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煮熟的雞蛋活了 別讓“孵小雞”的市場長大了

2021-04-28 14:13:02來源:北京商報  

煮熟的鴨子飛了,煮熟的雞蛋活了。

近日,網友口中的“活久見”系列再添新素材。一篇題為《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的論文在知乎、微博等多個網絡平臺上引發熱議,發表該論文的期刊、連同此論文作者郭萍陷入輿論漩渦。

郭萍確實是個“狠人”。作為河南鄭州一名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除了有意念孵化雞蛋的論文,她還有物體穿瓶越壁、熟綠豆返生發芽等相關“著作”。“著作”之外,有媒體進一步調查發現,校長郭萍經常開設付費精英實操班、研討會等,有課程費用高達1.28萬元。

信息大爆炸的社會,一系列科技成果涌現,全社會科學素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依然不能排除,面對太多短平快的熱點,充斥著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葩現象。

社會進步有時候拉近了科學的距離,也放大了無知的概率??茖W有時遙遠,偽科學卻近在身邊。不可思議和喧囂之外,背后的源頭和邏輯值得深思。眼前這個復雜的世界讓人越來越難理解,人們既沒有耐心去學習,卻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

美國學者尼科爾斯在《專家之死》一書中表達了焦慮:反智已經成為一種浪潮,很多人甚至以無知為榮。這位學者甚至總結了所謂的“達克效應”:越愚蠢的人,越是會高估自己。

哪里有縫隙,哪里就有畸形的市場。熟雞蛋返生“孵小雞”的故事并不新鮮。形式不同、載體不一,社會上有模有樣的培訓班、各種注水的論文、挖空心思的營銷號,每一個反智內容“制造商”背后都有玄機。培訓班魚龍混雜、專家頭銜徒有虛名、營銷打賞、廣告分成、付費課程等渠道,都可能成為助長“反智”的利器,讓一些人為我所用肆意妄為。

有人胡說,有人捧場。一個敢寫,一個敢發。圍繞反智的論文和幕后的一切推手,人民日報提出了一連串質疑。如此“論文”如何通過相關的審稿程序?這背后有無利益輸送?進而言之,該校推出的偽科學培訓課程是否涉嫌欺詐?這種偽科學培訓灰色利益鏈是如何形成的?該校長的頭銜與榮譽是否真實?又是如何得來?

回答這些質疑,才能為真正的科學清障??茖W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偽科學似乎只看到了前者。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不是以科學之名,行造假、圈錢、炒作甚至愚弄百姓之實。理性之光,要想又明又亮,需要在每一個環節駐守底線,而不是環環失守,成就偽科學的大市場。

都2021年了,別再讓這些荒誕劇重演了。(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