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智能中國:博士都去哪兒了?-天天微速訊
文 | 腦極體
那些學歷很高的博士都去哪兒了?
(資料圖片)
他們在地里,廠里,礦里呢。
中科院的林博士,我見過他兩次。
第一次是 2020 年,某 AI 精英培訓班的開學典禮。當時,林博士對 AI 的了解,還停留在 " 深度學習的皮毛 ",他調用平臺的機器視覺模型,開發了一個識別動物的模型,他說:" 可以識別的種類還比較少,我來也想看看其他學員都用 AI 做些什么工作,跟大家多學習。" 林博士那次介紹這個 AI 產品時,還有些沒底氣。
第二次是 2022 年,在一個普通的會議室采訪間,林博士的言談內容,變得自如和豐富了很多。
" 之前的那個生物識別應用,這幾年已經多出了好多個模型,擴展到了哺乳動物、兩棲爬行、昆蟲科一級、蝴蝶種一級的識別," 他說," 我們還用 AI 做了別的事,一個是野外生物的圖像采集和自動化識別,一個是通過聲紋識別來進行野外動物保護,目前設備已經弄好了。我們還支撐別的企業去做 AI 商業化應用,比如農業病蟲害的識別 "。
兩年時間,林博士從 AI 新手成長為 AI 熟手,也從一個坐在電腦前搞研究的學者,多了很多上深林、下農田的經驗。他眼中的 AI,倒映著智能中國的上限與縱深。
今天的故事,是科研領域的博士,怎么從零開始用 AI、做 AI。
研究所里的 AI,有什么不一樣?
科研領域的智能化,與工農商等行業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在于:1. 缺人;2. 缺數;3. 缺場景。
科研領域匯聚了大量高學歷人才,但依然缺少能將 AI 與細分學科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就拿林博士來說,他本身是信息學專業的,因為生物研究要用到計算機分析等信息技術,才加入了中科院下屬的動物研究所,對于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聲紋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他也要從頭學起,迭代自己的知識體系。
此外,研究型機構大多有一定的數據積累,但也分領域、分專業甚至分物種。比如林博士想做的物種識別、鳥類聲紋識別等 AI 應用,很多珍稀動物,別說語音資料,連野外活動的圖像,數據庫里一共都沒幾張,而缺少充足的數據,AI 很難發揮作用。
還有,科學研究的哪些課題、方向能用到 AI,這也是一個需要科學家們發揮 " 主觀能動性 " 去摸索的東西。林博士提到,很多科學研究中已經有很成熟的計算工具了,要用到 AI 肯定是要從一線科研人員開始推動,這就需要自己有一定的想法,他說:" 所以我聽說有這個深度學習人才培訓,就帶著我的課題主動來報名了,希望能順利畢業。"
當然,AI+ 科研也有其特別的地方。
比如,特別沒錢途。
第一次見面,我好奇地問," 當下 AI 跟生物的碰撞多不多?" 林博士笑言:
"AI 在醫學領域應用的很快,但在生物識別方面就沒有那么好,可能跟動物保護這種基礎性研究的商業價值不大有關系,投入上有一定的滯后性。"
玩笑歸玩笑,AI 與科研的結合也特別重要。
林博士的經歷證明,基礎研究領域的 AI 創新一旦成長起來,可以帶來產學研用的一系列聯動效應。
2020 年,林博士剛剛做出了一款識別動植物的科普類 App,集成了計算機視覺技術和他們單位的動植物百科資料,方便一些動物愛好者、野外觀測調查員以及小學生和家長們使用。
中國領土廣闊,專家考察有一定的時間線,比如每五年一次,很可能就會錯失某些物種的觀察機會,導致采樣到的數據是有偏差的。而且生物領域的分類學家、人才也處于萎縮狀態,越來越少人愿意從事這樣艱苦的野外工作,所以全靠研究者和野外工作者去采集和分類,是非常不現實的。
通過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聚集起更多數據合作伙伴,發動機構乃至廣大用戶一起參與進來,對于生物保護和研究的開展很有幫助。
而這樣一個純公益的工作,隨后也凝聚起了很多研究機構、公益組織以及企業 / 產業界的關注。
林博士告訴我,開發完那個 App 之后,很多類似的國際動物保護機構跟他們建立了很好的聯系,他們輸出技術,而對方將獲取的生物數據資料反饋給他們,讓他們獲得了幾十萬的影像數據,其中很多都是新增的觀測點位,相當于給國家節省了好多科研經費。
可持續的數據獲取機制,對于后續科研任務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吸引到了一些商業化項目方,前來尋求合作。
比如有企業知道他們有這個技術,找到他們想開發一種害蟲識別的系統,恰好林博士所在的單位本身也承擔著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做好糧食安全保障的職能。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開始搭建病蟲害的數據庫,進行識別算法的開發。
相比跟經濟價值更近的工農商業,科研領域的智能化看起來好像沒那么緊迫,卻有著 " 創新發動機 " 的作用:影響的不是一個人、一家企業,而可能是一個行業(比如上文提到的農業)、一個群體(比如科普教育)乃至一個國家(比如學科人才建設)。
從象牙塔到農田:一個博士的腳步
此前報道中的電力工人、水廠員工都是 AI 應用末端環節的一份子。
而借助林博士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一種 AI 能力是如何誕生的又如何抵達應用末端。
第一步:從零做數據。
接收到企業提出的識別病蟲害的需求之后,林博士發現,數據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從生物學的角度,害蟲也有很多種,一種害蟲的發育過程中還有很多種形態,從蟲卵、弱蟲、幼蟲、成蟲的發育狀態都不同,在圖像分類過程中就屬于不同類別,如果是外行人來做,根本做不明白也沒有一個成型的數據庫。
所以林博士和團隊,必須從電腦桌前走到地里,去實地采集不同階段的圖像,確定病蟲害不同發育階段的形狀特征,為后續模型的精準識別打下基礎。
第二步:跟農業專家深入交流。
不同地區的病蟲害可能并不相同,里面涉及到很多非常專業的知識點,比如北京郊區的番茄有哪些常見的病蟲害?發現害蟲后會對接怎樣的防治措施?提供什么藥物?這都要深入到大棚里,跟當地的植保專家以及長期從事一線生產的農民們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保證后期打造的 AI 系統,能夠提供從病蟲害識別到防治指導的全套工作。
第三步:模型開發與調優迭代。
林博士和同事們基本都是信息學專業,并不是深度學習算法工程師出身,而農業項目的模型迭代又很快,一批圖像采集完了之后,馬上就要迭代一批模型,為了精準識別不同作物,還要開發不同的模型,這樣模型很多,開發和迭代工作量很大。
林博士表示,科研工作中可能很看重 AI 開發框架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先進性等,比如為了發 paper 便于同行復現,大家更傾向于使用 TensorFlow、PyTorch 這樣的海外平臺,而真正在開發產業用模型時,我們更看重的是平臺的易用性,以及面向應用的工業化能力是不是很簡單易用,有沒有已經訓練好的性能不錯的模型。
因為底層的技術手段、理論方法,國內外開發平臺都是一樣的,也都是開源的,沒什么區別,但容不容易訓練,容不容易部署,能不能工業性地批量生產(模型),這些問題的答案對產業智能化很重要。
目前,由林博士及團隊支持的該農業病蟲害應用已經在北京落地了,這也是北方地區第一款病蟲害識別的 App。
為什么做這個項目?林博士及團隊的出發點和商業公司的想法就不太一樣——一方面是企業 / 農戶有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新農人。
" 現在大量的新型農業生產者,比如年輕一代," 林博士提到," 他們沒有熟練的生產經驗,也不依賴上一輩傳授的經驗,而是更依賴從互聯網獲取的信息。這時候我們給他提供一個工具—— AI 識別,慢慢地他們也會成長為有經驗的生產者。"
以往《打卡智能中國》的主角,電力工人放飛的無人機,水廠員工日常使用的智慧系統,這些 AI 工具背后就是無數個林博士。
學員?導師?研究員?開發者?一個 AI 人的身份轉換
第一次見到林博士,他還是一個帶著課題等待被評判的 "AI 新手學員 "。
第二次見到他,已經是國內某 AI 開源社區的技術專家了。
林博士平時還會承擔一些新手指導、開發經驗分享等任務,把自己的數據和模型開源放到平臺上,讓開發者和學生用戶有實踐和練手的機會。
培養多一點 AI 人才,這種 " 利他 " 的思維,好像就刻在這位學者的腦子里,不用猶豫和思索,自然而然地就去做了。
AI 人才需求量大、缺口大,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也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限制。
AI 人才的培養難,一是因為技術新,相較于理數生化等傳統學科,以及計算機這樣的成熟學科來說,AI 本身是一門新興技術,還在不斷更新迭代,沒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二是交叉性強,AI 是一門應用型技術,要求跟產業緊密結合、實踐落地,僅靠學校教育是無法滿足 AI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人工智能行業要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連通企業、高校、研究院所、政府等創新主體。
在 AI 生態里," 產學研用 " 是分層的,每一層都承擔著各自主要的創新任務,但分層不代表割裂,各層還要緊密聯動,擰成一個創新鏈條。
" 林博士們 " 就成了那個游走在各層的關鍵角色:
在產業中,他們是 AI 創新的開發者;
在高校人才培養中,他們是那個給學弟、學妹指導的前輩;
在研究中,他們是將 AI 技術與科學探索相結合的先行者;
在應用環節,他們會主動去貼近一線使用者,讓 AI 工具能變得更好用。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這就是今天的 AI 學人,既有身處象牙塔兼濟天下的理想情懷,又有身先士卒深入產業的行動能力。
有一個工業大學的老師曾告訴我,要把 AI 研究做到工廠里,這和林博士把 AI 做進農田里,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學者擁抱 AI 的經歷,讓我深切的感受到:AI 既是一個專業,也不是一個專業。AI 將更多專家和學者拉進 AI 的世界," 產學研用 " 的閉環加速轉動,才能持續打開 AI 的上限和想象空間。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多元人才的合力,才能托舉起智能中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跟爆倉差不多了?李蓓被指做多玻璃遭“圍獵”,一產品單周跌近 9%_最新快訊
財聯社5月22日訊(記者閆軍)單周回撤近9%!私募女魔頭李蓓管理的半夏穩健宏觀對沖5月19日當周凈值收益率為
2023-05-22
相關閱讀
-
打卡智能中國:博士都去哪兒了?-天天微速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腦極體那些學歷很高的博士都去哪兒了?他們在地里,廠里,礦里呢。中科院的林博士,我
-
跟爆倉差不多了?李蓓被指做多玻璃遭“圍獵”,一產品單周跌近 9%_最新快訊
財聯社5月22日訊(記者閆軍)單周回撤近9%!私募女魔頭李蓓管理的半夏穩健宏觀對沖5月19日當周凈值收益率為
-
SpaceX 再發私人火箭,首位沙特女性進入太空 快消息
財聯社5月22日訊(實習編輯李曉雯)當地時間周日(5月22日),SpaceX將4位宇航員發往國際空間站(ISS),2
-
天天觀速訊丨虹貓藍兔七俠傳片尾曲_虹貓藍兔七俠傳片尾曲是什么
歡迎觀看本篇文章,小柴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虹貓藍兔七俠傳片尾曲,虹貓藍兔七俠傳片尾曲是什么很多人還
-
視焦點訊!重癥百萬醫療保險能報銷嗎?保險報銷比例是多少?
答案是可以的。 根據不同的保險,重癥百萬醫療保險能夠報銷不同類型的重癥疾病。一般情況下,重癥百萬醫療
-
眾安百萬醫療就是大騙子是真的嗎?交多少年?
不是。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驗證眾安百萬醫療險的真偽。首先,我們可以查看眾安保險的官方網站,了解其
-
環球實時:第一年買車保險多少錢?怎么買?
第一年買車保險的費用因車型、車齡、駕駛人年齡和駕駛記錄等因素而異。一般來說,新車的保險費用會比較高,
-
人壽保險分類有哪些?可靠嗎?
1 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是指在合同約定的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者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
-
伊利召開“ESG與社會價值論壇”,率行業之先發布《WISH2030美好宣言》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隆重舉行“伊利集團ESG與社會價值論壇暨伊利集團ESG...
-
減重手術百萬醫療報銷嗎?報銷比例是多少?
一些保險公司提供減重手術百萬醫療報銷服務,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提供這種服務。被保險人在購買保險時
-
虛擬電廠板塊躁動,“ AI+ 電力”前景可期!_全球播資訊
5月22日,虛擬電廠板塊繼續躁動,其中,眾智科技(301361 SZ)、友訊達(300514 SZ)、迦南智能(300880 SZ
-
天天最新:微信鍵盤 macOS 版 Beta 0.9.2 灰度測試:支持雙拼五筆輸入
品玩5月22日訊,據IT之家報道,微信鍵盤macOS版Beta0 9 2(130)灰度測試版于5月19日發布,新增支持雙拼五
-
為什么說華為 MatePad Air 是難得的輕辦公效率利器? 天天新消息
出品|何璽排版|葉媛說到輕辦公裝備,平板電腦一直是比較受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可惜的是,不少用戶雖然最開始
-
發布在即?Meta Quest3 已被列入應用支持列表;索尼 CEO 表示:PSVR2 很受玩家歡迎 環球時快訊
今日新聞速覽發布在即?MetaQuest3已被列入應用支持列表索尼CEO表示:PSVR2很受玩家歡迎Meta或將與MagicLea
-
國家新聞出版署:騰訊《王牌戰士 2》等 86 款游戲獲批 天天消息
品玩5月22日訊,國家新聞出版署5月22日發布5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騰訊旗下《王牌戰士2》、網易旗下《七
-
每日速讀!大樂透曬票第057期,不期望被誰拯救,我們一起上岸
在自我對比中,自我超越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創造。這是一個很讓人感動的句子,在將來,如果所有人
-
千億茶飲料市場新變局-環球最新
在中國飲料發展史上,茶飲料資歷最淺。從早期利用糖分和花香掩蓋茶湯的苦澀味,到現在無添加的純茶飲料成為
-
報道:年輕人不想結婚?多地“520”登記數下降,貴州減半
有人說,以前的婚姻如果是一道填空題,現在的婚姻就是一道選擇題。像往年一樣,在剛過去的“520”,各地...
-
市場價格上行!國內頭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供應商龍蟠科技4月出貨量大增_熱聞
經歷了一季度的“風雪交加”,鋰電產業鏈終于在四月迎來了業績回暖。5月21日晚,龍蟠科技(603906 SH)...
-
全球快資訊丨110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近900名學子參賽 “天馬杯”大賽吸引力為何如此大?
5月19日,以“元啟無限,AI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天馬杯”全國高校科技創新大賽(簡稱“天馬杯”大賽...
-
百萬醫療電話多少?可以電話投保嗎?
百萬醫療沒有統一的電話,需要看我們所投保的保險公司是哪一個,如果我們想要購買平安保險公司的百萬醫療,
-
蘇州百萬醫療險怎么樣?如何投保?
還是非常不錯的,蘇州百萬醫療險是蘇州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醫療保險產品之一,可以保障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
-
平安百萬醫療報銷比例是多少?報銷流程是什么? 當前資訊
平安百萬醫療保險提供的報銷比例是100%,但并不是所有的醫療費用都能夠被報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規則:在使
-
康悅c百萬醫療保險怎么樣?靠譜嗎?-焦點關注
康悅c百萬醫療保險可以為客戶提供住院、門診、手術等多重保障,涵蓋了常見的醫療費用支出。靈活選擇,客戶
-
友邦保險百萬醫療要交多少年?理賠后會終止嗎?
友邦保險百萬醫療險的繳費期限和保障期限通常是相對應的。具體而言,被保險人可以選擇1年、2年、3年或5年的
-
Gartner:約26%中國用戶已經在積極試點生成式AI技術
那么,目前生成式AI產品在企業的滲透率如何。Gartner研究總監孫鑫分享了Gartner最近做的一個調查問卷,結果
-
無錫iCampus全面啟用3年:2022年產值75億元,二期竣工三期啟動|環球即時
作為生物醫藥園區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以下簡稱“無錫iCampus”)的共建方,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
-
天天觀焦點:科技以換色為本 ~ 魅族 20PRO 新增紫色 能現貨嗎
俗話說得好,科技以換殼換色為本,不少廠商在發布新機后,后續會新增新顏色或新的儲存組合,魅族20系列這邊
-
vivoX90S 曝下月發 世界快播報
各家中高端次旗艦:vivoS17系列、OPPOReno10系列、榮耀90系列、小米Civi3等均在路上,目前OPPO、榮耀、小米
-
每日聚焦:這個顏色有點好看!OPPO Reno10 系列暮光紫爆款預定
【手機中國新聞】全新OPPOReno10系列已確認會在5月24日14:30正式亮相,這次新機的設計變動比較大,配色也非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新時代,我在中國丨當外國人遇上...
- 極兔三年虧 1000 億,為何還要...
- 微信刷手支付:九年前的本土技術...
- 全球熱訊:內卷過度的掃地機器人...
- 回鄉就業面面觀:有人躺平享受,...
- 全球快資訊丨博弈“中特估”,最...
- 機構:微軟必應超百度成中國第一...
- 你敢相信?目前不到 5000 元就...
- 索尼CEO:未來將繼續推動,讓更...
- 天天觀點:百萬醫療生孩子報銷嗎...
- 為什么買百萬醫療?有什么作用?
- 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短期...
- 【全球新視野】濟南市百萬醫療怎...
- 【快播報】中信保誠基金經理吳振...
- 百萬醫療險坑是什么?怎么買比較...
- 【環球聚看點】鋰電大佬出手,10...
- 全球看熱訊:百萬醫療保險住院報...
- 蘋果已在招聘有生成式AI背景或感...
- 懷遠縣科技館、文化館“兩館合一...
- 當前滾動:華為15小時完成全球88...
- 京東零售CEO辛利軍:2023年是全...
- 制度化管理辯論賽(制度化管理)...
- 美加墨世界杯16個舉辦城市特有LO...
- 成都大運會特許商品生產總值突破...
- 西門子醫療追加投資超10億元在深...
- 賴茅與世界羽聯續約至2025年|全球熱聞
- 太龍藥業股東吳瀾累計減持超過1%
- 當前關注:只是表面上的接口配置...
- 全球微資訊!微軟許建志:AI-Fir...
- 感知新延展,看華為行業感知如何...