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微信正在復刻一個小紅書

2023-08-03 11:07:19來源:ZAKER科技  

微信做了個 " 小綠書 "

微信 " 小綠書 " 真的來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微信正在灰度測試 " 小綠書 " 板塊,進一步完善相關功能。功能更新后,參與測試的用戶用戶可以在 " 發現 - 看一看 " 頁面查看并發布圖文消息。

(圖源:微信截圖)

當用戶點擊進入 " 看一看 " 頁面后,可以發現,頁面左上角新增了 " 圖文 " 選項,該選項與在看、熱點和視頻并列,而頁面下方則取消了底端菜單欄,留下了一個綠色加號按鈕。

對比來看,微信 " 小綠書 " 板塊與小紅書最大的不同就是頂部和底部的菜單欄分類,至于頁面信息流和瀏覽方式,二者幾乎沒有差別,整體相似度極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微信官方公眾號 " 微信派 " 發布了一則推文:《今天,換個方式見面》,內容主題不再是文章,而是圖文結合的短內容。

當時就有不少人懷疑微信正在復刻小紅書,只不過由于后續公眾號的圖文短消息并沒有掀起太大水花,這個說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此次微信測試的 " 小綠書 " 板塊,在原有圖文消息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了權限,發布者不再僅限于公眾號作者,所有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發布圖文消息。

微信為何要做一個 " 小綠書 " 出來?其實無非就是因為它看中了小紅書的內容潛力和高活躍度。

在互聯網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下,小紅書這類內容平臺正在分走用戶的注意力,對微信這類社交平臺造成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小紅書總日均筆記曝光量達到 300 億次,日活躍用戶數量接近 3000 萬,月活躍用戶已經接近 3 億。

而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最重要的內容生態之一,其整體打開率已從 2018 年的 2.3% 下降至 2020 年的 1.1%。

基于此,發力圖文內容就成了微信完善內容生態的絕佳方式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微信 " 小綠書 " 板塊的推出,也是基于其對短內容和種草的需要。

在 2020 年 1 月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曾表示,微信公眾平臺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的內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內容形式都可以,如文字、圖片、視頻等。

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微信看重 " 短內容 ",公眾號才會上線圖文消息功能," 看一看 " 才會推出 " 小綠書 " 板塊。

種草方面,微信從 2018 年的 " 我的購物單 " 到 2019 年的 " 好物圈 " 后改名為 " 微信圈子 " 再到如今的 " 小綠書 ",它對內容種草的探索從來沒有中斷過。

(圖源:微信截圖)

而在之前多次失敗的基礎上,這次 " 小綠書 " 板塊對小紅書進行多方面的學習和模仿,或許意味著它將重新擔起為微信孵化內容種草生態的責任。

大廠涌入內容種草賽道

事實上,放不下內容種草的大廠,并不只是騰訊。

阿里方面,在種草領域動作頻頻,曾多次發起相應嘗試。

早在 2016 年,淘寶的 " 有好貨 " 就開始一邊通過算法,一邊利用圖文形式,為用戶展現興趣產品;隨后,淘寶又推出了 " 必買清單 ",同樣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現。

此后,阿里發力種草的步伐越來越快。2020 年,淘寶推出將圖文和短視頻兩種內容形式結合起來的 " 逛逛 ",形成了社區式的種草內容交流中心;去年 1 月,阿里又推出獨立社區 APP" 友啥 ",目前該 APP 已下線。

(圖源:大廠產品)

抖音方面,前后前后上線過好物分享社區 " 可頌 "、種草社區 APP" 新草 "、社區型種草產品 " 有柿 ", 以及在英美多國上線的 Lemon8。

其中,成績最好的當屬在海外悄然興起的 Lemon8。數據顯示,今年 3 月 28 日,Lemon8 進入 APP Store 美國區熱門榜前十名,并成功登頂生活方式類 APP 分區。

另外,抖音還在 2021 年上線了 " 抖音圖文 " 功能,試圖利用種草模式,打造直播 + 短視頻 + 圖文的內容閉環。

(圖源:抖音截圖)

除了上述大廠,美團推出的 " 珍箱 "、拼多多上線的拼小圈、京東的 " 逛 " 和 " 種草秀 " 等等,也都涉及到內容種草領域。

不完全數據統計,最近兩年互聯網大廠先后推出自由種草產品及功能接近 20 款。

這些大廠紛紛投身于種草業務,究竟是為了什么?

要想知道原因,先來看一組數據。第 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10.67 億,比上一年增長 3549 萬人,同比提升 2.6%。

相較于過去幾年,網民規模的增速已經出現明顯放緩。如此背景之下,大廠紛紛試水 " 種草 ",希望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內容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到創作中去,延長用戶停留時間,進而提升內容變現能力。

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優質的種草內容能將店鋪、旅游景點、商品等推薦給用戶,讓用戶喜歡并產生購買欲望。例如:抖音上關于 " 淄博燒烤的正確吃法 " 走紅后,國內直接掀起了打卡淄博燒烤的熱潮。

站在平臺的角度看,優質的種草內容能帶動用戶產生商品消費。以抖音為例,數據顯示,2022 年 6 月,抖音短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 44%;短視頻帶來的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 161%。

可以說,內容種草不只是一種玩法,更是一種完成消費的方式,而這對所有大廠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

下一個小紅書,還未出現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似乎人人都想學小紅書,但人人都學不透小紅書。

無論是抖音,還是阿里,抑或是騰訊,都已多次加碼圖文種草賽道,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失敗的原因,一方面,這些大廠推出的內容種草產品,大多都是以算法主導的推薦信息流作為展現形式,用戶一般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狀態,而內容種草本質上還得靠搜索帶動。

這就致使擁有強搜索能力的小紅書,培養出了良好的用戶使用習慣,而以算法見長的抖音,卻難以幫助用戶養成種草習慣。

另一方面,用戶心智的建立需要長期沉淀,無法一蹴而就。以小紅書為例,小紅書于 2013 年正式成立,此后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小紅書的筆記類型逐漸多樣化,內容屬性不斷加重。

一句話概括來說,經過十年的發展,小紅書的種草社區氛圍越來越濃厚,內容壁壘也越建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抖音有著天然的流量和內容優勢,淘寶將內容種草放在優先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小紅書。

換句話說,要想做好內容種草,光有內容和流量并不夠,還需要長期保證投入和發展,儲備更多的優質內容,占領更多的用戶心智,實現內容種草的常態化。

總之,種草是一件需要長期沉淀的事情,需要平臺從內容搜索到內容分發完成跨越,不是背靠大廠就一定能實現的。

依照目前來看,互聯網大廠要想通過 " 模仿 " 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小紅書,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者 | 李響

微信做了個 " 小綠書 "

微信 " 小綠書 " 真的來了。

近日,微信正在灰度測試 " 小綠書 " 板塊,進一步完善相關功能。功能更新后,參與測試的用戶用戶可以在 " 發現 - 看一看 " 頁面查看并發布圖文消息。

(圖源:微信截圖)

當用戶點擊進入 " 看一看 " 頁面后,可以發現,頁面左上角新增了 " 圖文 " 選項,該選項與在看、熱點和視頻并列,而頁面下方則取消了底端菜單欄,留下了一個綠色加號按鈕。

對比來看,微信 " 小綠書 " 板塊與小紅書最大的不同就是頂部和底部的菜單欄分類,至于頁面信息流和瀏覽方式,二者幾乎沒有差別,整體相似度極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微信官方公眾號 " 微信派 " 發布了一則推文:《今天,換個方式見面》,內容主題不再是文章,而是圖文結合的短內容。

當時就有不少人懷疑微信正在復刻小紅書,只不過由于后續公眾號的圖文短消息并沒有掀起太大水花,這個說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此次微信測試的 " 小綠書 " 板塊,在原有圖文消息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了權限,發布者不再僅限于公眾號作者,所有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發布圖文消息。

微信為何要做一個 " 小綠書 " 出來?其實無非就是因為它看中了小紅書的內容潛力和高活躍度。

在互聯網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下,小紅書這類內容平臺正在分走用戶的注意力,對微信這類社交平臺造成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小紅書總日均筆記曝光量達到 300 億次,日活躍用戶數量接近 3000 萬,月活躍用戶已經接近 3 億。

而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最重要的內容生態之一,其整體打開率已從 2018 年的 2.3% 下降至 2020 年的 1.1%。

基于此,發力圖文內容就成了微信完善內容生態的絕佳方式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微信 " 小綠書 " 板塊的推出,也是基于其對短內容和種草的需要。

在 2020 年 1 月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曾表示,微信公眾平臺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發的內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內容形式都可以,如文字、圖片、視頻等。

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微信看重 " 短內容 ",公眾號才會上線圖文消息功能," 看一看 " 才會推出 " 小綠書 " 板塊。

種草方面,微信從 2018 年的 " 我的購物單 " 到 2019 年的 " 好物圈 " 后改名為 " 微信圈子 " 再到如今的 " 小綠書 ",它對內容種草的探索從來沒有中斷過。

(圖源:微信截圖)

而在之前多次失敗的基礎上,這次 " 小綠書 " 板塊對小紅書進行多方面的學習和模仿,或許意味著它將重新擔起為微信孵化內容種草生態的責任。

大廠涌入內容種草賽道

事實上,放不下內容種草的大廠,并不只是騰訊。

阿里方面,在種草領域動作頻頻,曾多次發起相應嘗試。

早在 2016 年,淘寶的 " 有好貨 " 就開始一邊通過算法,一邊利用圖文形式,為用戶展現興趣產品;隨后,淘寶又推出了 " 必買清單 ",同樣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現。

此后,阿里發力種草的步伐越來越快。2020 年,淘寶推出將圖文和短視頻兩種內容形式結合起來的 " 逛逛 ",形成了社區式的種草內容交流中心;去年 1 月,阿里又推出獨立社區 APP" 友啥 ",目前該 APP 已下線。

(圖源:大廠產品)

抖音方面,前后前后上線過好物分享社區 " 可頌 "、種草社區 APP" 新草 "、社區型種草產品 " 有柿 ", 以及在英美多國上線的 Lemon8。

其中,成績最好的當屬在海外悄然興起的 Lemon8。數據顯示,今年 3 月 28 日,Lemon8 進入 APP Store 美國區熱門榜前十名,并成功登頂生活方式類 APP 分區。

另外,抖音還在 2021 年上線了 " 抖音圖文 " 功能,試圖利用種草模式,打造直播 + 短視頻 + 圖文的內容閉環。

(圖源:抖音截圖)

除了上述大廠,美團推出的 " 珍箱 "、拼多多上線的拼小圈、京東的 " 逛 " 和 " 種草秀 " 等等,也都涉及到內容種草領域。

不完全數據統計,最近兩年互聯網大廠先后推出自由種草產品及功能接近 20 款。

這些大廠紛紛投身于種草業務,究竟是為了什么?

要想知道原因,先來看一組數據。第 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10.67 億,比上一年增長 3549 萬人,同比提升 2.6%。

相較于過去幾年,網民規模的增速已經出現明顯放緩。如此背景之下,大廠紛紛試水 " 種草 ",希望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內容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到創作中去,延長用戶停留時間,進而提升內容變現能力。

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優質的種草內容能將店鋪、旅游景點、商品等推薦給用戶,讓用戶喜歡并產生購買欲望。例如:抖音上關于 " 淄博燒烤的正確吃法 " 走紅后,國內直接掀起了打卡淄博燒烤的熱潮。

站在平臺的角度看,優質的種草內容能帶動用戶產生商品消費。以抖音為例,數據顯示,2022 年 6 月,抖音短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 44%;短視頻帶來的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 161%。

可以說,內容種草不只是一種玩法,更是一種完成消費的方式,而這對所有大廠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

下一個小紅書,還未出現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似乎人人都想學小紅書,但人人都學不透小紅書。

無論是抖音,還是阿里,抑或是騰訊,都已多次加碼圖文種草賽道,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失敗的原因,一方面,這些大廠推出的內容種草產品,大多都是以算法主導的推薦信息流作為展現形式,用戶一般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狀態,而內容種草本質上還得靠搜索帶動。

這就致使擁有強搜索能力的小紅書,培養出了良好的用戶使用習慣,而以算法見長的抖音,卻難以幫助用戶養成種草習慣。

另一方面,用戶心智的建立需要長期沉淀,無法一蹴而就。以小紅書為例,小紅書于 2013 年正式成立,此后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小紅書的筆記類型逐漸多樣化,內容屬性不斷加重。

一句話概括來說,經過十年的發展,小紅書的種草社區氛圍越來越濃厚,內容壁壘也越建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抖音有著天然的流量和內容優勢,淘寶將內容種草放在優先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小紅書。

換句話說,要想做好內容種草,光有內容和流量并不夠,還需要長期保證投入和發展,儲備更多的優質內容,占領更多的用戶心智,實現內容種草的常態化。

總之,種草是一件需要長期沉淀的事情,需要平臺從內容搜索到內容分發完成跨越,不是背靠大廠就一定能實現的。

依照目前來看,互聯網大廠要想通過 " 模仿 " 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小紅書,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者 | 李響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