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千億醫美市場亂象頻發 醫美機構為何頻頻引誘消費者網貸?

2021-05-24 16:54:12來源:藍鯨產經   

近日,有消費者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她們被醫美機構忽悠辦理了網貸,醫美機構卻跑路了,“維權群里大概有幾百個受害的姐妹”。

其中,許多人的被騙過程如出一轍。她們在免費體驗的招募群里看到了免費做醫美的體驗項目,以為就是需要在大眾點評上寫點評的“霸王餐”一樣。結果被銷售人員告知由于衛生局政策等原因,不能直接體驗免費的項目,而是需要先充值現金或者網貸進行會員卡辦理,隨后醫美機構會每月把全部的錢分期返還給消費者。然而,當消費者充值或辦理網貸后,醫美機構卻“跑路了”。有的消費者已經做了幾個項目也拿到了一部分返利,但是會員卡的余額尚未用完,而有的消費者尚未體驗過一個項目,就被告知醫美機構已經跑了。涉事的三家醫美機構分別為“麗宣醫療美容”、“慕顏醫療美容”和“麥瑞克醫療美容”。

然而,網貸平臺的賬單,她們依然要每月正常還款。

多家醫美機構誘騙消費者網貸后跑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過銷售人員殷勤的態度和密集的話術卻讓消費者深信不疑。消費者張娜最初表達了懷疑,質疑并詢問醫美機構如何賺錢。銷售人員告訴她,前期的免費體驗是廣告宣傳的一部分,如果消費者體驗好的話,可以介紹更多的客人。除此之外,免費體驗的項目都屬于皮膚科,而機構的主要盈利科室是整形科,皮膚科的免費項目是起到引流的作用。銷售人員還帶張娜去三樓的整形科參觀,張娜看了看,發現“確實人挺多的,生意不錯的樣子”。

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之后,到了簽約合同、網絡平臺貸款的環節。銷售人員推薦給消費者的都是正規的網貸平臺如度小滿、平安小橙花等,為了消除消費者對于征信等問題的擔憂,銷售人員告訴她們,貸款是以機構的名義進行的,用機構的資質進行擔保,不用擔心還不上款影響征信。同時向消費者索要了個人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包括復印件等,銷售人員使用消費者的手機APP進行操作,操作過程中,消費者蔣夢唯一做的事情是“在APP上輸入了一次密碼。”

然而,等醫美機構跑路之后,蔣夢卻發現,網貸根本是以自己的名義申請的。她打電話詢問了平安小橙花的客服,對方表示貸款的金額不是直接打入醫美機構的賬戶的,而是蔣夢個人申請了貸款,并在APP中辦理了一張上海銀卡的電子儲蓄卡,平安小橙花將錢款打入這張儲蓄卡,然后經過蔣夢的“個人操作”,在醫美機構進行了消費,錢款才轉入了醫美機構的賬戶。蔣夢聽了傻了眼,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在APP中輸入的密碼正是這張電子儲蓄卡的密碼。

蔣夢網貸了6萬元之后,一次免費醫美項目都沒體驗過、也沒收到過返利,醫美機構就跑路了。而消費者劉寧體驗了幾次熱瑪吉的項目,也收到過來自機構的返利,“一開始每個月都會準時還我3333.34元,但是后來慢慢地還款時間拖延了,最后就不還了。同時后來發現給我打款的是個人賬戶,而不是公司賬戶。”

三家醫美機構跑路之后,受害的消費者們氣憤地翻出了當初承諾返利的簽約合同,卻發現與她們簽署合同的并不是醫美機構本身,而是一家叫上海燦斯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有受害的姐妹去追堵燦斯的老板,老板說醫美機構把推廣銷售的事務外包給了自家公司,但是醫美機構跑了,自家公司也是受害者。”劉寧告訴藍鯨財經記者。

劉寧自己也去追問了當時的銷售人員,對方也委屈地表示自己是受害者。劉寧不信:“因為維權群里的好多姐妹都看到這些銷售人員的朋友圈里,有炫富的圖片和文案。”

這些消費者事后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龐氏騙局”。“現在想想醫院返利給我們的錢,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錢啊。他們不斷拉人頭,就可以一直有錢。”張娜回憶道。

蔣夢表示,群里幾百個受害的消費者大多都報案了,人均貸款或充值了4萬多元。

涉嫌欺詐,醫美機構為何頻頻引誘消費者網貸?

一位熟悉詐騙案件的律師告訴藍鯨財經記者,從目前現有的信息來看,這構成一定的民事欺詐,醫美機構通過帶有欺騙性的虛假宣傳、給予假的承諾,達到誘導充值、貸款消費的目的。不過具體結果仍需經過警方的調查,醫美機構是否一開始就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那就構成刑事欺詐,由法院判決讓犯罪嫌疑人返回損失。但如果調查下來并不是刑事案件,只是消費合同糾紛的話,消費者可以進行民事訴訟。最終結果需要耐心等待公安的調查。

同時,律師提醒消費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此外,由于現在手機功能很強大,自己的手機不要輕易給他人來操作,尤其是授權性的東西、隨意刷臉等,這會涉及到資金安全。

除了此次事件,藍鯨財經記者發現,關于醫美機構引誘貸款、騙貸等新聞層出不窮,醫美機構的套路也花樣百出。

醫美機構為何不“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做醫美項目的生意,偏偏總是跟網貸掛鉤呢?

對此,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曾表示,醫美分期盛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醫美行業的飛速發展,二是分期能滿足求美者、醫美機構、網貸機構各方的需求,三是醫美本身價格偏高,“目前非手術類醫美項目價格在1000~8000元左右,手術類醫美項目價格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少數項目價格更高”。而頂智醫美聯合創始人王建中則指出,分期付款可以降低用戶的心理門檻,提高用戶在購買整形服務項目時的決策效率,因此銷售人員還會主動去推薦分期這種模式,也能幫助營業額。

醫美機構通過引導消費者網貸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或貸款平臺。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廖建勛表示,消費者貸款的當下錢款就已全額進入到美容機構的賬戶,而消費者與貸款平臺成立了貸款合同關系,“就是說消費者還不還得上錢,是消費者跟貸款公司的事情,跟美容機構沒有關系,因為美容機構已經收到錢了”。

千億醫美市場亂象頻發:上游或可獲得暴利,下游醫美機構生意并不好做

國金證券研究預計,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9年中國的醫美滲透率僅3.6%,遠低于日本的11%,美國的16.5%,韓國的20%的水平。受經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購買力和個人醫美意識的影響,未來我國的醫美行業依然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都說醫美是暴利行業,近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藍鯨財經記者發現,在千億的醫美產業市場中,賺錢盆滿缽滿或許只有上游原料企業、中游的醫美器械和耗材企業,它們由于具有技術壁壘和資質壁壘,筑起了深深的護城河。譬如玻尿酸龍頭企業愛美客2020財年中毛利率高達90%以上,高于貴州茅臺,被人們成為“女人的茅臺”。

相比之下,處于產業下游的醫美機構,生意并不好做。即使是像上市企業如瑞麗醫美、朗姿股份醫美業務,近年來的總毛利率都呈現下滑趨勢。

一方面,目前而言,醫美機構的分散程度較大,集中度很低又競爭激烈,充斥著大量不規范的私立美容機構,暫時尚未出現醫美機構巨頭。另一方面,醫美機構過于依賴市場營銷的生存模式,低價吸引客流、雇傭大量銷售人員等等,成本不菲。從上市公司瑞麗醫美的情況看,推廣營銷開支和員工成本占銷售及分銷開支的比例超過80%。

未來,隨著行業資源聚集、政策逐步完善、監管體系更健全,相信千億醫美市場會逐漸向更高質量、標準靠攏,邁入產業發展成熟期,良幣驅逐劣幣。根據德勤的發布《中國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的五大發展趨勢值得投資者關注。具體包括,行業改革和重新洗牌將重塑醫美行業格局,推動其向更高質量、標準靠攏。大多數醫美機構將通過采用標準化、易復制的門店運營模式進一步發展,醫美行業的整合有望進一步加強。

回顧此次事件,醫美機構即使生意難做,也不能通過欺騙消費者來滿足自己的利益,相關機構也應該對醫美行業分期貸加強監管,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藍鯨財經記者也將持續關注該事件的后續發展。(沈嬌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