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世界快報:十年燒了 3000 億,自動駕駛迎來夢醒時分

2023-07-06 11:29:02來源:ZAKER科技  

先活下去,再談體面

Fast Reading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融資困難、人才逃離、崗位驟減,自動駕駛已不再是性感的賽道。

L4 遲遲無法落地,商業化前景更明確的 L2 成為重要造血手段。

自動駕駛告別培育期,適者生存,活下來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題。

作者| 王亞駿

封面來源| 攝圖網

被資本冷落 3 年后,關于自動駕駛的一切開始出現更深的裂痕。

一邊是不減的熱鬧:智能汽車的 " 靈魂 " 之爭仍在繼續,城市 NOA(導航輔助駕駛)開始駛入快車道,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在馬斯克的預言中將不晚于明年迎來自己的 "ChatGPT 時刻 "。

另一邊是極度的蕭條:即使是華為、特斯拉、蔚來這樣的頭部公司,也不得不面臨人才逃離、項目遇阻的窘境。

旗幟鮮明的對立也越來越多。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直接開炮,稱自動駕駛是 " 扯淡 "" 被資本裹挾 " 和 " 皇帝的新衣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隔空回應,稱他 " 要么不懂要么故意打擊行業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也在 PPT 中打出了 " 讓無人駕駛絕非扯淡 " 的字樣。

在融資不利的冷與扎堆 IPO 的熱之間,50 多家獨立自動駕駛公司來到競爭激烈、適者生存的深水區。活下來,將成為它們未來幾年的關鍵詞。

招不到人,也沒有坑

" 今年我向一位業內高管提供了跳槽升職的機會,是個 C-Level 的崗位,但他居然拒絕了。" 某獵頭公司創始人鐘玉麟(化名)感到驚訝。他清楚外界對自動駕駛賽道質疑頗多,但沒想到業內情緒悲觀至此。

鐘玉麟接觸的這位高管認為,在現階段的乘用車自動駕駛領域,職業經理人已經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了," 他想轉行,比如轉到 AI 賽道 "。向他表達過轉行意愿的高管不止一位,鐘玉麟說," 管理層的逃離成了很普遍的現象 "。

從業者劉強(化名)也感受到了人潮退去的恐慌。他有很多行業內的朋友選擇回到車企或加入外企," 離開的伙伴通常會找一個更穩定的環境 "。

寒意不只體現在人才的逃離。鐘玉麟還注意到,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賽道招聘崗位數量驟減,存量崗位的真實活躍度只有 10%," 在招聘網站上能看到的很多崗位都在,但打電話一問,才知道都內部凍結了 "。

人的流動背后,是資本潮汐的起落。資本熱潮帶來的盛況,入行 5 年的鐘玉麟至今記憶猶新。

2019 年和 2020 年,是自動駕駛公司招聘最火熱的階段,條件好一些的求職者手握三四個 offer 是常態。鐘玉麟回憶,當時很多自動駕駛工程師通過跳槽,在一年之內實現了薪資翻倍。

2022 年下半年,他開始感受到了繁華褪色。

" 突然發現招聘周期拉長了,一位候選人從和公司接觸到入職需要三四個月。" 這是個不同尋常的信號,時間再往前推兩三年,自動駕駛公司遇到合適的人才會 " 毫不猶豫先招進來再說 ",招聘周期最長不過一兩個月。

過去 10 年間,國內自動駕駛賽道發生融資事件 628 起,累計融資金額超 3200 億元。Renevo Capital 在一份研報中稱,2021 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融資規模較上一年增長 168% 至 181.58 億美元,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達到頂峰。

但如今,資本的狂歡已經落幕,甚至有求職者認為自動駕駛已被資本拋棄。

L4 始終邁不過 " 最后 1%" 的問題,是自動駕駛失去投資人青睞的主要原因。

VC 投資人徐科飛告訴雪豹財經社,5 年前,他曾沉浸在 L4 級別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后成本大幅下降的愿景中,但現在,L4 的故事已經講完了。" 自動駕駛公司想繼續在一級市場上拿到大額融資會很困難。"

無人輸血的自動駕駛公司,不得不想盡辦法抓住一切賺錢的機會。" 這已經不是一個性感的賽道了。" 一位從業者感慨。

活下去再談體面

2021 年 9 月,蘇州的一段測試道路上,一輛汽車在完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行駛了數百米,并在行駛過程中自動左轉。

" 其實早在兩年前,我們的技術方案就已經能讓汽車跑出這個效果了。" 參與該項目的程君(化名)表示,這次測試成功的最大意義在于,測試車輛搭載的技術方案硬件成本比 2019 年減少了至少一半,證明公司在與車企合作 L2 項目時有能力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2021 年是程君所在公司 L2 項目的量產之年," 這是一次從 0 到 1 的突破 "。

從 2021 年上半年起,多家原本定位于 L4 的自動駕駛公司開始通過與主機廠合作 L2 項目來獲取收入。" 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做 L2。" 鐘玉麟如此總結。

L4 曾是自動駕駛賽道上最吸金的故事,放棄死磕 L4、與車企合作 L2 項目的自動駕駛公司,一度被部分從業者認為 " 血統不純 "" 不夠體面 "。但程君對此不屑一顧:" 活下來才有資格談體面。"

相比于商業化場景遲遲無法落地的 L4,L2 擁有更明確的商業前景。據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預計到 2025 年,L2 在全球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滲透率將達到 27%,2035 年這個數字將達到 59%。

一位有 7 年工作經驗的從業者告訴雪豹財經社,自動駕駛公司與國內頭部車企合作一個 L2 項目,收入在 2000 萬~3000 萬元之間。

今年,更加短平快的業務也成為自動駕駛公司的收入來源。從業者林祥(化名)表示,他所在的公司現在會接做 demo 的業務,雖然賺的少,但來錢快。" 和主機廠合作 L2 項目的周期通常是 10~12 個月,做 demo 的周期通常只要 3~6 個月。"

不過,程君坦承,與車企合作并非易事,即使是最基礎的自動泊車項目,也需要在如何識別車位和路邊的磚塊、雜草等細節方面反復優化," 這對公司的研發流程和組織能力都是挑戰 "。

某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合伙人洪澤鑫向雪豹財經社表示,自動駕駛公司希望推出標準化產品以降低成本,但現階段車企傾向提出定制化的需求," 這會影響到項目的交付效率和利潤 "。

在行業并不景氣的當下,與車企綁定較早、估值較低的自動駕駛公司處境相對安全。而對于估值較高的頭部自動駕駛公司而言," 從 L2 項目獲取的收入,與估值相比是明顯倒掛的 "。

從仰望星空到俯身賺起續命錢,目標只有一個——活下去。

哄搶 " 不平等條約 "

" 行業已經過了培育期,現在是適者生存的階段。" 已入行 7 年的王川(化名)感慨,為了獲得與車企合作 L2 項目的機會,自動駕駛公司之間的競爭已經 " 越來越沒有底線 "。

算法代碼的白盒是自動駕駛公司的立命之本,但為了與車企達成合作,自動駕駛公司不得不冒著代碼泄露的風險,將白盒交給車企,幫車企培訓員工如何使用白盒," 就像是在履行不平等條約 "。

但即使是 " 不平等條約 ",也會引來眾多公司哄搶。

在 L2 項目報價期間,自動駕駛公司之間互相壓價已經司空見慣," 有時最終拿到項目了,也是虧本在做 ",甚至有一些公司愿意在無保障的情況下 " 打工 "。

" 雖然兩年前我們也處于弱勢地位,但至少還是確定了合作關系才開始推進項目,車企也會給開發費。" 王川告訴雪豹財經社,現在已經有自動駕駛公司愿意在未確定合作關系的情況下,直接為車企進行項目研發。

自動駕駛公司之所以這么 " 卑微 ",既是為了賺到更多糧草讓自己活下去,也是為了證明自身技術解決方案的可落地性。在他看來," 對部分玩家來說,能搭上車企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了。"

如何活下來,成為自動駕駛公司未來幾年最重要的主題。

今年 3 月以來,Momenta、智加科技等自動駕駛公司均傳出赴美或赴港 IPO 的消息,縱目科技的科創板 IPO 申請也恢復了 " 已問詢 " 狀態。4 月 4 日,知行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

除了籌錢外,老投資人為了尋求盡快退出,也會向這些公司施加壓力," 去年已經有自動駕駛公司開始研究怎樣拆除 VIE 架構,以求在國內上市 ",洪澤鑫說。

VIE 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借助 VIE 架構,中國公司在拿到海外美元投資、在海外上市的同時,也可以從事國內法律法規禁止或限制外資涉足的領域。采用 VIE 架構的公司如計劃在國內上市,則需要將該架構拆除。

王川衷心希望這幾家公司能成功上市,這意味著它們活下來的概率更大," 也能推動整個行業發展,讓自動駕駛盡早實現 "。但目前 50 多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他認為最終活下來的可能只有 10 家。

也有人持更悲觀的態度。鐘玉麟還記得," 有求職者對我說,未來能活下來的只有 5 家。"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