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在北京體驗包頭非遺

2023-08-12 10:27:18來源:包頭新聞網  


【資料圖】

游客和鄭蝴蝶老師學剪紙。

“剪好的這個小紅帽送給你,你看,這樣拉起來,就是一個小帽子的造型了……”8月10日,在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內蒙古體驗區包頭市展演活動現場,不少游客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吸引,跟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蝴蝶老師學習起剪紙來。

來自山東的游客柴鑫和女兒坐在桌子前,和鄭蝴蝶老師學剪紙。她們從折紙開始,一折一疊,再用剪刀剪出來,一來一回,一個花樣造型的剪紙就剪好了。柴鑫感嘆:“看著鄭老師一剪很容易,到自己手里就緊忙乎,感覺所剪的東西都已經刻在了鄭老師的腦海里,都不需要畫,拿起來就能剪。”

柴鑫告訴記者,自己在山東從事的工作是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對傳統文化、非遺項目非常熱愛,山東省也有剪紙項目,但與包頭的剪紙存在一些差異,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到包頭去,感受包頭的傳統文化和非遺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民間文藝的精粹,它是由世代繁衍于此的人們用生活譜寫而成的一份地方“文化履歷”。包頭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包頭市地域文化一樣,呈現民族交融的鮮明特征。

“這幾天在北京,只要有游客來學,我都愿意教大家,讓游客們多了解包頭剪紙,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鄭蝴蝶說。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里,還有包括羊皮畫、六合枕、烙畫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供游客們欣賞、體驗。游客們贊不絕口,紛紛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到包頭親自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文/圖 記者:梁晶晶;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