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江蘇出臺新版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 老年人將享30項基本養老服務

2022-07-11 08:48:13來源:江蘇經濟報  

江蘇大約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老齡化程度高、老年人口總量多,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養老服務的覆蓋面和均等化水平,著力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日前,省民政廳會同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期印發的《江蘇省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清單(2022年版)》(下文簡稱《目錄清單》)和《關于推動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

《目錄清單》明確了全體老年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包括提供社區活動場所、就醫便利服務、老年教育服務、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基本養老保險、尊老金、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參觀公園和公共文化設施等,是促進全體老年人發展、激發老齡社會活力、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工作導向。同時,面向特殊老年人的保障服務項目,《目錄清單》明確了符合特困供養、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以及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以及為社會做出特殊貢獻的老年人,相應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養老服務護理補貼、居家探訪、上門服務、家庭適老化改造、優先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等服務,政府給予相應經費補貼。

202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江蘇省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相比之下,新版《目錄清單》的基本養老服務項目由過去的18項調整為30項,增加了提供社區活動場所、“銀發顧問”服務、就醫便利服務、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基本養老保險、優撫供養、特困供養、殘疾人補貼、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等服務內容。此外,突出基本養老服務的公益屬性,并明確了地方責任。

農村養老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發展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著力點。據不完全統計,我省農村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5個百分點以上,但農村養老服務還存在服務網絡不健全、老年人支付能力不強、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社會力量培育活力不足等短板弱項。相較于城市,農村地區“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問題更為突出。我省出臺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將推動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發展、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深化農村特困供養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推動農村地區醫養康養相結合、創新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模式等內容,多維度、系統化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改革發展。

在深化體制改革方面,我省將聚焦推進農村特困供養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機構服務質量、激發機構發展活力。鼓勵各地探索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由“鄉建鄉管”改為“縣建縣管”,將資產管理權限交由縣(市、區)政府,納入縣(市、區)政府財政預算,由民政部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堅持宜公則公、宜民則民,鼓勵探索由縣級國有養老服務企業統一運營縣域范圍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公辦民營的特困供養機構,要規范供養服務,落實兜底保障,確保機構公益屬性和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不降低。開展養老服務領域南北結對幫扶合作,引導蘇南養老服務龍頭企業支持蘇北養老服務發展。

此外,江蘇還將深化農村地區醫養康養協作機制,發揮縣域醫共體作用,促進縣級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地區老年人和養老機構下沉。對于鄉鎮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有意向從事養老護理服務且符合相關規定的,民政部門可將其備案為養老機構,其養老服務行為接受民政部門監管,并相應享受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政策。有序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建設一批村級鄰里互助點,并建立農村留守婦女、低齡老年人為主體的養老服務志愿隊伍,幫扶看護高齡、失能老年人。鼓勵養老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較好的農村地區發展候鳥養老、田園養老等模式,吸引城市老年人到農村地區開展短期療養、農業休閑等活動,推動農村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記者 劉 菁)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