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滴滴的焦慮

2023-07-12 11:14:13來源:ZAKER科技  

日前,滴滴發布了今年 APP 重新上架后的第一份財報。從財報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滴滴改善明顯,營收 427.12 億元,同比增長 19.1%,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 160.7 億元縮窄到了 11.6 億元。

具體來看,一季度網約車業務營收 390.49 億元,同比增長 18.7%;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營收分別為 16.91 億元和 19.7 億元,同比增長 40.7% 和 12.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滴滴靜默的一年多時間里,高德這類聚合平臺以及T3 出行這類自營平臺都曾試圖通過燒錢去擴大市場規模,但仍然很難撼動滴滴的市場地位。基于交通部數據估算,今年一季度滴滴自營網約車的市占率還反彈了大約兩個百分點。

在網約車市場,滴滴確實有足夠的競爭壁壘,但是隨著市場飽和,增量去哪里找?

01 旋轉的飛輪,飽和的市場

過去業內對于網約車的護城河討論很多,但滴滴用業績證明了依靠基礎建設打造的競爭力足夠扎實。

網約車平臺做的是連接用戶和司機的生意,早期市場全依賴補貼的力度,成立的前九年,滴滴前前后后投入了兩百多億美元,拿到了市場的九成份額。規模形成后,一個由產品、用戶和司機形成的飛輪開始轉動。

2021 年 7 月滴滴 25 個 App 下架,新用戶和新司機均無法注冊。而在此期間,同行們開始了迅猛擴張。比如 T3 出行原本計劃 2021 年開通 48 個城市,拿下這些城市中 20% 以上的份額。但在滴滴下架后,T3 出行召開了招商大會,并宣布未來一個月開城 15 個,2021 年要向市場鋪 10 萬臺合規車。

雖然此后滴滴的市場份額一度滑落,從 82% 下滑至 74%,但在 2022 年下半年開始穩定在 74%。而在恢復新用戶注冊后,滴滴的訂單量也在回漲,份額回到了 76%。

(圖源:網絡)

伯虎財經了解到,有不少網約車司機表示,目前雖然都是多平臺接單,但是滴滴確實還是更完善,單量更穩定的那個。滴滴在財報中表示,3 月份日均交易量達到 2820 萬筆。

去年滴滴通過上線 " 透明賬單 ",支持司機師傅通過滴滴車主 App 收入報告查看每筆訂單的收入、抽成以及其他獎勵收入。今年 6 月,滴滴又推出 " 橙意保護計劃 ",升級網約車司機三大保障。而在用戶端,滴滴在今年一季度也給到激勵。今年一季度,滴滴雖然客單價回升到 25 元以上,但單均利潤從去年同期的 9 角降到了 5 角。

不過當下網約車市場正面臨飽和的跡象。據相關媒體報道,現在司機每天工作的時間大概是 12 到 15 個小時,才能得到 500 到 800 元的日均相對滿意的流水收入。

這是由于整體市場的體量并沒有增長,但是司機的人數卻在增多。今年 4 月份,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共收到網約車訂單 7.06 億單,環比下降 1.4 %。然而,取得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的司機數量,卻反而上升了 17.7 萬人。

包括濟南等地都對網約車市場飽和提出預警。在 6 月 17 日舉行的 2023 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設立 " 汽車共享出行定局了嗎 " 論題,國交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牛文江提到:

" 從今年 1 月份開始,參與網約車運營的司機數據越來越多。實際訂單的蛋糕還是那么大。現在 2 千多萬的訂單量,就是 2019 年以前全國正常訂單量的水平。"

雖然行業格局趨穩,一季度滴滴的經營現金流也已經轉正,但是本身市場已經進入存量,高德出行等同行的補貼也仍在繼續,主業網約車增長空間較小。

02 增長哪里找?

今年以來,滴滴加快了新業務的開拓。

一個是堅持多年的自動駕駛開始落地。今年 4 月 13 日,在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滴滴出行CTO 兼自動駕駛 CEO 張博宣布,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域內,用戶能在滴滴 APP 上直接看到 " 自動駕駛 " 選項并叫車。

(圖源:網絡)

同時滴滴自動駕駛 COO 孟醒公布了自動駕駛量產的進展。首款無人駕駛新能源網約車將于 2025 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預期能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有分析預測,到 2030 年中國無人車服務市場規模有望達 1.3 萬億。網約車是 L4 級別自動駕駛落地的最佳場景,過去滴滴投入頗多。滴滴自動駕駛業務(沃芽)已累計融資已經來到了 8 億美元的規模。一方面,近年來相關政策正在出臺:去年 11 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未來 L4 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展開了立法上的探索,日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于近日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 " 車內無人 " 商業化試點。

另一方面,靠著在網約車市場的地位,滴滴在場景、數據等多個方面具備優勢,此前滴滴已經有了貨運的商業化案例。根據公開數據,滴滴自動駕駛卡車 KargoBot 累計物流收入已經突破了 1 億元。

不過自動駕駛的研發周期長,投入大,當下主機廠商們研究自動駕駛技術也并不少見:不只是小鵬等新勢力,包括廣汽等傳統燃油車的打算也多是 " 兩條腿 " 走路的打算。不少主機廠商,比如吉利,恰好也是網約車行業的參與者,至少短期內,自動駕駛很難扛起滴滴的增長。

另一個是即時配送。滴滴貨運" 快送 " 業務宣布正式接入順豐同城,順豐也是繼達達、閃送、UU 跑腿后,第四個接入滴滴快送的第四家行業服務商。

據了解,快送業務提供 " 經濟幫送 "、" 專人直送 " 的小規格物品的即時配送服務,已經在成都、北京等 200 多個城市開通。

即時電商是當下的風口之一。近年來,本地生活戰事重啟,消費者的 " 即買即送 " 需求持續猛增。2023 中國新電商大會上發布的《2023 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指出,預計到 2030 年,我國即時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1.8 萬億元。未來配送行業的訂單規模也將達到快遞行業,預計會超過 2000 億件。

當下滴滴依靠自己流量入口的平臺特性,為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端口的做法相對輕資產,但本地戰場和網約車有點類似,運力是最本質的競爭力,未來如果想要分得一杯羹,或許還是需要建立自己的運力團隊。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