini LED 背光生產成本較前兩年已經降低 60% 以上。

由上游成本傳導到終端售價,主流品牌中等尺寸 Mini LED 產品的價格從過去的 " 幾萬元級別 " 回落到萬元以內,一些突出性價比的產品甚至開始圍繞 5000 元的價格線構筑戰壕。

圖源:京東

一個非常確定的事實,在 OLED 的成本沒有明顯變化之前,Mini LED 將會獲得更多資源傾斜,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會形成對 OLED 的壓制,還將完成對 LCD 的滲透和替換,直至成為主流的一統。

03

Mini LED時代來臨,誰會引領下個十年?

Mini LED 加速向前,隨著各品牌新品的落地,Mini LED 細分市場肉眼可見的 " 卷 " 了起來,畢竟誰也不愿意在這場能夠引領行業風向的競爭中掉隊,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在這場競爭中領跑呢?

毫無疑問,研發能力的強弱是非常關鍵的勝負手。

這里的研發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穩定的工藝生產能力和良率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可靠的產品質量,是獲得市場口碑的重要維度。

另一方面是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匹配產品推新的能力。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 TCL 了,早在 2017 年,TCL 就開始投入研發 Mini LED,2018 年便有成熟產品亮相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2019 年實現 Mini LED 智屏量產,迄今已推出多個 Mini LED 智屏系列產品。

在其他品牌還是逐個推新試探市場的時候,今年上半年,TCL 接連推出 3 個系列的 Mini LED 新品,實際上也是其研發能力的體現。

由研發到產品再到市場,TCL 快速構建了 Mini LED 產品矩陣,完成了對市場的立體包圍。

根據中怡康發布的數據,2022 年,TCL 占據著中國 Mini LED 電視市場超過五成的份額,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 26.8%,其中 TCL Q10G 去年 618 期間在 Mini LED 線上市場零售量份額達到 63.7%,是市面上唯一一款銷售量超過 20 萬臺的 Mini LED 電視。

今年正在進行的 618 大促中,TCL Mini LED 產品表現同樣出色,6 月初的京東家電競速榜,Mini LED 電視品類的前十榜單中,TCL 完成了刷屏,10 個席位占據了 7 個,排名前五的產品也均為 TCL 出品。

圖源:京東

當前正是 Mini LED 加速滲透的階段,研發驅動下的快速推新,可以幫助品牌建立用戶心智,從而占據競爭主動。

研發之外,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也非常關鍵。

Mini LED 能夠成為市場焦點,很大一個原因是提升畫質的同時將價格也打了下來,在早已是一片紅海的電視賽道中,競爭的終點還是要落到價格上,此時對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就非常關鍵了。

在這方面新能源汽車的霸主比亞迪已經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將主流電視廠商逐一分析,除三星之外,就屬 TCL 具有從芯片到面板再到產品的產業全鏈路優勢。

面板通常可以占到一臺電視成本的 80%,這也意味著,從芯片和面板入手,和三星一樣,TCL 既可以在高端創新上做很多文章,又能在成本控制上有獨到手段。

將思維再放開闊一些,由于在產業鏈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不但可以樹立起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同時也能建立起國產電視站穩高端市場的核心壁壘。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